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今天深圳够热闹啊 -- 车雨田

共:💬248 🌺1394 🌵7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当然不能用刀

用了刀,充气组也没有用了。

我支持这个办法,是这样做,既不损坏私人财务,又增加使用日货的成本(麻烦,时间,误事),以柔性骚扰,说服普通消费者在车行的同样报价下,优先淘汰日系车。

中日关系,在未来,有非常小的机会,会发展成今天的德-法关系,但即使只有这一点点希望,中国ZF也还是要努力争取的,这是大局观。

在这种大局观主导下,TG的对外政策又是长期的,连贯的,因此对日本施以颜色的机会,会比较少:可施可不施的,就不施了;可大可小的,就小“施”了。总之寄希望于日本人民。

但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所以ZF不“施”,我们民间要“施”,大家分开唱红白脸。这次是一个机会,可以猛烈反击一下日本在华的商业利益,因为全面围剿日货是不现实的,那么“重点进攻”,专打日系轿车,还是可行的。日本经济的核心支柱产业并不多,家电业已经全面溃败,再轮到汽车制造业,它不肝颤不行。如果能打压日系车(不论是进口还是中国合资厂)在华市场份额,最终迫使石原这样的顽固反华派终结政治前途,从而逼使日本右翼“欺软怕硬”,转而去寻李明博的独岛晦气,日韩狗咬狗,那我们的阶段目标就达到了。

而且这次大家投入了精力,找到一些可行的骚扰方法后,建立起“全国打胎网”,zf将来的灵活度也大增,比如说给某个短命首相面子,日本食品的进口“解禁”,但我们民间自发有效抵制,核毒食品卖不动,这是市场行为,外交部总不能自己吃进吧?

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当时日本媒体的报道就已经充满酸味。但是影响更大的是这一年9月7日的钓鱼岛撞船事件。撞船事件的前因后果无须赘述,其实类似的事件在2004年还有一次,当时登上钓鱼岛的保钓人士甚至把钓鱼岛上的石碑也给砸了。

不过当时在任的首相小泉纯一郎虽右但不蠢,他知道中国的底线,所以很快把保钓人士给释放了。而2010年时任首相的菅直人却是刚上任希望通过强硬的姿态给自己多拉些选票,当时的外相前原诚司也是一个鹰派,最后日本政府逮捕詹船长,前原表示将用日本国内法律严肃审判船长。此时的日本人却没有意识到中国的决心,即使在北京的抗议日趋强硬的时候,媒体的反应也很迟钝,日本有名学者大前研一就说,把小泽一郎派到中国去谈谈不就行了。

小泽一郎是日本民主党的领袖之一,据说在中国政府中有人脉,也许当时日本人还有天朝上国派一使者就解决问题的幻想吧。然而北京没有单纯抗议,很快就使用了大杀器,一船船发自中国目标日本的稀土运输船在港口被拦下。稀土,这个90%生产量来自中国的宝贵资源,这个日本工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成了中国在争端中的最有效的武器。当稀土还停留在中国港口,而日本企业还在等米下锅的时候,日本政府才真正慌了,没过多久本已经进入审判程序的詹船长被释放了。

这样的结果在中国网民看来也许还不解恨,但在日本人看来已经算得上一种屈辱了,当时在网上对日本政府的批评铺天盖地。也是因此,菅直人被称为日本有史以来最不称职的首相之一,而前原诚司也被媒体贴上了夸夸其谈的标签,失去了成为下一任首相的机会。当然日本很多媒体也对中日的依存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令他们自己也很沮丧。

  日本需要甚至依赖于中国的资源,也需要中国的市场来维持本国制造业,然而日本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当一个中国人不想买日本车的时候,他可以多花点钱买美国车,也可以少花点钱买国产车。当一个日本人失去了廉价的中国产食品和衣服的话,他就无法继续存活了。

  撞船事件的余波也很深远,所谓敬酒不吃吃罚酒,日本逮人的时候痛快了,想要稀土就不容易了。虽然菅直人不顾自己的脸已经被打肿的事实,积极寻找和中国高层交流修补关系的机会,可惜北京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于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10月5日在布鲁塞尔菅直人在走廊和温总理“巧遇”后讨论了25分钟,10月30日在胡志明市又一次“巧遇”温总理后交谈了10分钟。这种死缠烂打的劲头,在国家领导人这个层面上,实在显得有些滑稽。日本媒体也很无奈地评论,其实我们在中国高层完全没有人脉。最后到了2011年2月,在东京的举办的APEC上,菅直人终于成功见到胡总,算是给这件事划上了句号。

  以钓鱼岛撞船事件为转折点,日本媒体对于中国的报道务实了很多。看着自己国家的首脑求见他国首脑而不可得,还要搞偶遇外交这样的闹剧,自己也很难冷艳高贵起来吧。而他们对中国政府则多了一份敬畏,2011年11月,新上任的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访问中国的时候,受到了温总理的接见,其实也不算特别,但在日本却被媒体大为报道评论,颇有点终于被接见了的庆幸。而日本人访问中国时受到的接见的规格也会被媒体拿出来分析比较,这也反映了他们心态的变化。当然,东京有很多求助北京的地方,他们希望恢复中断的东海油气谈判,希望解禁福岛核泄漏后的日本食品禁运,也希望通过中国和朝鲜进行交流,还奢望中国首脑也能带来一批大合同。相对来说,北京需要求助东京的地方就少了很多,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日本人的态度也不难理解。

  其实日本人心态的改变也不光是因为中国的崛起,日本最近的流年不利也是一个原因。去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和福岛核泄漏,今年日本家电企业的崩溃,用日本媒体自己的话,就是“安全神话”和“技术神话”都破碎了。比如前几年还依靠液晶风光一时的夏普沦落到破产边缘,还要靠当年的小弟富士康来接济,也难怪日本媒体都有些灰头土脸。

外链出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