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简史 -- 万年看客
早在小布什当选美国总统或者决定发动伊战之前很久,布莱尔就开始担心起了萨达姆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问题,布莱尔的传记作家安东尼.塞尔顿(1)恰如其分地强调了这一点。布莱尔并不仅仅在私下里担心这个问题,还在公开场合反复重申。他尤其担心伊拉克扶植的恐怖分子会使用添加了核原料的“脏弹”。直到现在为止,他早先与萨达姆、米洛舍维奇以及在相对较浅程度上与塔利班领袖毛拉.奥马尔打交道的经验,加上他与自己喜欢的领袖例如小布什与普京之间的个人联系,都使得外交活动对于布莱尔而言成为了个人性的事务。布莱尔将萨达姆视为邪恶的化身并将与他打交道当成了道德问题,他在这方面投入了过多的精力,而对于伊拉克问题的复杂性以及这个国家本身却没有投入应有的注意力。
白宫内部观点的逐渐强硬以及入侵伊拉克决定的最终做出并不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一部分。2002年小布什在国情咨文演讲中将伊拉克、朝鲜与伊朗并称“邪恶轴心”,这一言论令整个欧洲的外交界都打了个冷战。美国情报部门未能证明世俗派的萨达姆与原教旨基地组织之间存在联系,但这基本上没有遏制住将伊拉克当做小布什下一个动手目标的进程。布莱尔对于阿拉伯世界领袖的承诺在白宫看来一文不值。布莱尔面向工党的格莱斯顿式演讲与小布什身边的新保守主义人士之间存在着某种哲学上的联系。这些人当中有许多都相信推翻萨达姆可以为中东带来民主与繁荣的新时代,顺便还能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但是小布什身边的主流人士并没有如此崇高的理想,消灭萨达姆对他们而言就是一切。他们不相信美国应当等待或依赖其他国家,哪怕是英国。911之后这就成了美国的战争。他们不相信联合国调查员或者巴格达方面做出的承诺。尤其重要的是,较为理智的美方官员以及整个英国外交部都希望拿出一套详细的战后重建计划,但是切尼与拉姆斯菲尔德为首的鹰派把这一想法砸了个粉碎。“政权改变”就意味着政权改变,这并不意味着美国要承诺派出外交传教团给一帮外国人带去清洁饮用水和食品什么的。
2002年4月布莱尔前往德州克劳福德,在尘土飞天的牧场里拜访了小布什,在这次访问中布莱尔知道了小布什打算入侵伊拉克。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那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布莱尔都在劝说小布什通过联合国解决问题。根据英国对于国际法的解释,要是不走这步程序就发动入侵是违法行为。此外联合国也可以为萨达姆提供最后一个和平缴械的机会。根据布莱尔的意思,让国际社会保持一致也有利于战后重建。此外他也希望小布什能在中东和平问题上花费足够的时间。2002年9月7日,布莱尔终于在戴维营获得了小布什走联合国渠道的承诺,而小布什则获得了布莱尔在此路不通的前提下发动英军与美军共同作战的承诺。小布什盛赞布莱尔颇有“cojones”——西班牙语“蛋子”之意。当几天后小布什在联大即兴演讲中公开肯定自己寻求联合国决议的意愿时,布莱尔十分高兴。但是这一来他也把自己套了进去。他把宝押在了小布什一边,并且在联合国问题上赢得了与华盛顿鹰派的较量。但是他没能说服任何人认真对待战后局势。不过在当时看来这一结果依然可以接受。
接下来的情况很快就不可收拾地恶化了起来,众多原因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美英两国最终没能获得他们所需要的联合国决议,这令布莱既懊恼又吃惊。与此同时诉诸联合国的做法控制住了工党下院反叛议员的数量,但总人数依然有56位之多。在白厅里,外交部以及许多其他官员都开始越发担心布莱尔将要把他们引向何方。白厅之外,反战运动也进入了动员阶段。为了赢得舆论支持,布莱尔使出了在沙漠之狐之前以及911之后用过两次的招数,开始抛出各种文件来证明战争的正当性。但是这回提供的文件有些不一样。美国人反对萨达姆的理由是萨达姆是个十分危险的坏人,在全球反恐战争新形势下必须加以解决。联合国反对萨达姆的理由是他不配合检查,从而使人他难免怀疑伊拉克依然囤积着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尤其是化学以及生物武器,尽管客观而言他已经销毁了一部分。为了决议能够通过,关键在于集中力量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做文章,正如我们所见布莱尔在这方面已经担心了很久。因此公开文件必须显示这些武器的存在。为了争取英国舆论的支持,文件必须证明这些武器对英国构成了威胁。因此布莱尔支持战争的中心立论不是推翻暴君的道义必要性,而是对暴君军火库内容狭隘而未经证实的断言。
布莱尔的人马此前就萨达姆可能造成的破坏描绘过许多令人手脚冰凉的图景并成功说服过不少记者对此加以接受。毫无疑问,情报与国防方面的高层人士相信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只是藏得十分巧妙而已,而且现在他还想获取核武器。问题在于萨达姆的恐怖政权极其高效,以致伊拉克内部基本没有靠得住的情报来源。军情六处手头的那几个联络人全都靠不住——再怎么说他们也是异见分子,巴不得战争早日打响。军情六处局长理查德.迪拉弗爵士(2)将一位号称知道萨达姆制造化学药剂地点的伊拉克线人提供的情报交给了布莱尔——尽管这位线人“未经考察且不可信任”。虽然科林.鲍威尔在联合国引用了卫星图像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但是这些图像的清晰程度实在不敢恭维。因此公开文件不得不通过含混而困难的情报来源来提供信息,但是至少第一眼看去它们还相当过硬,足以起到高度政治化的功用。众多来源各异的情报汇总到 了联合情报委员会,然后上报给首相本人。唐宁街十号里面一篇篇文本被人踢来挡去,各路官员们质疑着文章的各个部分及其整体可信程度。2003年2月第二份公开文件的发型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伊拉克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一说法的怀疑态度,这份文件后来被人起了个“滑头文件”的外号,最后还被证实其原文是互联网上的一篇博士论文,没有注明出处就搬到了这里。
无论2002年9月的公开文件最终究竟如何成形,总之发生了一些很奇怪的事情。萨达姆的嫌疑得到了强化,相关论断更加犀利,怀疑遭到削弱,信心则变成了证据。谁也不能肯定萨达姆究竟有什么(这也是联合国调查人员的结论),但是当文件最终公开时,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萨达姆掌握多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可以在45分钟内部署完毕,其威胁范围覆盖了位于塞浦路斯的英军基地。实际上所谓的45分钟部署指得是近程战场式化学武器,根本打不到其他国家,尽管文件中附带的地图混淆了这一点。正式入侵开始后伊拉克全国上下都遭受了极为详尽的搜查,但是却从未有人找到这些“武器”。接下来好几年里布莱尔都热切宣称这些武器终将出现。普京、议员以及世界媒体都曾公开对他大加讥讽。他一直告诉自己的批评者们,早晚他们会发现自己是错的。直到今天他们都还没有发现这一点。
英国外交官带头在联合国里掀起了激烈的战斗,最终通过了1441号决议。该决议宣称萨达姆“实际违反”了显示自己未持有任何遭禁武器的义务,并给了他一个最后的机会,要么合作要么面对“严重后果”。萨达姆还是敷衍搪塞,允许联合国调查员返回伊拉克但却没有提交全面的武器清单。对美国人来说这就是触发战争的契机。对于其他国家,尤其是法国来说,这仅仅意味着应当就下一步行动再举行一场安理会讨论。2003年2月,当英美两国军队等待着从南部入侵伊拉克时,伦敦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反战游行。这场游行的规模之大甚至能令当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时的游行甘拜下风。布莱尔与杰克.斯特罗(3)——这位外交大臣为了衷心拥护老板而按捺下了自己的疑虑——以及他们的外交团队不顾一切地争取着第二项联合国决议,为针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获取完全的法律依据。布莱尔反复告诉小布什自己需要这份决议来维持工党的团结(言外之意就是继续掌权)。但是法国的希拉克总统忿怒于华盛顿鹰派的表现且担心战争对伊斯兰世界造成的冲击,因此表示法国绝不会接受第二项决议,这一来就彻底没戏了。尽管之前如此大量的努力,布莱尔依然没有得到他认为自己所必须的联合国授权。对于布莱尔与斯特罗而言这的确令人丧气。
对于其他人来说,这就是最后一根稻草。与沙漠之狐和科索沃危机牵涉甚深的前任外交大臣罗宾.库克警告内阁称假如没有第二项决议自己将不能支持这场战争。他随后就辞职了。另一位内阁异见成员克莱尔.肖特曾经公开指责布莱尔的行为是“有勇无谋”,不过此刻她倒是还没走。在下院里,身为其前任领袖的库克发表了一篇当代下院最为冰冷而雄辩的演说。他称赞布莱尔与斯特罗为了获取第二项决议所做出的努力,但是他们的行为恰恰说明了这一决议的不可或缺。不仅仅是法国,还有许多国家都希望在开战之前进行进一步检查。“事实是,英国遭到了参战的要求,而这场战争没有得到任何一个以英国为主导国之一的国际组织的认可——无论是北约、欧盟还是现在的安理会。”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有能力单打独斗,但是英国玩不起。伊拉克很可能根本没有任何“通常意义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实际上伊拉克的军事力量十分虚弱。“讽刺地是,正式因为伊拉克虚弱的军事实力才使得我们能够考虑军事入侵的问题。我们不能一方面将自己的军事战略基于萨达姆的虚弱之上,另一方面又以他构成威胁为理由发动先发制人式的袭击。”库克说英国人民有着杰出的集体智慧。“在伊拉克问题上,我相信英国人民的主流民意十分稳健。他们并不怀疑萨达姆是一位凶残的独裁者,但是他们也无法认同此人对英国构成了明确且迫近的危险。”整个下院在库克坐下时都高声鼓掌,如此不顾自身传统之举可谓绝无仅有。
布莱尔感到自己必须霸王硬上弓不可。毕竟萨达姆早已证明了自己是个不值得信任的骗子。他的总检察长也已经为开战提供了法律依据,尽管这些依据远远算不上无懈可击,许多为政府工作的律师也不认可,其中一名律师还提出了辞职。毕竟布莱尔已经向小布什做出了承诺。小布什曾给布莱尔找了个台阶,让英军在入侵开始后以维和部队的身份跟随进入伊拉克。布莱尔回绝了这一提议,认为这样做好说不好听,有碍军队士气。他把自己的声誉全数压在了这场战争上,他感到如果无法带动工党那自己就干不下去了。私下里他已经为辞职进行了安排。与此同时在下院里,激烈的政治与媒体缠斗将关注点放在了萨达姆的残忍暴虐与践踏人权行径上,对于他手中的武器则轻描淡写,这一举措逐渐赢得原来怀疑开战人士的支持。时而以左翼煽动家形象出场的后座议员安.克莱德(4)就萨达姆欺压库尔德人并使用酷刑的行径发表了一场尤其有影响力的演讲。最终在接连数日的戏码与他本人最出色的一篇下院演讲之后,布莱尔赢得了多数工党议员的支持,尽管还有139名工党议员反叛。由于保守党的支持,取得下院总体多数从一开始就毫无问题。但是布莱尔差一点就没能达到他私下里为自己制定的取得至少一半工党议员支持的标准。不管怎么说,最后的结果扫清了开战的最终障碍。
2003年3月20日,巴格达遭受了一阵声势如雷的空袭,这标志着战争的开始。华盛顿方面十分露骨地将这一做法称作“震慑与威吓”。战争初期萨达姆手下情报部长试图刺杀他但没有成功。在最初几周,广播里都会不分昼夜地宣传伊军在沙漠中赢得了重大胜利。实际上是沙尘暴阻碍了美军的进程。在巴格达,联军的一枚炸弹落在市场里杀死了57人,英国国内的反战怒火日益高涨。但是尽管战局并没有五角大楼方面一开始预测的那样一帆风顺,联军进军速度还是非常快。4月7日英军在长期围困后拿下了巴士拉,两天后美军开进了巴格达,首先占领了国际机场,接着又接管了萨达姆的宫殿。很快萨达姆雕像就在一片欢呼声中轰然倒地。入侵开始之前有人猜测巴格达将会抵抗到底,毕竟巴格达周边围绕着装有燃烧石油的壕沟,驻扎着坦克集群,还有可能部署有毒气炮弹——简而言之就是底格里斯河畔的阿拉伯版众神黄昏。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那这场战争取得了一边倒式的辉煌军事胜利。不过至于战争结束后的战争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Anthony_Seldon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Richard_Dearlove
(3) http://en.wikipedia.org/wiki/Jack_Straw
(4) http://en.wikipedia.org/wiki/Ann_Clwyd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已经补全,多谢 万年看客 字0 2012-03-05 06:47:42
🙂(23)媒体政治 6 万年看客 字7814 2012-02-25 06:00:36
🙂系统显示如下 1 大秦猛士 字108 2012-02-28 01:20:46
🙂(22)步入熔炉
🙂(21)鸡毛蒜皮乐趣多 8 万年看客 字11541 2012-02-18 06:14:00
🙂(20)从纽约到喀布尔 6 万年看客 字5608 2012-02-17 21:48:59
🙂(19)达不溜 5 万年看客 字1916 2012-02-11 06:16:18
🙂作美国的跟班是英国这个国家的选择 桥上 字0 2012-02-11 06:5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