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三峡,三峡。(图床已改) -- njyd

共:💬86 🌺32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三峡库区产洪量应该可以被控制,这里有个有利地理因素

重庆至宜昌这段长江的支流比较少,尤其是万县以下,除了大宁河以外,说明这个流域段的集雨量一直不大。这个特征不是说三峡库区不是处在暴雨中心,而是三峡地质地理条件所造成的。

从下面的三峡地图可以看到,乌江流域扩展到三峡库区中段,将中游库区的降雨汇集到库区上游的武隆(涪陵),而洞庭湖流域的澧水和沅水支流酉水以及清江则将库区下游段的降雨排出。所以整个库区的来洪变成主要是在库尾的武隆(涪陵)乌江汇入长江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根据三峡库区段1956~2000年间880次洪峰的统计,区间入流为万县洪峰平均贡献2293立方米/s的流量, 对宜昌洪峰的贡献量平均为3524立米/s。 区间入流为万县洪峰贡献的流量在0~25000立方米/s之间, 为宜昌洪峰贡献的流量在0~30000立方米/s之间。

洪峰库区入流贡献中,万县至宜昌段的最大贡献只有5000立方米/s。

如1984年7月9日,万县发生61800立方米/s的洪峰流量, 区间入流贡献量约达22900立方米/s;由于河道调蓄的作用,宜昌洪峰流量减小为55500立方米/s,但区间入流贡献量仍达到了约26800立方米/s。这里可以看到,万县至宜昌,区间入流贡献量仅仅4000立方米/s,乌江入流贡献量和万县-宜昌区段入流贡献量之比是5:1。

1870年长江上游全流域特大洪水,寸滩流量10万立方米/s,宜昌流量10万5千立方米/s,区间入流贡献不清楚,假定是30000立方米/s,乌江/万县-宜昌入流量比是5:1的话,乌江入流是25000立方米/s。

上面数据说明乌江流域的洪峰控制对三峡水库防洪可以起到助一臂之力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乌江12级梯级枢纽100亿调节库容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三峡库区入流削峰的机制。

从乌江,金沙江和嘉陵江洪水来量和流域枢纽的容量分析,可以知道嘉陵江对宜昌来洪的控制最弱,而金沙江枢纽,岷江枢纽(这条江应该称为大渡江)和乌江枢纽对宜昌来洪控制能力较强,后3者的调节流量都在100亿左右。

因此在长江上游全流域暴雨发生时,尽可能利用金岷乌三大枢纽削峰,力保三峡水库入库流量控制在75000立方米/s左右。前面我说只要保证寸滩流量是75000立方米/s看来还不够,把乌江枢纽的功能给漏了。

将来碰到类似1870年的寸滩10万立方米/s流量的抗洪任务时,加上库区入流3万立方米/s,要求嘉陵江枢纽削峰5000立方米/s,金沙江岷江削峰2.5万立方米/s,乌江2万立方米/s,将三峡水库入库流量压缩到8万立方米/s,然后三峡大坝再削峰40000立方米/s,32台机组下泄32000立方米/s,剩下8000立方米/s用来底孔下泄冲沙。

岷江上的紫坪铺水库(10亿防洪库容)不是流域主力防洪水库,而是大渡河上的梯级水库,大渡河才是岷江的主干,从流量和集水面积上看都是如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因此大渡河的80亿防洪库容也是至关重要的。

面对1870年的特大洪水,现有的加上规划中的长江防洪机制的确还是紧巴巴的,大家还是动不动就打起动用荆江分洪区的贼脑筋。

我个人看法是1870年洪水是千年一遇,此类洪水下次可能要在2870年前后(这个前后可能是正负400年,按黄金分割法推算)才会来,届时中国的人口控制早已达标,三峡库区人口可以彻底移民,三峡大坝可以加高至200米以上,三峡水库防洪库容可以提高到800-1000亿立方米,那么我们可以彻底解决荆江防洪问题了。

据说林一山(第一任长江委主任)在听到通过三峡水库175米坝高方案后说过“(这个)三峡工程是用做西装的料做了短裤和马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