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往何处去? -- 云意不知沧海

共:💬392 🌺2098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里的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劝你的权力

因为从客观上讲,这里的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要比你的生活条件好很多,但看到你这些文章,还是想劝一劝。

我曾经收到一位老师的信,最后是这句:

"How I envy you! You are young and full of energy. Now that I am retired, the only thing left for me is to get old and senile. I am trying to stay healthy, even though that is not so simple at my age. It is painful for me to watch my wife wither away slowly but surely with her Alzheimer's. "

(我的翻译:我真羡慕你!你还年轻,充满活力。我既然退休了,能做的唯一的事就是变老变傻。我也努力保持健康,尽管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这也不是很容易。看着我妻子因为老年痴呆漫漫地却是毫无疑问的凋零真是痛苦。)

这位老师在旧金山唐人街长大,从一个衣厂工人的孩子,成为美国名校终身教授。退休后带着心脏起搏器继续全世界跑,支持华人的教育。我困难的时候请他帮过忙,他一点没有架子,尽量帮我、安慰我。

我也有很长一段时间很郁闷,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恢复,这里当然有我自己很大问题。曾经看了一些书,想自我调节一下。西方心理学认为,如果不用药物,也有很多种方法,比如想像、深呼吸、瑜伽等等,但关键是要强化一种“放手”的感觉——就是相信“明天会更好”,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不要问为什么,就是要让自己相信。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强化这种信心,基本上就是做一些具体的可以实现的工作让自己忙起来有成就感。这种方式如果能成功,还是因为他满足了人们对“美好明天”的向往,不管是否真实。

后来我想,“美好明天”真的那么让人向往么?老祖宗早就说过,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为什么不能放下呢?其实,生活好与不好,有一个前提,就是“当下”,人自觉不自觉都会根据自己的“当下”情况选择一些事让自己烦恼,这是常态,没什么大不了的,就像人活着就要呼吸一样自然。但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人因此就会有不同的烦恼,即俗话说的,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我们要避免的是拿自己和别人比,如果烦恼经常是横向比较出来的,那就有些“庸人自扰”的一位了。

举个例子吧,我岳母在我和领导都还念书时说,什么时候你们毕业工作收入超过XX万,我就不再愁了。等我们毕业了,收入也到了XX万,她就改口了,什么时候你们买了房我就不愁了。等我们买了房,她又改口了,什么时候不用做房奴我就放心了,要么就是什么时候她的慢性病好了就不愁了(虽然那个病真的花不了多少钱,就是按时吃药而已)。这就是烦恼的“与时俱进”。

你也许觉得别人的生活更好,实际上,只是烦恼不同而已。别人也许羡慕我的学历,但他们有没有我家里那些一地鸡毛的事情?我也许羡慕前面那位老师的学术成就,但他不也是有自己的苦处?有人羡慕我的一个同学,长得漂亮,很早就和丈夫一起来美国名校读书,可有多少人知道她父母在她结婚时离婚,她父亲早年把小三公开带到家里卧室胡搞,母女两人在客厅不知所措,她父亲在她结婚期间也没断了沾花惹草。我的另一个同学办绿卡不用排期,虽然发的论文不是那么多但也走通了杰出人才那条路,不用等上5、6年,但谁又知道他的老公对她性暴力,在床上就叫她“死鱼”,她气不过,就插足别人家庭,后来自己先离婚,但她喜欢的那个人又离不了,现在自己一人带着女儿,不知怎么回答“爸爸在哪里”的问题。

有人戏说,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如果你意识到这个世界本来如此,也就释然了。

写的仓促,不可能句句珠玑,但只要有一两句能帮上你就好,你自己选择所需,归根结底是你的生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