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龙狮之舞——唐蕃英雄记【贰】(中) -- 京华烟云AMIP

共:💬42 🌺36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1、彼苍者天,罔不覆焘——突骑施的野望(二)争霸》

计舒河大胜后,娑葛可汗得寸进尺,竟然上书唐廷,索要宗楚客的人头——当然,这也不过是做个姿势而已,唐朝怎么可能把自己宰相的人头奉上呢。娑葛相当聪明,在大张旗鼓吓唬宗楚客的同时,他还主动向真正的明白人郭元振示好,表示:

“我与唐无恶,但仇阙啜。宗尚书受阙啜金,欲枉破奴部落,冯中丞、牛都护相继而来,奴岂得坐而待死?又闻史献欲来,徒扰军州,恐来有宁日,乞大使商量处置。”

这段话比较拗口,大致解释一下,他是说:我们和大唐本来无冤无仇,现在宗楚客这厮贪污受贿,让把我们全都搞死,冯嘉宾、牛师奖相继带兵来砍我们,我们怎么能坐以待毙呢?现在又听说史献也要过来,这不是明摆着扰民吗,恐怕将来日子不会消停了,请您老赶紧给想个辙吧!

这里所谓的“史献”,指的是原西突厥可汗阿史那元庆的次子阿史那献,与投奔吐蕃的哥哥阿史那俀子不同,阿史那献是大唐的死忠,他也是唐朝继阿史那社尔之后又一名取得显赫军功的突厥族大将,在宗楚客的预定计划里,阿史那献就是未来的西突厥可汗,而他与娑葛可汗并不和睦。

郭元振此时的处境其实相当尴尬,朝廷派来取代他的周以悌已在途中,而他派往朝廷的使者却被宰相挡住,根本无法见皇帝反映情况,据说得知突骑施可汗扬言要自己的脑袋后,“楚客大怒,诬元振有异图,召将罪之”,也就是说郭大侠自己已经危在旦夕。

但老郭不愧为多谋之人,既然明的不行那咱也来暗的,他派自己的儿子郭鸿“间道奏其状”,也就是抄小路终于跑到了朝廷告状。根据史料,郭鸿去找的并非是怕老婆的中宗皇帝,而是朝中唯一有实力与韦皇后、宗宰相一伙抗衡的那个人——皇帝的亲妹妹太平公主,因为郭清楚“时太平公主尤与宗不善”,也就是公主与宰相老不对付,现在竟然得到攻击政敌的炮弹,无疑正中公主下怀。

经过太平公主的努力,唐朝被迫承认了现实。景龙三年(公元709年)七月,唐朝正式册封娑葛为“贺腊毗伽钦化可汗”,并赐名“守忠”,娑葛也投桃报李,正式与后突厥断绝了藩属关系,自此重新臣属于唐。至于郭大侠自己,尽管被朝廷恢复了职位,但他怕遭到宰相报复,因此以“西土未宁,事资安抚”为理由,“逗遛不敢归京师”。

突骑施此后一直与唐朝保持着密切关系,为大唐守卫着西北边疆,娑葛可汗最后甚至为皇帝战死沙场。当时,朝廷策划了一次针对后突厥默啜可汗的大规模讨伐行动,北庭都护兼碎叶镇守使吕休璟为主帅,出任金山道行军大总管,统瀚海、北庭、碎叶等汉兵五万骑进军突厥。为配合吕休璟的行动,贺腊毗伽钦化可汗突骑施守忠(即娑葛可汗)率领高达二十五万骑的顷国之兵“长驱沙漠,直指金微”,向后突厥汗国展开攻击。

尽管朝廷已密令沿边唐军全都待命,可惜军情最后还是外泄,默啜可汗当机立断,马上下令众将领统兵西征,他们抄小路星夜兼程,履冰开路强渡曳咥河(新疆额尔齐斯河上游),奇袭突骑施汗帐,毫无准备的娑葛可汗当场战死。此事的发生年代一直众说纷纭,但应该在景龙四年(公元710年)至开元二年(公元714年)之间。

需要多说一句的是,根据突厥古碑文记载,前面提到的那位在中亚与阿拉伯名将古太白作战的后突厥将领阙特勤也率军参加了这场突袭战,因此很可能是默啜可汗为先解决突骑施才召回了一路得胜的后突厥中亚军团,从而导致了古太白的卷土重来。

娑葛可汗死后,突骑施一度萎缩,重新成为后突厥的附庸,但随着默啜可汗的突然暴死,突骑施再度咸鱼翻身,其势力在苏禄可汗时期达到了顶峰。

后人考证,“苏禄”并非人名,而是指他的职务,意为军队统领,应为称汗前所进尊号。此人出身突骑施下属“十四姓”之一的车鼻施部落,本来是娑葛可汗的部将,娑葛被杀后,十四姓部落有的降服默啜,有的归顺唐朝册封的西突厥“兴昔亡可汗”阿史那献,而苏禄却干脆自立为王,“裒拾余众,自为可汗,善循其下,部众稍合”。根据史书记载,此人的品德相当不错,“性尤清俭,每战有所克获,尽分与战士及诸部落,其下爱之,甚为其用具众至三十万”,于是“复雄西域”。

这位可汗相当了不起,曾给予当时向中亚发展的大食(即阿拉伯帝国)以沉重打击,阿拉伯人因而称之为“Ab Muzim”,据说这个词的意思是指野牛或大象等靠冲撞争斗显示力量的庞大动物。

公元8世纪20年代,中亚的粟特人再次爆发了反抗阿拉伯统治的民族大起义,并得到了突骑施汗国的大力支持。根据阿拉伯史书记载,此时突厥兵的首领名叫库尔苏勒,如与汉文史料对照,则库尔苏勒应是苏禄手下大将莫贺达干。

公元720年末,莫贺达干率领一支部队与粟特人一起反抗阿拉伯人,并向撒马儿罕前进,当地的小邦君们大都支持突厥人,阿拉伯帝国的呼罗珊总督赛伊德被突厥人打败,被迫龟缩于撒马儿罕城内不敢出战,最后在公元721年被哈里发免职。

公元723年,阿拉伯帝国派来的新任总督木思里姆进攻费尔干纳,再次被突厥人和当地人组成的联军击败,阿拉伯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第二年的公元724年,阿拉伯人又准备进攻费尔干纳,这次进攻的指挥官仍是木思里姆总督。他们在渡过锡尔河后,包围城市,砍伐果树,大肆蹂躏,但在得到突骑施军团来援的消息后就赶紧撤退。

突骑施尾追不舍,阿拉伯人在撤退中沿路到处受到攻击,使得他们不得不焚烧辎重,轻装后撤,在到达锡尔河时,道路又被塔什干与费尔干纳的军队所阻,被突骑施兵包围的饥渴的阿拉伯军拼命夺路而逃。阿拉伯断后部队的指挥官丧了命,剩下的残兵败将最后到达了忽毡,然后从那里撤回到撒马儿罕。据说,突骑施军团这次的指挥官是苏禄可汗的一个儿子。

阿拉伯人的这次惨败对历史影响深远,英国学者吉布对此评论说:“这次的灾难在阿拉伯的征服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实际上是阿拉伯人十五年中对河中的最后一次人侵,但更重要的是打击了阿拉伯的威望。现在,作用倒转过来了。从此以后,阿拉伯人发现自己成了防守的一方,并且逐渐地被从阿姆河外的所有地区驱逐出去。”

此后,突骑施可汗苏禄又亲率大军向阿拉伯人进攻,直至把阿拉伯人赶过了阿姆河,连粟特地区的中心布哈拉也被其攻下,只有撒马儿罕及其附近的两个小据点卡马尔加和达布西亚仍然在阿拉伯人手中。

由于粟特、突厥联军的威逼,阿拉伯的军队几个月不能渡过阿姆河。由阿拉伯将领喀坦所率领的一小支阿拉伯部队虽在突厥军到来之前过河驻扎,但也遭到围攻,自顾不暇,突厥人甚至攻掠到了伊朗高原上的呼罗珊本部。直到公元729年,阿拉伯帝国新任呼罗珊总督阿什拉斯才率军过了阿姆河,与喀坦将军的小部队会合,共同向沛肯城进军。

突厥人沿路截断水源以困阿拉伯军,只是由于后者的奋战才迫使突厥军后退。阿什拉斯继续向布哈拉进军,重新占领该城。突骑施可汗苏禄向撒马儿罕的方向退走,随即围攻卡马尔加城,但却久不能下。最后,突骑施军团不得不撤往塔什干与费尔干纳。

尽管突骑施并非每战必胜,但它对阿拉伯帝国的打击是显而易见的,唐朝为笼络突骑施,特意将苏禄可汗名义的上司、早已汉化的突厥“十姓可汗”、大唐帝国“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的文散官)”阿史那怀道的一位女儿册封为交河公主,“下降”苏禄可汗为妻。

唐朝开始时无疑是想利用突骑施在中亚做些文章,甚至打起了早已灭亡的萨珊波斯帝国的旗号,以争取中亚人心。据说,随同突骑施可汗出征的就有波斯末代君主伊嗣侯之孙、卑路斯之子库思老,英国学者吉布对此评论说:“萨珊王族既避居于中国,则库思老之从军可能表明起义者也得到中国的鼓励。不过中国记载未提及此役。”

但突骑施显然并不想在唐朝这一棵树上吊死,它和唐朝的对手吐蕃的关系同样紧密,比如根据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公元732年,大食和突骑施的使节同时出现在吐蕃宫廷,到了公元734年,吐蕃与突骑施可汗和亲,联盟更加巩固,而突骑施原来的宗主、已逐渐恢复实力的后突厥汗国也想搀和进来。于是,在当上唐朝驸马的同时,苏禄可汗又娶了吐蕃公主和后突厥公主,这三个彼此敌视的公主不得不在西突厥王廷“并为可敦(即王后)”。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由于突骑施过于强大,苏禄可汗却并不怎么愿意服唐朝管,反而与吐蕃勾勾搭搭,不爽的唐朝皇帝渐渐动了杀机……

通宝推:五藤高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