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浅谈考古认定的标准 -- 夏商楚歌
很抱歉,我才能上网,回的晚了,不好意思。
《越绝书》卷十一《外传·记宝剑》载:“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学者们根据“以玉为兵”这样一段话,提出了所谓“玉器时代”的概念。
红山文化里面有一片“玉图腾”,文化内涵包括了社会文化背景、氏族社会分工、图腾等级。1979年出版的《辞海》立有“风胡子”条目,全文如下:风胡子,春秋时楚国人,相传奉楚昭王命到吴,请欧冶予、干将铸龙渊、泰阿、工布三把铁剑。曾说:轩辕(黄帝)、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禹时以铜为兵,当时作铁兵。见《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辞海》的“风胡子”条目与上引《越绝书》原文对照一下,原文的石、五,铜、铁四个阶段,只剩下行,铜、铁三个阶段,把风胡子原话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删掉,使它与西方考古学的三期说相一致。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史学界、考古学界普遍把玉器并入石器,以致不惜篡改风胡子的原意。
考古发掘资料;中国古代实用兵器的材料,只经历过石、铜、铁三个发展阶段。红山文化巾土“玉兵”的器类最多,有斧、锛,刀、铲,凿等,但多无使用痕迹,实用兵器仍是石器,五兵只是代表神威,兵威的礼器。
良渚文化的玉钺更为尊贵,也只是兵权的象征。因此,就中国的实用兵器言,并没有一个玉器阶段。风胡子所说的石、玉、铜、铁,都强调一种“神”字,应该都指礼器。
作为一种代表“神”威的礼器,中国至少在东部地区,确曾经历过石、玉、铜、铁四个阶段。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就是典型的“以玉为兵(礼器)”的时代。风胡子对“以石为兵”,“以玉为兵”、“以铜为兵”的三个时代,所举的具体事例,是“伐树木”,“治宫室”,“凿地”、“凿伊阙”、“通龙门”、“决江导河”等,都不是“兵”事,而是生产劳动。
可知他所说的兵器是包括生产工具的,古代兵器来源于生产工具,往往混而不分,工具有时也称兵器。对“当此之时”的“铁兵”时代,虽没有说到“凿地”等生产劳动,也没有说杀伐之事,而是说“作铁兵,威服三军,天下闻之,莫敢不服,此亦铁兵之神”。
可见他说的铁兵仍是一种权杖,说的是这种权杖的“神”“威”。那么,我国广大地区在铁器时代以前,在生产工具方面没有普遍经历过石。玉、铜三个时代。到西周为止,所用的生产工具基本上都是石器,甚至木器。
如果以“伐树木”,“治宫室”,“决江导河”所用器具来划分历史时期,中国只有吴越地区在春秋晚期与战国时期可称为“青铜时代”,广大黄河流域与长江上中游,不但没有“玉器时代”,而且没有“青铜时代”。总之,风胡子所说的石、玉,铜、铁,强调的是它们的“神”“威”,应指礼器、权杖。
红山用玉、也是人类最早用玉、不是和田玉、而是当今称为的.河磨玉、河磨玉最早叫、东夷玉、医巫闾玉、东北老玉、长百黄玉、无头石、无根玉、东北玉王、辽东黄白玉、锦州玉、.....
两昊带领的东夷集团多使用“珣玗琪”或“医巫闾玉”或"东夷玉"(既红山文化玉器),并以鸟兽为图腾,进行社会分工。因为两昊集团被轩辕氏征服,所以才有了:黄帝之时,以玉为兵的概念。
起初,轩辕并未有以玉为兵,而是两昊部落以玉为兵,当轩辕氏征服东夷集团之后,才有了黄帝(轩辕)之时以玉为兵的概念。具体情况可查2004年《东夷北系史前玉器研究》。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呵呵,兄台这也太阴谋论了吧 走路走路 字39 2011-04-04 00:15:19
🙂十几年前读过一本 弦音醉舸 字224 2011-04-03 13:19:20
🙂我对‘以玉为兵’一直不理解? 能展开下不? 戒定慧 字88 2011-04-05 00:21:01
🙂以玉为兵
🙂玉是兵符,不是兵器 7 泉畔人家 字230 2011-04-05 05:16:01
🙂谢谢。 这样理解就合理多了 戒定慧 字0 2011-04-05 22:29:51
🙂更正一下 2 弦音醉舸 字464 2011-04-05 02:35:27
🙂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德语里面"历史"和"故事"是一个词 Holz 字10 2011-04-03 12: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