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再分析一下温家宝,薄熙来和重庆 -- BC大头鱼

共:💬280 🌺1694 🌵2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很怀疑你说的话。

因此,恢复高考后,清华从各个院系抽调相关专业背景的老师充实到毕业办,“由内行来指导毕业分配”。王筱颖就是这时候到分配办工作的。铁板一块的分配方式在1983年开始松动,王筱颖记得,这一年,原国家教委决定进行毕业生的分配改革试点。清华是最早进行分配改革的高校。

  “学校和用人单位开始有了供需见面”,王筱颖说,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用人单位开始活跃。派人到学校,到部委,商量用人计划,争取更多的学生,因为毕业市场是“僧多粥少”。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其中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是重点,允许学校有一定自主分配权。

  随后,原国家教委再次对毕业生分配进行试点改革,试点学校是清华和上海交大,要求学校用招聘、推荐与考核录用相结合的方式分配毕业生。

  文件出台后,催生了全国第一场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王筱颖说,寒假之前,几百个单位的邀请函都已经发出,约请用人单位来学校摆摊,和学生见面“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举动,学生和用人单位反应都很热烈。”1986年4月29日,王筱颖清晰的记得那一天的场景,在清华大学的中央主楼,前厅、后厅全部摆满了桌子,里面一个圆圈,坐着的都是各个系负责毕业分配的老师,负责办理相关材料,外面一圈,都是用人单位,学生们上来,和单位一家一家谈。

  “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用人单位”,当时参加的有185家单位,500多人,参加的学生有1000多人。

  这是大学生第一次在工作前可以与“婆家”见面,这意味着在就业这个人生的最重大选择中,学生可以参与,不再是旁观者。

  这场见面会当场不签协议,但学生可以和用人单位达成意向,再将意向转达给学校,再按照计划进行分配,基本上只要条件符合都能同意。

毕业生:从“包办分配”到“双向选择”

跟你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大事你都不清楚,很怀疑你说的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