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编辑】美洲经济周报0629 -- 南方有嘉木

共:💬564 🌺4127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老兄分析的相当到位啊,花个先。

说说我的想法,不对的地方还请老兄指正。

大牛们都把目光聚焦到了人口,是有道理的。当本国的人均资源逐渐下降达到一定的比例的时候,那么对外寻求资源的扩张和消费市场就不可避免。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中不断的演绎过这个过程。然而,解决的方法却不在人口。我们的计划生育充其量也只是在延缓,但是不能消灭这个过程。根本在于新资源的获取。依靠新资源形成的产业链,拉动消费而创造出的下一个繁荣周期。一战人口损失不可谓不大,但仍然没有新的产业链出现,没有新的分工出现,就说明新增人口必须有一部分必须被抛离到经济循环之外,在这个背景下,二战只是时间点的问题。如果二战后依然没有原子工业,电子工业等新兴产业的出现,三战将不可避免。所以,本世纪的头20年是战略机遇期就是基于我们进入世界经济循环后,在获取世界资源可预计的情况下做出的规划。而2008年危机,结束了激进全球化后,依靠这条途径继续获取世界资源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于是在今年对战略机遇期出现了新的解释。我个人认为新的解释就是:我们还在做最后的努力。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有可能已经放弃了这一轮技术主导社会转型的尝试。而把目光集中在了“能源回归”这个一定不会赢,但最能保障既得利益集团利益的事情上。说白了就是天然气和石油的开采。在这一轮经济危机把美国人的心理预期打到谷底的时候,适时的开始制造业重塑。依靠能源价格相对低廉和工资水平大幅缩水带来恢复性增长。对美国有利的一点是美国人口保持的还不错。而我们已经没有进一步挖掘制造业的有利条件。如果跟着美国把这条路走到底,短期内时间在我们一边。而长期来看,时间在欧洲一边。因为相较与中美,欧洲在地缘环境上在长期有优势。对欧洲有利的一点是,现在的欧洲不是更加分裂了而是更加融合了。虽然这次融合的规模没有预想的大,但是影响却极其深远。

是呀,我们该怎么办。现在我们预设的条件是。欧洲在确定长期有利的战略预期下,必然会拒绝我们参与其主导的世界资源划分。而美国在长期不利的情况下,一定会对我们短期打压,长期拉拢。而我们只能同意美国的方案。毕竟美国需要我们保存一定的实力作为未来的制衡。

而我们自身,在这一轮经济危机后就只有华山一条路。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追求下一代工业。也是今年对战略机遇期重新定义的意义所在。而对于我们而言已经建立起了区域安全机制,或者说在对日本的碰撞中,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冲垮美国短期打压我们的心理预期。使其只能同我们合作并长期依靠我们。所以必须“战之必胜!”再看我们社会今后的走向,我的理解是能在下一代工业中取得有利地位的将成为未来的上层阶级,而能保持住现有份额的,则还有三分自留地。对于大部分还在懵懂中的人,如果不能及时适应大势,或者不能在新的分工中去搏取一次升级的机会,那在未来那个大部分人都看不懂的工业体系中就什么位置都没有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