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往何处去? -- 云意不知沧海

共:💬392 🌺2098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生活就是找钱

我阿婆是去年去世的。去世时近90岁。

其实我在22年前离开家读书后,就很少和她见面了。但是总是记得她的两个字的一句话,就是,要去找钱。

这里的找钱,不是普通话里的买东西付款后找回零钱。这里的找钱,就是四川话里的,去挣钱。

小时候有蛮长的时间在农村。周围很多年轻人都要去学一门手艺。木匠,泥水匠,砖瓦匠,是传统的三大手艺门派。我父亲从部队退伍下来,也去摆了个师傅,倒是另外一种手艺,作兽医。那时是70年代后期。我父亲一直做农村里的兽医到2000年后,退休。

母亲是小学文化,遇到文革,就荒废了学业,仅能认字写字作加减乘除。本是农村人,在70年代末期因为时局变化,我母亲脑子比较活,接着知青回城的大潮也通过各种关系到省城里落下户口,并且进入一家街道的集体制豆腐厂做工。并在第一时间把那时七岁的我也弄进了省城。

那个时候就记得母亲经常是披星戴月挣工资之外的超产奖。虽然超产奖励制度只执行了不长的时间,却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那个时候我经常在课余帮母亲登三轮车。

那个时候我和母亲是住在她的工厂的黄豆仓库里。后来把妹妹也办进了省城。这期间我母亲唯一能做的走后门,就是经常免费送嫩嫩的新鲜的豆腐,给我的班主任,给她的姐夫(有点部队的关系),给我妹妹的幼儿园,如此等等。

那个时候生活很清苦。记忆中还经常在晚上帮母亲贴纸盒子,封塑料袋。因为妹妹年纪小,所以通常都是在她睡着后,我和母亲还会在烛火下用半截钢锯片,贴着装有花生米的塑料袋口子,在烛火上从左到右哧溜穿一下,小袋装的花生米就包装好了。

读大学后开始尝试自己找钱。一开始是93年左右的涨价风,使得每个月家里100元的补贴不够用了。于是就去做了些家教,也在学校里帮老师做课题,找点钱。

正式找钱是读研究生后。本来是考得理论粒子物理。却因为每个月110块五毛,实在是在上海不够花(94年)。于是想方设法地换到光学实验室里去,就为了每个月多几十块钱的实验室津贴。

但是还是不够。偶然的一次帮师兄排版一份文档,被另外一位比较神通的师兄看到。于是问我能否去帮他做个培训。他刚卖了几台电脑给太原附近的一个小县城,需要有人去设置网络,兼建立工作环境。500块钱,路费,食宿另包。于是就上路了。问题是其实那个时候我的电脑水平也就是用盗版的word笨拙地改字体,改文字大小,添加空格,仅此而已。

于是就在上火车前找同学要了本当时(95年)的上海市办公自动化教材,在带了张实验室师兄常用的光碟,上路了。在火车上临时抱佛脚,感觉明白了很多。于是一到目的地,当晚也没睡觉休息,挑灯夜战,先自己照本宣科,弄明白了之后,第二天做老师教客户。

这是我真实意义上的第一次找钱。就500块。但是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回到上海后就立刻进入到当时上海刚刚兴起的电脑培训行业,一边拿学位,一边学电脑,一边当老师做培训。以此养活自己,直至研究生毕业。期间最令人难以忘怀的,一是深更半夜地在上海的小区里挨家挨户地往邮箱递培训广告,二是当年生意不好,年关难过的时候大家商量作抽奖鼓励,从而吸引到学生时,每来一个学生,就欢呼,房租有了,奖金有了,工资有了。。。

这就是找钱。而这就是生活。

------------------------------------

最近好么?有些挂念。

通宝推:只看不说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