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强大了,下面怎么办? -- 晨枫

共:💬629 🌺4318 🌵6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觉得也就是表面文章或者说偷梁换柱

既有吸引眼球的目的,也是碍于政治正确,借企业的手用政府的钱来创造就业。

根本问题还是全球化造成资本跨境流动的自由度大大优于贸易、工作机会和实体产业导致的严重失衡或者说不公。

具体到工作机会上,就是同工不同酬的问题,而且往往越是低端反而越显著。过去好几年美国家庭中位收入都在5万左右徘徊美元(美国似乎没有人均中位数收入数据),估摸着人均年中位数收入在3万-3万5000美元范围内。也算拜全球化所赐,对于国内一线二线城市,事业上有一定积累的中产来说,年薪7-15万人民币很正常,达到美国的50%应该没问题(全球买办阶级同工同酬?)。这些人如果移民去北美,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大概率是只会跌不会升。反而是端盘子扫地这些工作上,美国的薪酬优势还比较明显。但如果要在这些低端职位上搞同工同酬,估计这些人就要造反了。

所以能做的只能限制资本的自由流动,各自圈好栅栏,把肉烂锅里,至少在表面上尽力维持同工不同酬的局面,最多用通胀的温水来煮青蛙。但这么做的话,大范围的产业回归也就不可能了。

另外对于自动化程度的提升使得劳动力在成本的占比下降,削弱中国成本优势这个担忧。个人认为这种情况即便发生,也只能说是把中国的就业机会给了美国的机器,而不是美国人。反而会使得更多美国人失去赖以糊口和维系中产梦美国梦的中间收入职位。

甚至自动化机器人、3D打印这些东西,对社会生产力总量上的增长到底能有多少帮助,也要打个问号(比如光能这块,为了生产电池板而制造的设备与消耗原料所需的能源,靠太阳能电站得多少年才收的回来?如果回收期在10年以上,那么其实对做大蛋糕就没什么意义了)。会不会某种程度上陷入类似保罗克鲁格曼说过这个问题:即“资本偏向型的技术创新”,这种创新的获利点往往偏重在修改原来分配规则,让原属于劳工的收入流向资本所有者。

除非这种被创新所挤压的对象,是类似大航海、工业革命时代那些毫无抵抗能力的土著,否则在面临的社会反弹压力下,其推广能力也将非常有限。

附一下克鲁格曼的文章:外链出处

20年前,当我正在关注全球化与不平等方面的内容时,资本偏向看起来还不是个大问题;收入分配的主要变化还是发生在劳动者之间(如果你把对冲基金经理和CEO们也计算在内的话),而不是发生在劳动与资本之间。因此,学术研究几乎无一例外地关注“技能偏向”,而“技能偏向”也似乎确实解释了大学红利的上升。

但在最近一段时间,大学红利的上升已经停滞。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一个重大转变是,收入的创造已经从劳动转向资本。

如果这就是未来趋势,那么,所有关于减少不平等的传统智慧都将不再奏效。如果说只有巨额资产才能带来巨大回报,那么更好的教育就无助于减少不平等。如果说从父母那儿继承过来的财产才是你这辈子的最重要资产,那么,创建一个“机会社会”或是别的类似物都将不会有用。

个人是越来越觉得这家伙是个伪装成凯恩斯主义者的极左经济学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