西西河

主题:【原创】围绕脑科学而发生的若干玄想 -- 鸿乾

共:💬461 🌺824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李嗣涔:"意念與物質交互作用之現有理論"

http://sclee.ee.ntu.edu.tw/mind/humandoc/unification%20of%20mind.pdf

第四個理論叫做「觀測理論」,它引用量子力學裡發生在原子世界的現象來解釋超感知覺及念力。在原子的世界裡,當沒有外界的測量行動時,原子處在所有可能之狀態,是不定的。比如說它可以是一種波動(物質波),也可以是一個粒子(原子);它可以在基態也可以在第n個受激態,變化無窮。但是一旦外界用儀器去「觀測」原子的行為時,它瞬間崩潰只顯現出一種面像,或者是一個原子,或者是物質波且處在某一個固定的能階。而

用儀器去觀測原子之時機是實驗者大腦意識所做的決定,因而決定了原子在那一瞬間的動態屬性。因此大腦意識可以直接影響到原子尺度的物理活動。但是當原子放大到人的尺寸,這種宏觀量子現象仍然存在嗎?至少就目前所知的四種宏觀量子現象如超導體中的庫柏(Cooper)電子對所形成之宏觀量子波及伴隨產生之超導(沒有電阻)效應;低溫(<2.1 K)下之He4流體所呈現之超流體(與器壁無摩擦力);低溫高磁場下兩度空間電子所形成不可壓縮量子流體所呈現之分數量子Hall效應(Fractional Quantum Hall Effect);以及用雷射及磁場陷阱捕捉銣 (Rb)或氫原子所形成之玻色—愛因斯坦凝態(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等,均需要在很低的溫度才會出現。在室溫還沒有發現過任何宏觀的量子現象。

第五個理論是「多態空間理論」,於1997年由史丹福大學材料系Tiller教授所提出 [16],他認為每個人均有十度空間之心智,可以掌控九度空間之情緒(emotion),而人所處在的四度時空及其共軛之四度空間(或稱傅立葉空間)形成之八度空間深植於九度空間之情緒感知中。我們所理解所測量到的世界是物理上的四度時空,其共軛空間也同樣在運作但不為一般人所知,只有經過長期的靜坐修練,有些人可以經由情緒掌控共軛空間之信息及能量,並與物理上的四度時空產生交互作用,而產生不可思議的現象。這種「共軛空間」的說法與中國大陸的學者為解釋特異功能所提出之「信息空間」的架構 [11] 有異曲同工之處,他們認為在我們所瞭解的世界模式中,應該還存在一個「信息空間」或「屏幕空間」,一個人經過靜坐修練,掌握住技巧,就能在腦中形成屏幕與「信息空間」溝通,從裡面擷取各種信息,而產生透視力,遙感,念力等特異現象。

從量子力學的觀點來看,任一粒子或系統之行為均可用一波函數),(trvΨ來描述,其中rv為粒子之位置,t為時間。雖然自1926年起,物理學家就接受2),(trvΨ代表粒子在時間t出現在rv之或然率,但是波函數Ψ本身為複數,是真實世界無法測量之物理量,因此Ψ本身之物理意義一直不太確定。這似乎隱含著一個重大的秘密,由θΨΨje=,似乎有一相位空間θ存

82

發表於《中國人體科學》第 9 卷第 3 期(1999 年 9 月)

在(可以稱為共軛空間或信息空間),與真實空間Ψ同時在運作,互相緊密相關,但是無法從真實的世界來測量,但是由「觀測理論」之解釋,這個空間仍可由人大腦意念來影響。「共軛空間」或「信息空間」之架構似乎有理論之基礎支持。問題仍在於宏觀之物體可以用宏觀之波函數來描述嗎?

---------------

"相位空間θ", kind of, "sounds like", or "similar to" what 楊振寧 called 相位场 or 规范场...if u can manage to get there and , metabolizing with it,...

规范群为SU(3) × SU(2) × U(1), "最大对称性" theory, and u will be closer to "全息", in terms of no information loss, as compared to those guys hanging around @local fibers..

but, 规范理论的量子化, long way to go...

规范理论可以用能够应用到任何量子场论的方法的特殊化来量子化。但是,因为规范约束(参看上面的数学表述一节)所带来的微妙性,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他们在其他场论中并不存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