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简史 -- 万年看客

共:💬365 🌺297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1)名人生与死

布莱尔于1997年上台,此时的英国上下都洋溢着新近复兴的名人时尚文化。这为数量有限的政客提供了崭新的机会。但同时也伴随着高昂的成本。造星产业一直与我们同在,不过名头一直与时俱进而已。六十年代的摇滚巨星、好莱坞巨星以及电视明星得到了各路小报以及新一代妇女与都市杂志的盛情款待,造星产业也由此一飞冲天。此类采访与人物介绍在七八十年代扩散得很快,但是直到1988年当代名人文化才正式成形。这一年的5月17日,英国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当代名人彩页杂志《Hello!》(1)正式投入发行。这是西班牙杂志《Hola!》的英语版本,此时该杂志已经将其所有者艾达多.桑切斯.贾克(2)变成了百万富翁。人们往往将《Hello!》的成功归功于富有异域气质的玛奎莎.德.瓦瑞拉(3),据说她家里养了200多条狗,还在乌拉圭、纽约以及伦敦拥有4栋豪宅。《Hello!》的办刊模式将会得到1993年创刊的《OK!》(4)以及许多其他杂志的效仿,以至于今天随便哪个城市或乡镇的商店书报架上都能看到款式大同小异的彩印类型杂志排出好几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英国公共文化的变迁。

这一甜心交易的实质在于名人接受采访与摄影并得到可观的回报,而他们得到的报道则一般充满溢美之词,绝对不会与他们过不去。《Hello!》让并非完人的名人们有机会躲过常规媒体鸡蛋挑骨头式的工作方式,而杂志则借此更轻松地贴近最有名的人物。《Hello!》营造的这个阳光明媚、生活幸福、积极向上、打磨抛光的世界经常成为讽刺的对象。《Hello!》对于露齿而笑的夫妇以及他们的温馨爱巢进行的全方位乐观主义报道往往会在真实世界里难以避免地伴随着日后的离婚、酗酒、事故以及其他更为常见的丑闻。但是这无法阻止杂志的成功。人们似乎十分喜欢阅读名人与俊男美女的美好故事,尽管他们在心里很可能都清楚这些人还有另外一面。《Hello!》创刊的同一年,BBC在每天的黄金时段引进了澳大利亚肥皂剧《左邻右舍》(5)。该剧在澳大利亚反响不佳,但是在英国却一炮走红,收视最高峰时期曾经吸引过1500万英国观众。与灰色的现实英国相比,这部戏也营造了一个年轻而阳光的世界,*8* 而这部戏早期的演员凯丽.米洛(6)与杰森.多诺万(7)也成了英国家喻户晓的明星。在《Hello!》与《左邻右舍》进入英国社会的同一年,ITV推出了他们最为成功的日间电视节目《今晨》(8)。节目录制地点在利物浦,主持人是理查德.麦德利(9)与朱迪.费尼根(10)。日间电视节目自1983年就出现了,弗兰克.鲍(11)与赛琳娜.斯科特(12)主持的BBC1频道早餐节目与独立的《TVam》(13)同时来到了观众面前。但是这些节目相对而言走的还是高雅主流的路线,而《今晨》则更为流行。名人文化就此打入了电视圈。

这个九十年代期间在传媒界四面出击到处开花结果的名人幻想世界和当时社会的其他方面有什么关系吗?首先说它提醒了政客们、广播行业总裁们以及广告界人士重新关注能量可观但最近遭遇冷落的乐观主义所具有的力量。九十年代的主流新闻媒体一直向观众们呈现着一个无限凄惨的英国,遭到焚烧的死牛,可怖的谋杀案以及骇人的铁路事故,这促使着千百万观众们更为急切地投入了名人文化的怀抱。 他们并不相信名人们的生活就全都美满幸福,或者名人们永远表现正派,或者他们永不衰老。但是在名人的世界里所有人的用意都是好的,豪宅庭院里的游泳池畔总能迎来崭新的黎明。那些愿意流露感情的名人,那些愿意揭示自己内心伤痛的名人,将会拥有左右整个国家的力量。而在八九十年代的英国,所有名人当中最为耀眼夺目的一位就是美丽而命途多舛的戴安娜王妃。15年来她一直占据着公众视野,这个并非知识分子、童年笼罩在父母离异阴影之下的贵族姑娘在1981年迎来了一场童话般的婚礼,之后就发现她的生活与一位比她老很多的男人拴在了一起,这个人与她没什么共同语言,而且其实也并不很爱她。

这场婚姻的缓慢解体令整个英国都看得目不转睛。戴安娜从一个精致的瓷娃娃,一位轻声细语的上流交际圈新秀逐渐转换成了一位身材单薄的年轻母亲,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位极富魅力与自信的公众人物,她就像新时代的玛丽莲.梦露一样长于应对公众以及引诱摄像机。随着八十年代的时尚越发浮华充溢,她也随之转变。她就像为数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一样遭受着贪食症的困扰。当她日后坦诚自己一度曾经自残时,她看上去与众多家境远不如她的姑娘们并无二致。当瘟疫与残酷成为新闻话题时,她担任了现场解说员,与艾滋病患者亲切拥抱以示其安全性,还公开宣传地雷的危害。关于她婚外恋的谣言四处纷飞。此时的英国离婚盛行,“这都是为了孩子好”与“我也有权追求幸福”在千家万户无数张餐桌上争斗不休。因此大奶那不仅仅是一位嫁给储君的美女,还是一位公众情感的芭比娃娃,无数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私人伤痛裁剪成各种服装套在她身上。人们往往错误地以为她能够了解自己。就如同中世纪的人们相信君主的触摸能够治愈瘰疬一样,她的回眸也具有同样的魔力。她的仰慕者往往狂热而执着,皇室此前从未接触过这种人,因此既不适又警觉。皇室是活的象征,而戴安娜则是活的偶像。

在1987年生下第二个儿子哈利之后,戴安娜的婚姻就在公众的眼前垮了下来。1992年,记者安德鲁.莫顿(14)不惜冒犯众怒,声称他的《戴安娜——她真实的故事》一书描述了戴安娜光彩形象的背面,包括她的自杀企图、激烈的夫妻争吵、她的贪食症以及对查尔斯王子与昔日情人卡米拉.帕克.鲍尔斯旧情复燃的日渐确信,查尔斯随后接受乔纳森.迪波比(15)电视采访时亲口确证了这一点。同年12月,在莫顿的新书出版之后,约翰.梅杰对外宣布查尔斯与戴安娜正式分居。身为一位精明的媒体操纵家,戴安娜同时成为了媒体森林中的猎手与猎物,一方面为人所扰,另一方面也不放过别人。然后在1995年她接受了《全景》的采访,采访当中她打破了皇室圈子仅剩的一切禁忌,无所顾忌地谈论起了自己婚姻的破裂(“这事我们三个人都有份”),攻击温莎家族的冷漠无情并承诺成为“人民心目中的王后”。1996年正式离婚之后她继续在全世界进行慈善工作并与哈洛德百货所有者之子多迪.艾尔.法耶德(16)。对许多人来说她是个自私而无所顾忌的女人,对君主制的威胁。对于为数远远更多的人来说,她痛苦的人生故事以及愿意与公众分享痛苦的时兴做法使得她远比正规的皇室更值得珍重。无论她走到世界的任何角落,密切的关注都会接踵而至,她的容貌与名字对于报刊杂志而言就是销路的保证。1997年夏天的英国有两位超级名人,一位是布莱尔,另一位就是戴安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