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为了沉默的言说——写在王立军边上: 改贴声明 -- 洗心

共:💬633 🌺5400 🌵9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姑且一看

转自乌有,还是比较理性的

王立军事件及其后果

地球村过客

王立军事件事出蹊跷,怪异无比,但又并非毫无征兆。

其实,早在重庆方面宣布王立军不再分管公安工作之时,社会上就开始猜测这个举措的真实意义。但多数人宁愿往好的方面想,将其视为一种正常的人事安排。然而,了解中国地方政府运作的人士都免不了要犯猜疑,因为把一个官员从他熟悉的领域调走,往往有比“正常调动”更多的涵义。

时至今日,这其中的涵义尚不清楚。可能要等中央有关方面进行调查并作出结论后,我们才能够从权威渠道知道事情的真相。现在“坊间”的猜测,趋向于两种判断:一是王患了精神方面的疾病,二是王碰到了法律方面的麻烦。

第一种判断很容易被人接受。从感情上讲,这不会损害王立军“打黑英雄”的形象,也有助于避免大家被幻灭感所伤害。从逻辑上讲,多年异常紧张的反黑工作,完全可能将一个硬汉逼出“抑郁症”。从现象上看,重庆市将王立军从公安领域调开,可以被理解为意在减轻其心理压力、帮助其康复;而市新闻办发布的“治疗性休假”微博,事实上也指明王立军存在精神方面的疾症;此外,根据“消息灵通人士”的描述以及美国驻成都总领馆的表白,王立军看起来确实出现了某种歇斯底里、神志不清的现象。这些都为王立军“病人假说”提供了足够的推理空间。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王立军是一个“病人”,还有一些人喜欢他是“坏人”。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早在王立军离开公安岗位之前,就有人在兴高彩烈地散布王立军“出事”的消息。尽管这些信息并没有被人注意,但这足以说明:有一股力量在推动“王立军事件”的发展,而它可以从事态发展中获益。不过,这个假设也面临着一个矛盾,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因为一个人是坏人而将其从关键位置上移走,那么有关部门必定同时对其采取观察措施,然而,有关部门似乎并未对王的动向采取必要的关注手段,否则,他不可能自由地跑到美国领事馆。

进入美国领事馆并不容易,除非有外事部门的事先安排,否则不可能进入武警控制的门禁。在美国领事馆里发生的事情现在尚无准确的报道,但长达一天的滞留是令人纳闷的,而更令人纳闷的是,美国方面表示王立军并未提出政治避难之类的问题。那么,他们究竟谈了些什么?

有人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王立军步出领事馆时的情况。但不妨把它作为病历纪录来读,因为那种情况完全符合抑郁症的临床表现。这些人还如身临其境般讲述了王与美国人谈话的内容,但从理性人的观点来分析,即使王手中真有什么了不得的材料,也不必如此张扬地交给美国佬,因为这是明目张胆地背叛国家,徒增罪名尔。倒不如暗地交给外国媒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时机予以公开。

这些故事充满矛盾,但却使我得出一个也许更合乎情理的判断:王立军可能是一场心理战的牺牲者。在这场心理战中,重庆模式的敌人们找到了王立军的心理弱点,亦即他在工作重负下濒临崩溃的意志力,然后用采用种种手段,诱使王立军相信自己不过是一枚棋子,正在面临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

使得问题复杂化的,是王立军本身的心理弱点。这既是精神病学意义上的,也是针对理想信念和个人性格而言的。其实,多数网友都没有意识到,尽管王立军在重庆打黑中出死入死,但他并不具有薄熙来那样的理想信念。他没有谈论过政治方面的问题,因此回避了人们对其意识形态的审视,他更多地关注技术层面的问题。或者说,他只是一个技术官员。

一个技术官员,往往过分热爱自己的专业,一旦感觉自己可能被迫离开正处于颠峰状态的事业,心理失衡就是必然的。在不怀好意者的心理暗示下,在工作中形成的心理疾患将导致他失去对现实问题的把握能力,结果趋向于将一些善意的安排视为恶意的迫害。在这个过程中,心理疾患将不断加剧,使他转而仇视改变其事业轨迹的人,并以激烈的方式去反对之。

这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催眠型心理战案例,它表明“硬汉”可以从心理上攻破。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我们甚至可以把它写成一部惊心动魄的书,从而向世人揭示心理陷阱的结构,以及我们如何逃避别人设下的心理陷阱。

确实,目前似乎只能这样方可有效解释王立军事件的异常性。如果说这个事件有什么教益,那是无关“重庆模式”成败的,而更多地关系到领导方法和干部修养:首先,领导干部用人,一定要考察其政治取向,了解其理想信念,而不能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才干;其次,领导干部用人,一定要注意张弛有度,不可一味压担子,以防弦断于过度绷紧;第三,心理疾患可能广泛存在于党政干部中,有关部门应予关注,并着手建设防范和调节机制。

当然,这都是我的猜测。事情的发展,也许更加复杂曲折,后果也殊难预料。但王立军事件,已经对“重庆模式”构成打击,至少一些人已经在欢呼庆祝。可以预料的是,他们将不遗余力地将这个事件的冲击波成倍放大,以达到其政治目的。他们的目的,无非是推进以“割社会主义尾巴”为核心的所谓“改革”,在诱使执政党自我剥夺其赖以取得合法性的经济资源后,被迫接受政治体制的巨变。至于这种变化将给中国带来何种灾难,则并非是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在形成重庆模式的过程中,中国百姓看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方向,也发现了共产党人的新形象,从而获得了对于未来的希望。正因为如此,重庆模式是一切反共势力所不能容忍的现实,他们更喜欢看到党政官员们呆头呆脑、自以为是地推进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模式,在“不争论”的蛮干中加剧党群分裂,从而为“政治体制改革”制造现实需要。

重庆模式如果垮了,将为新自由主义扫除最后的障碍,那时中国距离空前灾难也就近了。在这场灾难中,将不会有胜利者,甚至鲜有幸存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