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报纸里的文革1966 -- 天天向上A
我看到这么一篇报道
从1966年到1970年上半年,尽管有“文化大革命”运动的严重干扰,在国家科委和湖南省科委的大力支持下,由袁隆平主持的杂交水稻科研小组还是正式开展了工作。“水稻雄性不孕性选育计划”研究与试验同时进行。在此期间,袁隆平带领助手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杂交组合实验,但都没能培育出一个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雄性不育系来,在一段时期内形成了科研徘徊的局面。于是,袁隆平提出了“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的设想,以求创造新的不育材料,达到突破徘徊局面的目的。到了1970年6月,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在湖南省常德市召开了湖南省第二次农业学大寨科技经验交流会,当时主持会议的就是担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代主任的华国锋同志。华国锋同志点名袁隆平参加这次会议,并请他在大会上发言,介绍杂交水稻科研的情况。
据此,袁隆平得到上层的支持是他66年那篇文章之后,根据这篇文章,袁隆平小组是在64、65年开展大量工作并发现一些雄性不育材料。
根据百度百科介绍,后来用于杂交水稻培育的雄性不育系是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发现的:
1972年,农业部把杂交稻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组成了全国范围的攻关协作网。1973年,广大科技人员在突破“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础上,选用1000多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找到了1000多个具有恢复能力的品种。张先程、袁隆平等率先找到了一批以IR24为代表的优势强、花粉量大、恢复度在90%以上的“恢复系”。
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紧接着,他和科研小组的同事们又相继攻克了杂种“优势关”和“制种关”,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
我不知道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评价一个人的科学贡献,在于他的指导思想,并非所有东西都需要他亲手做出来才算他的。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模型时用的那张X-衍射图还是根据富兰克林拍的呢。
似乎你对于袁隆平的文革评价,价值取向过于浓厚。
总结起来,袁隆平的贡献在于两点:
1、突破了水稻不具有杂种优势这一传统观点,为杂交水稻提供了理论基础;
2、两区三系杂交水稻培育法。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说实话袁隆平得罪的院士多了去了 2 春天的小鱼 字66 2012-03-24 05:56:28
🙂你需要重新看看杂交水稻的发展过程 31 陈王奋起 字982 2012-03-24 05:34:49
🙂看来袁也不是一个说老实话的人,据说江西首先搞出杂交稻 2 PBS 字145 2012-03-24 12:06:45
🙂说起华国锋与袁隆平的关系
🙂我懒得去翻老贴了 26 陈王奋起 字622 2012-03-24 06:56:11
🙂我们不需要结论性的断言,要用证据说话 7 椰风海韵 字1083 2012-03-24 09:18:41
🙂是冯克珊发现野败 22 陈王奋起 字489 2012-03-24 11:43:51
🙂历史不是你这样发明的。 1 椰风海韵 字432 2012-03-24 13: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