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柏林游记 题记 -- 火候
走马观花这两年下来,我感觉欧洲的大城市在景观上或多或少都有些共性:其地标建筑不是王宫就是教堂,或两者兼具(欧洲多国10日游的同胞们应该感触更深,哈哈)。
国内拔地而起的各级正政府办公楼和挂着“莱茵”“法兰西”标志的住宅小区实际上已经活活地把欧洲的王宫给白菜化,世俗化了(山寨?善哉!善哉!)。
九江的国会山
连欧洲小镇都搬到广州九龙湖去了,绝对不比德国的村镇差到哪去。
咱坐10几个小时的飞机不是为了赶到欧洲吃"胶菜"的,欧洲城市游“大菜”在于各式各样的大教堂,高耸入云的塔楼(如科隆,法兰克福的dom),恢宏的礼拜堂(如巴黎的圣心堂),翻覆的装饰(各地的圣彼得大教堂),尤其是当太阳光触摸到那些五彩的玻璃上的时候,玻璃画重的人物好像活了起来,那种五彩的光影变幻配合着宗教音乐
(最好有唱诗班的小男孩在旁吟唱,我在德国的教堂里碰到过好多次)
带来了一种沉静,这种沉静带来的感受远远超过了玻璃画的内容,直达内心。
ps:宗教作为一种流传千年麻醉品,这个效果然不是盖的。其实大教堂里多数时候是黑乎乎的,只点蜡烛的教堂内部有种精神病院的感觉。
与富裕的南德相比,勃兰登堡地区(即普鲁士)相对贫穷落后(要不然霍亨索伦家族怎么会轻易地买到帝选侯的头衔呢),不可能负担得起巨大的建筑费用。加上二战的摧残,市区已经看不到什么19世纪以前的建筑了(貌似只有夏洛腾宫和几座教堂)。ps:东德拆掉那些废墟其实也无可厚非,巨额的战争赔偿外加战后大规模重建带来的资金紧张,(依原样重建的费用可比新建筑贵的多)任何一个政府只能先顾民生,可怜了大教堂对面的那座老王宫(共和国宫其实也挺漂亮的,拆了也相当可惜啊)。
柏林市区最著名的“古迹”就是柏林大教堂了,如果没有冷战,可能它就是柏林地标了(柏林电视塔除了高真没什么好看的)。柏林大教堂原址上最早是过一座“多明我”派(dominican=dom)老教堂,最早是皇家自用的礼拜堂。
这是老教堂
1539年宗教改革之后,多明我派被路德派取代。百年之后,国王改信加尔文教派之后,教堂又成为加尔文派的地区主教堂。1747年腓特烈大帝敕令修建一座巴洛克风格的教堂,老教堂在王室棺椁移出后被拆毁。(文物的血泪史)
1822年的教堂外景
因为教派整合,新建的教堂在1822年重新装修。
形势比人强,建筑师们1825年就开始讨论新的大教堂,前期方案数百,1867年竞标方案51个,1888年最终方案出炉,1891年最终方案获得威廉二世批准。到了1893年,当老教堂被完全拆除后,大教堂的建设终于开始。1894年7月奠基,1905年2月15日114米高的大教堂全部完工。
ps:柏林大教堂历史的变迁可以看作欧洲世俗力量和宗教势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缩影
大教堂夜景,(三脚架还是好东西啊,不过价格太坑爹了)
zoom zoom(酥哥显圣了,最近迷上了曝光时变焦)
这就是有人能到达的最高高度了
ps:大教堂门票7欧元,可以登顶(穹顶下边缘),但是高度不够,拍柏林的夜景应该不如电视塔。
柏林大教堂的的华丽很难用语言来形容,主礼拜堂地面到近百米高的穹顶之间毫无遮拦。这种设计的视觉效果我感觉超赞,仰视的时候感觉视角不够宽,有一种臣服于此想下跪的感觉。我管这叫“超广角”现象,在故宫太和殿前广场也是一样,不过太和殿的视觉长边是水平方向的,在柏林大教堂则是垂直方向的。
18mm(全副27mm)的焦距果然是不够用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真是雕廊画壁,这还是战后缩水的版本
1940年的空袭摧毁了原装的玻璃,1944年一颗燃烧弹把柏林大教堂烧成了废墟,两德统一前很长一段时间宗教活动只能在地宫中进行,重建工作从1975年开始直到2004年地宫修缮完毕才结束
规模稍大的科隆大教堂用了623年才完工(要不是工业革命,很可能现在都不能完工,貌似现在还在修复),如此壮丽的大教堂只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建设,要是放到中世纪,这肯定是上帝显圣了。这说明在大教堂开工的19世纪末,人类已经可以代替上帝来改造这个世界了。
damned遮光罩&路灯 还有渣构图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将人类的活动空间从二维扩展到三维,物质上的富足让工业社会的人类比农业社会的人类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更先进的生产关系让人们可以更高效把自己的想象付诸实现。柏林大教堂,科隆大教堂,乌尔姆大教堂无不是受惠于此。
工业化也是一把放大镜,不仅能放大人性的优点更能放大人性的缺点。柏林大教堂完工伊始便因为其过于华丽的装饰而饱受批评,繁复的装饰对于农业时代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对于当时欧洲工业发展最快的德国来说却是小菜一碟,就像小孩子搭乐高玩具一样。
这是乐高版的柏林大教堂(网络图片)
当一切来得太容易的时候,过程中的错误就会被成功掩盖,而这往往会铸成大错。大教堂本身对德国施工技术来说难度并不大,对建筑的贡献多数体现在艺术方面而不是技术方面,那复杂的贴金装饰意义何在?不过是德皇和德国人的好大喜功,一种极度自卑后的极度亢奋,显示出来的不过是一种幼稚的想法:“我的乐高模型比你搭的好”。(法国佬说得对,德国人就是一帮没长大的小孩。)这种盲目最终导致了一战·二战,四邻提虎狼之师进入柏林,乐高就是乐高,无论你是怎样塑料的还是钢筋混凝土的。不知道当时德国人看着柏林一片瓦砾,是不是会跟我的想法一样。
好在德国还在,柏林还在
(网络图片)
PS 100路 200路旅游专线可直达大教堂,亚历山大广场,市政厅,电视塔就在一公里以内交通异常方便。
我进教堂忘了脱帽子,爬楼梯的时候才想起来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6
压缩 2 层
🙂我去夏洛腾宫那天,下着倾盆大雨,还不知道有3欧摄影票, 愚弟 字311 2013-01-26 14:36:58
🙂加里宁格勒只是东普鲁士的首府 1 假日归客 字20 2013-01-20 10:38:53
🙂柯尼斯堡(加里宁格勒) 1 火候 字78 2013-01-20 11:17:41
🙂柏林游记(二)德国人的乐高----柏林大教堂
🙂柏林大教堂的构型很奇怪 1 晨枫 字248 2013-01-27 10:44:45
🙂拜码头 1 Parsifa 字137 2013-01-17 09: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