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求医记(一)去哪儿看病 -- 芷蘅

共:💬365 🌺2719 🌵1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捏着鼻子看完了,现在开始吐

我捏着鼻子看完了,现在开始吐

他写的这玩艺儿有多少真实的不好说,这文字我实在受不了。顺便说一句,这是对于我来说,现在的西西河比其它地方都强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再回头来说他写的这些事。我自己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只是从我了解一般性的情况来说说。

第一个事实在于,这里面最关键的是老先生去了急诊室,然后从急诊室进了手术室、医院。在我所了解的范围内,在美国遇到急诊,医护方是不能拒绝收治的。我不知道现在国内怎么样,如果你没保险、不交押金,是不是就可以让你自生自灭。如果是这样,那美国的确比国内好。下面说这第一个事实的"但是"。

第一个但是,脱险以后,就可以不管了。以前有过报道加州的医院把病人悄悄地丢在无家可归的收容所大门口。

第二个但是,华人探亲父母的这种情况其实是钻了个制度的空子。如果你是长住美国,可能有两种情况。

如果你是赤贫的那一部分人,这种急诊制度对于你来说的确是个福利,因为基本上没办法让你还钱;如果国内现在还没有,那应该承认美国比国内好;但对于一个一般的人来说,这种赤贫状态下的福利,大概不应该算是一种值得向往的生活。

如果你不属于赤贫,你欠的债会有人来追的,追了如果不还,你基本上就不能再过正常的生活了。

而这位老先生,他平时依靠女儿、女婿过着不错的生活。到了看病的时候,想必是他女儿、女婿没有签字成为经济责任人,所以把责任揽到自己头上,然后他可以拍屁股走人。

第二个事实,是关于他事后申请保险、使用保险的过程。这也是一个非常难说清楚的糊涂帐,所以说造谣容易、辟谣难。

美国的老人(联邦政府管)和穷人(州政府管)是有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的;另外也有一些相对便宜的保险提供给超过贫困线、但没有超过很多的人,一般是由州或者地方政府"赞助"的。这一类保险一般都是很基本的保险,而且看病比其他的商业保险排队时间更长。所以富裕一点的老人会去卖补充保险。

文章里有两个疑点,一个是这一类政府赞助的保险要求购买人起码应该是永久居民(即所谓的绿卡);所以你能看到留学生的论坛上一个长期的话题就是父母来了,保险怎么办?所以,政府给不给短期居住的人提供保险?起码我不知道,这里如果有谁知道的,不管在哪个州,出来说一声,应该能造福许多人。

第二个疑点就是,他先有病、治病,后买的保险报销,也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也许某些政府保险可以追溯到你申请之前的满足年龄、收入等条件的时期,也希望对这方面了解比较多的人能说一说。

如果老先生是通过亲属关系移民,有了绿卡、或者成为了美国公民,你的确一般都可以得到基本的保险。但如前所述,只靠基本政府保险的人,一般也不处于一个让人向往的状态。而有些华人的父母能够既享受穷人的福利,又不过穷人的生活,应该属于一种特殊情况,并不是美国制度下的常态。

假如你就是没有任何保险,除了急诊以外,有些地方有所谓穷人医院,你可以不要钱看病,但这些医院排的队就更长,同时也不是一个长期的办法。一般来说,你手术、住院、开药都得通过医生。你能不能"强赊"呢?说我没保险,但我想约个大夫看看,然后再让大夫给你开处方,安排手术、住院。我知道你没钱药肯定拿不出来,其它的我不知道,比如说医生是否也让你跟其他人一起排队呢。虽然我在新闻、书籍里没有看到过任何这样的例子,哪怕只是侧面提及的例子;但我没有证据说有还是没有。

最后重复一下,除了夸大、不实之处不说,我觉得这类故事其实就是钻这么一个空子:某些华人的父母能够既享受穷人的福利,又不过穷人的生活,无论是靠自己的积蓄还是靠子女,都应该属于一种特殊情况,并不是美国制度下的常态。

通宝推:从来,年青是福,樱木花道,铁手,凡卡,huky,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