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江山解码-以谋士的视角看历史 -- 秦纵轩

共:💬35 🌺28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 拉锯亚速海

草原是俄罗斯人南下出海口的屏障,历史上这里都是游牧民族的传统势力范围,特别是在蒙古帝国建立后更是如此。

十六世纪初年,统治南俄地区的蒙古金帐汗国虽业已瓦解,但是蒙古鞑靼人的势力却没有退出南俄罗斯草原,金帐汗国在分裂成为八个相互独立的小汗国,经过多年的内外厮杀,最终剩下了四个主要的汗国依然控制着当时俄罗斯的大片领土。

让我们从东到西来看。在遥远的乌拉尔山以东的是西伯利亚汗国,又称失必儿汗国,位于鄂毕河中下游,首府成吉-图拉(今俄罗斯石油重镇秋明附近)。从草原带一直到北冰洋的区域,西伯利亚汗国控制了西西伯利亚的绝大多数地区。不过由于严寒难耐,西伯利亚汗国人烟稀少,人口甚至不足二十万。

在乌拉尔山另一边,喀山汗国坐落在伏尔加河中游,和卡马河的汇合处,首府位于喀山。由于地处草原和森林带的交界处,加之拥有相对发达的内河网络,这里是欧亚大草原和俄罗斯腹地之间的交通要地。

沿着伏尔加河顺流而下,坐落在伏尔加河下游、里海西北岸及北高加索草原地带的是阿斯特拉罕汗国。该汗国定都于阿斯特拉罕城,控制着中亚和高加索地区同俄罗斯腹地的联系。

  

再向西,在最靠近俄罗斯核心区的草原带,克里米亚汗国占据着克里米亚半岛和东起顿河下游,西至第聂伯河下游的南乌克兰地区,定都巴赫奇萨莱(今乌克兰克里米亚州首府辛菲罗波尔)。

克里米亚汗国是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最强大的汗国,一直是俄罗斯南方的主要威胁,历史上曾多次袭掠俄罗斯核心腹地,其中让俄罗斯人最痛彻心扉的一次入侵是发生在1572年的让15万人殒命的莫斯科大屠杀。

1477年,在奥斯曼土耳其人强大武力威慑下,克里米亚鞑靼人成为了同为穆斯林的奥斯曼苏丹的封臣,允许土耳其人在克里米亚半岛南部驻军,并为之代理黑海北岸的控制权。作为回报,苏丹保留克里米亚汗的政治自治和经济独立,自己则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对巴尔干地区的经营。

和通过涅瓦河进入芬兰湾一样,俄罗斯人要进入亚速海,最为便捷和安全的通道是从顿河顺流而下,从克里米亚汗国的东部侧翼突入亚速海。但是像这样的孤军深入是非常冒险且难以长期持续的,在进行侧翼突破的同时,必须要有正面压制进行协同,这也符合俄罗斯在陆上的地缘扩张的需要。

第一次俄土战争(1676~1681)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俄罗斯为了夺取克里米亚汗国北方的东乌克兰地区,恢复古代东斯拉夫人的传统势力范围,于1654年通过扶立亲俄的代理人在政治上和原本受控于波兰的乌克兰实现了合并。

眼见着日益强大的的俄罗斯取得了俄土之间的这块肥沃的缓冲区,奥斯曼土耳其人和克里米亚鞑靼人当然不会答应。土克联军对乌克兰地区发动了持续的进攻,而俄乌联军则依凭第聂伯河畔的工事和据点,一次次挫败了土克联军的进击。

种族、文化、信仰上和俄罗斯同种同源的东乌克兰人自然也相对不愿接受异教徒的统治。土耳其人面对着在乌克兰地区军事上和政治上的不利,迫于西线奥利地在更为重要的巴尔干地区的威胁,不得不在1681年和俄罗斯签订了《巴赫奇萨莱和约》,最终确定第聂伯河为俄罗斯和土耳其的西部边界。

合并了东乌克兰,在北方取得了足够的地缘优势后,1686年俄国加入了由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组成的共同反对土耳其的“神圣同盟”,紧接着分别于1687和1689年对克里米亚发动了两次远征,打响了第二次俄土战争(1686~1700)。

打开亚速海的通道是俄罗斯此战的目标,在给克里米亚汗国施加了正面的压力后,彼得一世在1695和1696年两次沿顿河而下,远征并攻占了亚速夫要塞,打开了进入亚速海的大门。

挟得胜之余威,彼得一世很快就在1700年和土耳其缔结了《君士坦丁堡和约》,确立了俄罗斯对亚速夫要塞和延伸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的统治。

当时的顿河和第聂伯河下游,即今天的南乌克兰地区,由于处于克里米亚汗国的游牧经济统治之下,未曾进行大规模的农耕化改造,所以该地区还是一大片草原和沼泽。

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俄军南下的道路是很不方便的,尤其不利于大量辎重通过。反倒是土耳其从黑海的航道上来运补给更加方便。因此虽然俄罗斯看似更加邻近主战场,但是它在战争中却少有后勤方面的优势,因此并不适于长期在此消耗,尤其在之前协同对土耳其作战的西方盟国在实现了各自的战争目的后逐个退出战争后,情况更是如此。

彼得一世的见好就收的原因还远不止这些,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战场的大北方战争的迫近才是让彼得一世必须抽离南方战场的主要原因。

俄罗斯利用同盟让土耳其陷入两线作战而攫取了亚速夫要塞,而大北方战争给了土耳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会。第三次俄土战争(1710~1711)就围绕着亚速海出海口的归属发生在大北方战争期间。

1709年在乌克兰的波尔塔瓦战役失败后,瑞典国王率领亲军向南退入土耳其境内,并说服了对第二次俄土战争失败耿耿于怀的奥斯曼苏丹在南俄开辟第二战场,共同对付彼得一世,减轻瑞典北方战线的吃紧状况。

在北方攻占了维堡要塞后,俄军在彼得一世的亲率下于1711年南下与土克联军作战。仓促应战的俄军不再拥有之前的天时地利人和,加之当时俄罗斯的战略重点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俄罗斯不得不在初战失利后和土耳其订立了《普鲁特和约》,全力以赴波罗的海战场,结束了两线作战的尴尬局面。

根据合约,俄罗斯将亚速夫要塞归还土耳其,并拆毁亚速海沿岸的工事。土耳其人再度将俄罗斯人死死封在了出海口内。

但俄罗斯对土耳其人的妥协只是迫于暂时的两线作战的压力,当初步确立了自己在波罗的海地区的霸权后,俄罗斯于1735年向土耳其宣战,旨在重新夺取黑海的出海口。

这是俄罗斯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东线战场,俄罗斯的顿河集团军在顿河下游水陆并进推向,决心重新夺回亚速夫要塞;西线战场,俄罗斯第聂伯河集团军直接进攻克里米亚汗国的核心区克里米亚半岛。此举不仅为了冲击鞑靼人在南俄的统治,更是对顿河战线的强力策应,这样既令鞑靼军队无法动弹,又切断了土耳其陆军主力从巴尔干地区向西驰援亚速的路线。

西线战事的连连告捷让东线的俄军在1736年轻松地占领了亚速及其周边地区,并最终于1739年的《贝尔格莱德和约》确定了俄罗斯对亚速地区的所有权,从此这一地区再也没有离开过俄罗斯,亚速海的出海口也终于被永久地打开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