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讨论】脑残的问一句,为啥非要台湾回归? -- 海上生月明
返回主页
戰後台灣史記第四章
--------------------------------------------------------------------------------
開羅會議決定了臺灣命運
戰後台灣史記目錄
開羅會議也是中國躍昇四強之一的關鍵。
自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即被西洋列強判定為「東亞病夫」。然而,第二次世界
大戰之後,中國居然能夠躍昇為世界四強之一,在聯合國享有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的地位,此來龍去脈值得深入推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強共舉行十四次高峰會議,而中國僅參加一次開羅會
議〔註一〕。此次會議不但決定了臺灣澎湖歸屬中國,同時也為中國躍升四強之一布
陣。
中國能夠參加開羅會議,絕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相當煞費苦心對美活動得來
的。當對日抗戰初期的一九三七︱三八年,國民政府即派遣留美逸才胡適為特使遊歷
歐美宣傳對日抗戰,胡適在一九三八年九月以後就任駐美大使,從事對美佈建工作。
一九四○年六月,蔣介石再委派宋子文赴美從事爭取美援活動。宋即利用其哈佛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以及紐約銀行界的人脈,建立起後來人稱「中國遊說團」(China
Lobby )的關係網〔註二〕。
此關係網包括羅斯福總統的親信霍普金斯(Harry Hopkins )、財政部長摩根索
( Henry Morgenthau )、『時代』及『生活』雜誌社長亨利.露斯(Henry Luce )
、霍華德報系老闆霍華德(Roy Howard )、名評論家艾索普( Joseph Alsop ),以
及聯邦債務署長瓊斯(Jesse Jones )、進出口銀行總經理皮爾遜(Hesketh Pearson )
、陳納德將軍(Claire L.Chennault )等。一九四一年初,宋子文在美國成立「國防
物資供應公司」,並請關係網的一些人掛名,還請羅斯福總統的母舅德拉諾
(Frederick A. Delano )當董事長,於是得到美國政府一億美元的借款。這些人脈與
媒體,為國民政府在美國營造出相當有利的情勢。宋子文甚至對美國國務院官員誇
口:「事實上,你們政府裡面發生的任何事情,我在三天以內沒有不知道的〔註三〕。」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爆發珍珠港事變,翌日中國追隨美英之後對日宣戰。於是
國府在十二月二十七日任命宋子文為外交部長,代表中國於一九四二年元旦在華盛頓
簽署中美英蘇等二十六國「聯合宣言」,聲明對德、義、日軸心國作戰,絕不單獨與
敵人媾和。從此,中國為盟國之一,盟國即於兩天後的一月三日宣布蔣介石為盟軍中
國戰區最高統帥。
當時,盟國對抗軸心國有「重歐輕亞」的傾向,亦即美軍配合英軍將進攻目標放
在柏林的歐洲戰線,而疏忽亞洲戰線的重要性。一九四二年四月,羅斯福對陸軍參謀
總長馬歇爾(George C. Marshall )及大西洋艦隊總司令金上將(Ernest J. King)
蔣介石對美活動的目的,就是如何將美軍的主力從歐洲戰線轉向亞洲,並爭取較多美
援。蔣見機電傳宋子文,對美國推薦史迪威(Joseph W.Stilwell )將軍為中國戰區
參謀長,表示歡迎。史迪威到中國的任務,在於監督美國援華物資之撥配與使用,以
及擔任蔣之參謀長。於是羅斯福向國會提出對華貸款五億美元案,美國參眾兩院也先
後通過此案,而由外長宋子文與美國簽訂五億美元的中美租借協定。表示:「我認為
集中全力進攻日本,無異添加德國控制歐非兩洲的機會〔註四〕。」
蔣對美活動的最大成功,就是促成蔣夫人宋美齡的訪美。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二日,
宋子文經由羅斯福總統的親近霍普金斯,傳達宋美齡患重病想到美國治療的消息,請
調派一架專機。羅斯福總統非常擔心,即同意提供專機,宋美齡乃於十一月十七日赴
美。
蔣夫人的病為慢性皮膚炎,痊癒之後的一九四三年二月,訪問白宮。羅斯福總統
見了宋美齡,即願意提供給她在國會演講、無線電播送等一切機會對美宣傳。她在參
眾兩院共同會議的演講,掀起旋風般的興奮;她在紐約麥迪遜廣場的演講,吸引了一
萬七千名聽眾,讓美國朝野相信在重慶的蔣政權才是亞洲的民主鬥士,而獲得美國傳
播界絕佳的讚賞〔註五〕。
其後,宋美齡在一九四三年五月一日赴美,五月三日再度訪問白宮,與羅斯福商
量反攻緬甸,加強中國戰區空軍、以及中印空運等問題。六月二十四日,宋美齡第三
次訪問白宮,就戰後遠東和平與戰後處理問題與羅斯福商量。在一九四三年的前半年,
蔣夫人的三次訪問白宮與精心部署,是蔣介石能夠在十一月參加開羅會議的一大關鍵。
本來在一九四三年一月十四日,美總統羅斯福與英首相邱吉爾在摩洛哥港都「卡
薩布蘭加會談」(Casablanca conference ),當時也邀請蘇聯史達林參加,但史以歐
洲東部戰線吃緊而未參加。會議內容為要求軸心國無條件投降,以及檢討各戰區的情
勢和對策。英美以歐洲戰區為主,中國緬甸戰區其次,而根本未邀請中國的蔣委員長
參加〔註六〕,因此蔣必須對羅斯福下功夫。因為英國對緬甸作戰消極,而美國援華
物資被英國緬督查扣,致使對重慶的補給一再延擱〔註七〕。史迪威也建議展開緬甸
作戰以推展對中國的陸上輸送路線,陳納德將軍建議增強空軍部隊轟炸日本本土,但
都未被採納。
經過「中國遊說團」的一再努力,一九四三年五月十七日在華盛頓召開聯合參謀
團(CCS)會議,面對著羅斯福與邱吉爾,宋子文代理蔣介石首次參加,這是中國
第一次對盟國戰略取得發言機會。宋子文說:「如果盟國不依約援助,中國可能單獨
與日本媾和」,而要求尊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的意見,即增強補給與重視中國
戰線,而使羅斯福不得不承諾蔣之要求〔註八〕。
其實,自一九四○年九月德軍攻入波蘭而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重慶政權即
積極地與日軍接觸。蔣派遣「藍衣社」的曾廣,冒稱為「宋子良」展開對日和談的諜
報活動〔註九〕,另外孔祥熙也由其部下蕭振瀛與日本特務土肥原賢二、和知鷹二等
接洽註〔一○〕,孔氏駐香港聯絡人喬輔三則與日本駐香港總領事中村豐一聯繫〔註
一一〕。這些對日和談的情報不能讓中共等反對派知曉,但透露給美國反而可以藉此
要挾美國支持。
在蔣介石有屈服於日本「誘和」的敲詐(blackmail )之下,羅斯福為了報復珍
珠港事變之仇,也不得不應諾蔣的要求,於七月四日同意蔣參加高峰會談。同日宋美
齡自美飛回重慶。七月七日蔣介石在重慶接受美總統羅斯福贈與的最高統帥勳章,這
是美國給外國人的最高勳章,而使蔣委員長與中國的國際地位達到最高峰。當時,美
國正希望中國提供B-29基地以空襲日本,並要求蔣在中國的軍隊能夠吸引住日軍
的大部分,使之無法轉移到太平洋作戰。美國海軍上將李海(W.D. Leahy )指出:
「如果中國離開戰場,麥克阿瑟與尼米茲在太平洋已經十分困難的任務,此後將益形
艱鉅。 日本大量的人力, 將從中國戰場解放出來,轉而抵抗我們對日本本土的前進
〔註一二〕。」八月一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去世,蔣委員長為黨總裁、行政院長、
再兼國府主席,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八月十九日羅斯福與邱吉爾在加拿大的魁
北克會談時,宋子文即得以蔣之代表參加,討論太平洋與中國戰區的對日作戰。
蔣介石夫婦之參加十一月下旬的開羅會議,絕不是偶然的,是經由宋氏兄妹在華
府利用關係網遊說的成果。當時邱吉爾與英軍統帥,不願蔣參加開羅會議,因為美國
如果給中國太多援助將會減弱其歐洲戰線〔註一三〕。但是美國不願蔣與日本單獨媾
和,需要中國繼續與日本作戰,牽制日本大軍於中國戰線,因此羅斯福不顧邱吉爾的
意向,決心與蔣在開羅會談。?
開羅會議主要討論對緬作戰案及戰後處理案兩個議題。雖然美英對緬甸作戰案食
言,在不到十天之後的德黑蘭會議中,史達林力爭不可放棄歐洲戰線〔註一四〕。但
是戰後處理案,則明確規定:「日本在中國所竊取之領土,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
列島等歸還中華民國〔註一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臺史公曰:拉攏美國、望美抗日、擁美自重,蔣之不二法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共召開十四次高峰會議,分別在大西洋、
華盛頓(兩次)、紐約、莫斯科(兩次)、卡薩布蘭加、魁北克(兩
次)、開羅(兩次)、德黑蘭、雅爾達及波茨坦舉行。中國元首僅獲
邀參加第一次開羅會議。
註 二:宋子文曾於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五年留學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一九
一五年畢業後,於紐約花旗銀行工作,並至哥倫比亞大學旁聽。
註 三:Ross Y. Koen,The China Lobby in American Politics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Inc., 1974),張曉貝等譯(北京:商務印
書館,一九八四年),頁四二。
註 四:Robert E. Sherwood, Roosevelt and Hopkins (New York:Harper
Brothers, 1948), p.605.
註 五:James C. Thomson, Peter W. Stanley and John C. Perry, Senti-
mental Imperialists,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 East Asia ,
1981, p.221.
註 六:Albert c.Wedemeyer,Wedemeyer Reports (Taipei,1964),pp.189-190。
註 七: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Mission to China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the Army), pp.57-63.
註 八:吉田一彥『????|???????.???|?』(東京:德間
書店),頁一九九~二○○。
註 九:藤井志津枝「日本對宋子良的誘和活動」,『國史館館刊』第十五期,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頁一四五、一六四。
註一○:譚光「孔祥熙集團及令侃令偉兄妹」,『傳記文學』第六十一卷第四
期,頁一七。
註一一:今井武夫『中國事變之回憶』,天津市政協編委會譯(北京:中國
文史出版社,一九八七年),頁一六四|一六七。
註一二:W.D.Leahy, I Was There (New York:McGraw Hill,1945), pp.213-214.
註一三:H.Feis, The China Tangle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3), P.105.
註一四:Winston Churchill, Closing the Ring (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1952), pp.379-380.
註一五:梁敬錞『開羅會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七三年),頁
一四七。
戰後台灣史記第五章
--------------------------------------------------------------------------------
出賣外蒙者收復臺灣
戰後台灣史記目錄
如果蔣介石的功績在收復臺灣,那麼他的過錯在出賣蒙古。
外蒙的面積有中國東北的二倍之大。雖然於一九二一年在俄共煽動下,蒙古人民
革命黨宣稱樹立革命政權,但一九二四年五月三十一日中國代表顧維鈞與蘇聯代表加
拉罕(Lev M. Karakhan )正式簽訂「中俄協定」,根據該協定第五條的規定,蘇聯
「承認外蒙為中華民國之一部分,該地俄國駐軍俟與中國議妥辦法後,即撤退」〔註
一〕。如此,儘管在該年十一月宣稱成立外蒙古人民共和國,說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
和國聯邦之外第二個社會主義國家,但此為蘇聯的傀儡,並未得世界各國的承認。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力圖勸誘蘇聯對日參戰,以減少美軍在太平
洋戰爭的死傷,乃協助蘇聯向中國要求簽訂不平等條約。首先在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
十八日至十二月一日召開的德黑蘭會議中,羅斯福向史達林表示希望蘇聯參戰,史達
林即提出要以中國大連為條件〔註二〕。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四日,史達林提出對日
參戰的三條件:
一、租借旅順和大連及其周圍之區域;
二、租借從大連到哈爾濱的中東鐵路,以及從哈爾濱往東到海參崴,往北到滿洲里之
一段;
三、承認外蒙古現勢─即維持外蒙古人民共和國為一獨立國家〔註三〕。
一九四五年二月四日至十一日,羅斯福、邱吉爾、史達林在克里米亞的雅爾達召
開高峰會議,並於二月十一日秘密簽訂「蘇聯參加對日作戰協議書」〔註四〕,此即
「雅爾達密約」,全文如下:
===========================
三強領袖─蘇聯、美利堅合眾國、大不列顛─獲致協議,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事結束
後之二或三個月內,在下列條件下,蘇俄應即參與盟國方面,對日本作戰:
一、外蒙古現狀(蒙古人民共和國)將予保持。
二、因日本在一九○四年之侵攻而被攫奪之俄國原享權益,將予恢復,其中包括:
(一)庫頁島南部及其鄰近島嶼將交還蘇聯。
(二)大連商業港應列為國際港,蘇俄在該海港內之特別權益,將予保障。蘇俄並
得恢復租借旅順港為其海軍基地。
(三)中東鐵路以及通往大連之南滿鐵路,將由中國及蘇聯合組之機構共同經管。
三國同意,蘇聯之特別權益應予保障,中國繼續保持在東北之完整主權。
三、千島群島將割交蘇聯。三國並確認,對上列外蒙古、海港及鐵路之各項協議,須
徵求蔣介石委員長之同意。羅斯福總統,在史達林元帥之建議下, 將設法獲取蔣委員
長之同意……
==============================
此密約關係到中國的很多利益,須取得中國的同意,亦即必須締結中蘇條約才能算
數。問題是國民政府為何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日皇錄音投降當天,簽訂了中蘇友
好同盟條約而出賣了外蒙?
羅斯福總統於一九四五年四月亡故,原副總統杜魯門繼任後,依然遵守雅爾達密
約末尾條款的規定,採取種種措施要求中國同意該密約有關蘇聯特權的規定。美國政
府對這個祕密隱而不宣,於六月九日才正式將密約全文傳達給在美的宋子文外長,六
月十五日經由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Patrick J. Hurley )通告蔣委員長,要求中國
採取措施同意。
當中國知道雅爾達密約的存在時,認為此密約違反一九一四年的大西洋憲章,以
及違反開羅宣言中「盟國此次進行戰爭之目的,在制止及懲罰日本的侵略,盟國絕不
為自己圖利,亦無拓展疆土之意思」,也違反美國傳統中國政策的原則。但蔣介石僅
要求,中蘇締約時美英為當事國之一參加,盼望 「以美英制俄」 ,但美英加以拒絕
〔註五〕。於是,蔣不得已派遣行政院長兼外交部長宋子文為其個人代表,率外交部
次長胡世澤,於六月三十日抵達莫斯科,從七月一日開始與蘇聯政府交涉締結條約之
事。
在談判過程中,中國代表拒絕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宋子文說,承認外蒙獨立將
導致西藏問題複雜化,引起國內反對而使蔣介石垮臺,並經由美駐蘇大使哈里曼(W.
Averell Harriman),要求杜魯門總統在外蒙問題上給予支持〔註六〕。蔣經國也向
蘇聯大使彼得洛夫(Apollon K.Petrov)聲稱,國民政府不會同意承認外蒙獨立,談
判將由此走向絕路,而以談判破裂威脅。
其他關於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的蘇聯優先利益,大連與旅順的管轄權等問題,中
國代表不敢喪權辱國,須請示中央。七月十三日蘇聯領導人赴波茨坦開會(七月十七
日至八月二日),宋子文也趁機飛回重慶,向蔣介石報告請示,並堅決辭去外交部長
兼職,由王世杰接任。
然而,在波茨坦會議開會前夕的七月十六日,美國在新墨西哥沙漠的原子彈試驗
成功,史達林即在開會的開頭報告「參加對日戰爭已經準備好了」,並要求美方督促
中國政府重開交涉締約。當時的美國杜魯門政權,雖然在代理國務卿格魯(Joseph C.
Grew )以及駐蘇大使哈里曼的建議下,採取對蘇強硬立場,但是不敢跟蘇聯破裂關係
而否定雅爾達密約。誠如馬歇爾(George C. Marshall )元帥的報告,美軍在太平洋
戰場的傷亡不斷增加,就是有了原子彈,戰勝日本也是不可能的,而艾森豪與伊克爾
將軍也同意此看法〔註七〕。因為日軍可能把基地遷到滿洲和華北,此時美英不能利用
海軍艦隊,戰爭將持久拖下去,而蘇聯參戰才能擺脫此一局面〔註八〕。七月二十三日,
杜魯門電告蔣介石:「我希望您讓宋子文回莫斯科去,繼續您的努力,以達成一項完全
的諒解〔註九〕。」
蔣介石未能參加波茨坦會議,乃於七月二十日向華盛頓發了一封電報,請轉交去
波茨坦赴會的杜魯門,闡明蔣在莫斯科談判所持的一貫立場為:蘇聯完全承認中國在
滿洲之主權,明確保證停止對中共和叛亂集團進行任何道義和物資援助,在此交換條
件下,他(蔣介石)同意維持蒙古的現狀直至戰爭結束,屆時舉行公民投票〔註一○〕。
同一天(七月二十日),蔣介石給史達林的信中說:「您堅持要中國承認外蒙獨立是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這將是我政府成員所最不希望的事〔註一一〕。」但是蔣還是
提出讓步的條件:蘇聯不幫助中共、蘇聯幫助國府平定新疆〔註一二〕。總之,蔣以
蘇聯不幫助中共為條件,出賣了外蒙。
儘管史達林說,為參加對日戰爭必須先跟中國締約,然而蘇聯在締結中蘇友好同
盟條約之前,亦即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對日宣戰了。而國府代表在日本正式投降的前
一天,八月十四日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和相關協定,並就外蒙獨立換文。宋子文
為了逃避歷史譴責不肯簽字,而由外交部長王世杰代表國府簽字。國府最大的收獲就
是,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第五條規定,蘇聯的援助全部給代表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的國民
政府,以及第十三條約定蘇聯軍在日本投降三週之內開始自東北撤退〔註一三〕。
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中國依開羅會議與波茨坦宣言,收復了東北與臺灣。如
果蔣介石知道日本在八月十五日投降,是否會在八月十四日簽署「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出賣蒙古呢?
??????????????????????????????????????
臺史公曰: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不得已而簽耶?然則蔣介石同意抑不同意,操之在我而
非在彼也。出賣外蒙姑且不論,允許日本在中國東北權益轉讓蘇聯,豈不謬哉。當政
者焉可見利而忘其真,為謀一人一黨之私而出賣國土?
??????????????????????????????????????
註 一:外交學會編『外交大辭典』(大陸版,一九三七年),頁一四一。中俄協定又
稱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Agreement on General Principles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Question betwee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May 31,1924。
註 二:U.S. State Department,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Diplo-
matic Papers: Conference at Cairo and Teheran (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1),pp.565 - 568.
註 三:Telegram, Harriman to President, Dec. 15, 1944. 轉引自 H.Feis,
Churchill, Roosevelt, Stali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7), p.233.
註 四:『雅爾達會議記錄全文』(臺北:聯合報社,一九五五年),頁二九四。
註 五:H. Feis, The China Tangl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3), pp. 314 -
315.
註 六:Henry S. Truman, Truman Memoir ,Vol.1,pp.315 - 316.
註 七:U.S. State Department,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Diplomatic
Papers: The Conference of Berlin, the Postdam Conference , Vol.1, p.906.
註 八:庫茲涅夫『從珍珠港到波茨坦』(莫斯科,一九七○年),頁二七五。
註 九:U.S. State Department,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Diplomatic
Papers: The Conference of Berlin, the Postdam Conference , Vol.2, p.1241.
註一○:Ibid., p.1225 - 1226.
註一一:Ibid., p.1225.
註一二:Ibid., p.1226.
註一三:關於旅順、大連、中東鐵路等不平等條約,毛澤東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赴莫斯
科,經過兩個月的交涉,在一九五○年二月十四日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
條約 」,限期的恢復了中國東北的主權。但是外蒙古的主權則如黃河流水一
去不復返了。
返回主页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