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写给胖卡弟弟 -- 虎王2006

共:💬933 🌺9093 🌵15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人性
家园 说起人性,我最近刚好看到豆瓣上有一篇《暗算》的影评

让我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多了一个角度。

转载过来,大家也都可以看看。

《暗算》:为组织人翻案

梧桐更兼细雨

中国自“文革”后,反思共产主义运动以及在中国的实践时,最流行的主题是批判中共革命的无人性。关于传统道德的失落的哀叹几乎都是在这个主题下展开的。

    

    《暗算》这部电视剧,在前几年引起了思想界的广泛注意,刘小枫、甘阳等人都出面诠释这部作品的内含。甘阳似乎持一个矛盾的观点,一方面他认为阿炳、黄依依等是自然道德的体现者,是值得歌颂的,但同时又赞美有信仰的组织人,特别提到了全球性的秘密组织共济会成员的信仰追求之美。

    

    中共作为有追求的秘密组织,其性质与共济会,是有类似之处。

    

    作为组织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依自然感情行事,这可以看成冷酷无情与无人性,也可以看作有崇高的信仰,这本身是一枚钱币的两面。文革后,我们都是从无人性来批判组织人,而缺乏从有崇高信仰的角度来评价组织人。

    

    而《暗算》中的安同志,几乎就是一个标准的组织人,他的行为逻辑不是他的自然感情,而是组织的需要。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他可以牺牲他的一切。这样一个人,我们怎么来评价呢?是个无人性的异化者?还是有崇高使命感的信仰人?

    

    《暗算》第一部《听风》,神奇人物阿炳是个自然人,他只知道娘对他好,安同志对他好,他不能理解组织以及组织使命的概念,他的行动是建立在报恩的基础上的,所以他虽然为组织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他本身不是组织中人,而只是组织的一个工具。安同志是一个组织中人,他操控了阿炳,让阿炳在报恩的观念下为组织工作。

    

    《暗算》第二部《追风》中的黄依依是个天才的数学家,解密工作非依靠她这类人不可,但她只是自然人,具有自然感情,所以她不理解组织为何物。她参与解密工作只是为了获得她的爱情。而安同志是组织人,他的行为不是出于他的自然感情,相反往往是违反他的自然感情的,为了组织需要他可以亲手枪杀自己的妻子,为了组织需要,他也可以压抑对黄依依的自然感情。黄依依比阿炳聪明的是,她终于开始理解什么是组织人,并且开始自觉地把自己变成一个组织人,这样她留了下来,但不再与安同志发展感情了。

    

    如果说文艺作品一般是歌颂具有自然情感的人的,《暗算》中,自然道德感的代表人物阿炳与黄依依,塑造得很可爱。但《暗算》也塑造了安同志这样一个组织人的形象。在自然人与组织人的激烈冲突中,我们似乎也理解了组织人的行为逻辑。安同志是不会闹情绪的、安同志是不会感情用事的,他是真正顾全大局,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在于达成组织的目标。

    

    组织人的最重要基础是信仰,没有信仰,人都是会顺从自己的自然感情的。只有在崇高的信仰的基础上,人才能压抑自己的感情,把自己变成一部机器上的螺丝钉,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一个事业没有组织人,几乎断无成功的希望。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自然人都是闹情绪的天真小孩,只有组织人才是能克制自己达成使命的成年人。安同志就是一个从不感情用事的组织人。

    

    《暗算》第三部的《捕风》,直接描写了地下工作者,也就是组织人的行为方式。一个伟大的事业,如果没有一大批把信仰放在自己生命之上的组织人,是不可能成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人是远远比自然人自觉与完善的人。

    

    在为组织人翻案之点上,《暗算》揭示了中国共产革命纯洁性的一面。在自然人与组织人激烈的冲突中,我们看到了革命的逻辑、组织人的逻辑,以及组织人的信仰与牺牲精神,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中国革命者的精神追求。

    

    《暗算》不是简单化地讴歌中国共产革命,也不是一部革命传统教育作品。但实际上它为那些为新中国的诞生而牺牲生命的仁人志士作了一个最有力的辩护。

    

    一代组织人的理想主义行为,不是简单的丑化与漫骂就可以一笔勾消的。历史是非常复杂的,理念也是非常复杂的,我们不要太小瞧了我们这些理想主义前辈--组织人。

通宝推:今昔,一无所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