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华民族的起源 -- 夏商楚歌

共:💬7 🌺5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中华民族的起源

从五十年代开始,学界就围饶汉民族形成问题展开讨论。这便是中国史学界上有名的五朵金花之一。

汉民族是五十六个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汉民族人数达到10,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一点九六。这在全世界也是第一大民族啊。

民族的内涵与外延

首先我们必须先了解学界对民族慨念的引入,界定和使用的历史。民和族作为单独的词,很早就出现在古文献中,民字在周代文献中是大量出现。

最基本的含义是;人与神相对应的群体。梁启超在《国文语原解》中说;民在上古时代同奴,女两字意义有关,都是奴隶。

而民的资格,仰视奴更下焉,皆不能与百姓享同等权利。上古民字之义,殆如汉唐之称虏矣。民也被用于称异族,含有贱蔑之意。

后来民的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一般平民的称呼,民在春秋以后与百姓的地位接近。族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

说文中说;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也就是说说文中误以为族是镞的本字,周代以后的文献中,族字主要指亲缘关系的家庭集团。如;三族,九族等。

此外也有品类,聚结,群众以及刑及父母妻子之意。学界曾以为,民和族是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但是在整个上古文先嘴没有出现过把民,族结合在一起,组成词使用的例子。

甚至在整个中古历史阶段的文献中,也没出现过民族一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受到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峻,这才有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就是在1905年,孙大炮在民报发刊词中明确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所以,民族一词,不会晚于这个时代。近代的前期如;龚自珍,林则徐,魏缘等,都没有使用过民族一词。太平天国也没有使用过。近代的洋务运动,维新派等也是如此。

维新派在涉及民族问题时,是使用种族一词。严复在翻译《天演论》遇到英文中的;nahion时,没有与之相对的汉语语词,只好译成民。学界在文革前推测,民族一词是从日本转来的。

章柄麟在《序种姓》上说;自帝系世本推迹民族,其姓氏并出五帝之臣庶。这应该是最早的民族一词的记载。

而1984年后,学界继续考证,非常两例,一;王滔1874年前后发的《洋务在用其所长》文中使用过民族一词;夫我国乃天下至大之国也,幅员辽阔,民族殷繁。。。

考虑到王滔的游学背景,那么这个词应该不是来自日本,而可能是英语。到了2001年,茹莹在唐代文献《太白阴经》中找到了这个词,“夫心术者,上尊三皇,成五帝,贤人得知已霸四海,王五洲,智人得知以守封疆,挫强敌,愚人得知与倾宗社,灭民族”。

此处的民族和宗社相对应,其义为民众和社稷,虽说不具有现代民族的含义,但却是最早的民和族连用的情况。这起码说明一点,汉语的民族一词不是外来品,是本土产生的词。

那么,将中国的主体民族称为汉族,皇汉民族是20世纪最初几年的事情,例如;1903年邹容在《**军》书中说;“侵占我皇汉民族之一切权利者,吾同胞当不惜此生命,共逐之。”他还在书中对中国民族的结构做了初步的划分和研究。

认为,黄色人种可分为;中国人种,西伯利亚人种两大类。其中中国人种包括汉族,藏族,交趾支那{百越}三大族系。西伯利亚包括蒙古,通古斯,土耳其{突厥}三大族系。

并且说;汉族者,东洋史上最特色之人种。。。。自古司东亚文化之木择者,实惟我皇汉民族焉。

梁启超在《中国民族之观望》说;今日中华民族,即普通俗称所谓汉族者,它的形成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数民族混合而成,汉民族的来源;除炎黄一派华族以外,凡得八族,即;苗蛮,蜀,巴氐,徐淮,吴越,闽,百粤,百濮。

汉民族起源的本土说和西来说也是这个时期争论的一个重要话题。到了1934年,吕思勉在世界书局出版的《中国民族史》说;汉族之称,起于刘邦有天下之后。近人或谓王朝之号,不宜为民族之名,吾族正名,当云华夏。。。。

汉字用为民族之名,久已不关朝号。如唐时称汉,蕃,清时称满,汉,辛亥**则有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之说是也,此等岂容追改,夏族二字,旧无此辞,而华族嫌与贵族混。

他在这部书中这样描述;根据龙山系和仰韶系地下遗物考究,确知商族系山东半岛沿河向西发展,夏族则由西向东发展,夏族到了今天的山西地区后,曾与原住山岳地带的苗族,为争夺生存自然条件发生战争。苗族败,便以平等地位加入夏族的部族同盟。

后来夏商两族在今晋翼豫边境,即今黄河腹部相遇,两族又争夺这块山岳和平原交错的自然条件,不断发生战争,但是具备较高生产力的商族,次第战胜了韦族,雇族,昆吾族,葛族等。最后战胜了夏族。

到了公元前二百年代末,武王**胜利,推翻奴隶制,建立封建制,由于长期融化结果,已由夏商两族骨干而形成华族,或华夏族,{周是夏族后身}他说;华族自前汉的武帝,宣帝以后,便开始叫汉族。

有个问题需要提醒大家,所谓民族,是必须够资格的,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书说过;只有一切特征通统具备,才算是一个民族。他的意思是用民族一词指代资本主义以前的人民共同体。

用他这个理论来给中华民族定性,那么我刚刚说的,汉,满,蒙,回,藏五族,还有彝等各民族都可以称为民族。这是从共同语言,共同领域,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文化上的心理状态四个方面谈的。

因为从广东到东北,从四川到台湾,方音和方言虽然有些不同,但是语言系统却是一致的,中国的广大国土上,汉族就住在一块土地上,某长地区交通不便,并不能说那不是中国国土,因为,谁都知道汉族有共同地域,秦汉以来,汉族的经济生活已逐渐形成为一个整体。。。。

长江的米早就过运河或海运给北方京津一带的民食,西北一带产皮毛,而河北刑台等地却是硝皮中心,在明朝松江一带的布匹是给全国用的,各地区在生产上有分工,有联系,

应该说是共同经济生活,各地人民表现在文化上的心理状态也基本是相同的,其剧本大体上是相同,即思想内容和表演手法大体共同的。因此,汉族早已形成为一个民族。

我继续详细的解释下,构成民族的第一特征是共同语言,汉民族共同的语言就是书同文,李斯作小篆,更不用说语法结构上的一致了.

民族第二特征是共同的地域,对汉民族而言,共同地域便是长城之内的疆域,

第三;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状态,这就是行同伦,儒家思想的主要部分是,祖宗崇拜与孝道,是汉族的共同心理,秦时以外吏为师,汉时立太学和郡学,讲的是五经。太学和郡学成为全国的大小文化中心,以上三个特征,自秦汉全具备了.

甚至整个封建社会包括半封建时期并没有本质的改变。至于共同经济生活,那车同轨可理解为这样的形式。春秋时期已有为便利交通而设的驿站制度,水路交通照《史记。河渠书》

《汉书。沟潞志》所记,长江淮水黄河已经贯通。南北各大水都可以通舟,这种水陆交通对经济是有很大作用的。中国国内的大小市场开始于战国,汉时长安,洛阳,宛,邯郸,临淄,成都为全国商业的中心大市场。大市场又和全国各郡县联系相当密切。

广义的民族泛指历史上形成的人类共同体,外延十分广泛,一般说来有五种用法,

一是按历史时代分,有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和现代民族。

二,按社会形态分,有前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

三,按文化类型分,有蒙昧民族,野蛮民族和文明民族。

四,按生产形式分,有狩猎民族,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

五,按国家地区分,有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美利坚民族等。

广义的民族概念,相当于英语ethnos,peo-ple和俄语3thoc,hapo?的含义。它们除了在个别情况下具有历史学,文化学,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学意义外,多半是出于习惯的用法。狭意的民族系民族学意义上的概念,它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特定性质特征并且彼此区别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这个意义上的民族概念,相当于英语natlon和俄语ha???的含意。

关于民族这一人类共同体的特质,资产阶级史学家和民族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家和民族学家,甚至同一 阶级学者的不同流派,对之皆有不同的解释。

《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列举了四家主要的观点,一;梁启超译述的瑞士--西德学者j.k.布伦奇利的民族八特质说, 1;其始也同居一地,

2;其始也同一血统。

3;同其肢体形状。

4;同其语言,

5;同其文字,

6;同其宗教。

7;同其风俗,

8;同其生计{经济}。

二是意大利学者的民族观,他们认为;民族的具有土地,起源,习惯,语言的统一,以及生命和社会意识共同一致的人类自然社会。

三;孙中山的五力说,认为形成民族有五种力,

第一血统,

第二生活,

第三语言,

第四宗教,

第五风俗习惯。

以上三说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学说,对民族的特点概括得比较全面,但,美中不足是一致将血统{或起源}作为民族特征的首要因素,这一则混淆了民族和种族的界线,将属于人类学范畴的种族概念与历史学范畴的民族概念混为一谈,这是不合适的。

二是将血统作为民族特征之一,无法解释同一民族融合了不同种族和同一种族分化成不同民族这一历史现象。

三;将血统作为民族的首要特征,势必由种族在体质上的差别,引导出民族和文化优劣的结论,为帝国主义的民族歧视和殖民政策所利用。因而,资产阶级学者的民族定义是有缺陷的,不完全科学的。

对民族特征作为解释的第四个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马克思,恩格思,列宁在谈到民族这个范畴所包含的特定内容时,曾分别提到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和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联系等特征。

在此基础上,斯大林进而提出了著名的民族四要素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抛弃了资产阶级民族学家庸俗的血统论,准确而又深刻的揭示了民族的本质特征。四要素说在定义上是周延的,无需再作画蛇添足式的补充。

同时,素要素是衡量民族之为民族的充分而又必要的条件,因此斯大林在作出上述定义后,又补充说;把上述任何一个特征单独拿来作为民族的定义都是不够的,不仅如此,这些特征只要缺少一个,民族就不成其为民族。

当然,中国学界对民族的定义也是有争议的,有的学者认为,斯大林的这个定义是给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所形成的民族下的,只属于现代民族,即资本主义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不属于古代民族.民族的四要素不可能在古代产生和具备.因此,这个定义不适合讨论古代民族.

诚然,斯大利是为现代民族下定义,但现代民族是由古代民族发展来的,资本主义民族是前资本主义民族进一步发展的产物。现代民族的特征必然是潜藏或初步具备于古代民族中的因素的成长和显现。

因此,用现代民族的素要素来考察古代民族在这四个方面的发展程度,未尝不可以,同时,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平很衡性,各个人类共同体发展成为民族的步伐必将是不一致的.

有的人类共同体可能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产生和发展后,才逐渐形成了在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上的共同性,具备民族的四个要素,

但有的人类共同体,由于历史悠久,人们在长期的交往和生活中,前于资本主义就已具备了四个要素,从而在古代社会里便形成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

这是历史发展的多元性和特殊性决定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中国正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但资本主义又珊珊来迟的国度。在这里,中华民族先于资本主义即已具备四个要素,形成一个个意义完全的民族是十分自然的。

因此,尽管本文讨论的是中国古代问题,仍可参照斯大林的定义的原理来考察其发展状况。同时,也正是基于这一 实际,才将中国古代华夏族{或汉族}以外的异族作为少数民族来考察。

民族是在原始社会部落的基础上发展形成民族是一种历史现象,它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永恒不变,万世不衰的,列宁说;祖国,民族-这是历史的范畴,斯大林亦说,民族也和任何历史现象一样,是受变化法则支配的,它有自己的历史,有自己的始末。

民族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共同体在长期的生活和联系中,在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文化心理上形成一致和共识的时侯产生的,并且,它亦将随着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在各民族间的语言障碍,地域局限,经济隔离,文化心理隔阂消除的情况下而最终消失。

如果说民族的消亡必须到共产主义社会,经过首先是阶级的消亡,而后是国家的消亡的过程已无异议的话,而关于民族在什么时侯,在什么社会形态下形成,目前尚有不同的说法。

最主要的观点有三家,

一;原始社会蒙昧时代高级阶段形成说。

二;原始社会野蛮时代高级阶段至阶级社会确立时期形成说。

三;资本主义上升阶段形成说。

第一说的根据是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采用摩尔根的分期,使用了蒙昧民族,野蛮民族的概念,以为蒙昧民族即是原始社会蒙昧时期形成的民族,可见民族已于蒙昧时代产生。

其实,恩格斯这里使用的民族概念是一种广义的用法,是就处于历史发展不同阶段上的人类共同体而言的,并没有在蒙昧时代可以或已经形成民族的含义。

第三种观点以斯大林为代表,他认为;民族不是普通的历史范畴,而是一定时代即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历史范畴。封建制度消减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同时就是人们形成为民族的过程。

认为在资本主义以前没有也不可能有民族,因而将前资本主义{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形成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一概称为“部族”。这一观点可能适合现代新民族{美利坚民族等}形成的情况,但欲不具备普遍的意义。

而且斯大林的这一论断与他自己关于民族的论述也自相矛盾,既然斯大林已将民族定义为”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那么,只要具备这四大要素的人们共同体,就应当承认它是民族{或具备了民族的特征},而不必再用别的什么词{如部族}来称呼它,也不应在民族四大特征外,另用社会形态来硬性规定各民族跨入民族状态的共同门槛。

此外,资本主义上升阶段形成说,既不符合古代民族存在的实际,也不适应现代许多民族仍然处于资本主义状态的实际。因而此说既无益于从事古代民族研究,也无补于现行民族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殊不可取。

第二说即原始社会野蛮时期至阶级社会确立形成说,以摩尔根,恩格斯为代表。

民族之所以形成于此时,是由于原始社会后期的两股力促成,

1;为社会分工。

二,为部落联盟。

摩尔根说;在关注移民史,秦末至西汉初,两汉之际,东汉末三国初,西晋末至南朝初,隋唐之际,安史之乱后与唐后期,五代时期,北宋靖康至南宋初期,金末期,元末明初,明末清初,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及失败后都是移民高峰。

产生移民的原因是,自然灾害,战争动乱,土地矛盾,人口压力等。而不是迁入地区更好的生活环境和产生条件,发展机会和拉力等吸引力的原因。

因此移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存,对移民而言供他们选择的余地都是非常有限的,往往只有唯一的迁入地区,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们大多也是不自觉的,或者根本就不愿意离开。

游牧民族南下的原因是因为本地严重的自然灾害,汉族政权对粮食,纺织品,茶叶,工具等必需品的限制和禁运,其他民族和政权的军事威胁等。因此他们也属于生存型。

通宝推:年青是福,桥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