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西方哲学史》(马克思) -- texasredneck

共:💬74 🌺1084 🌵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批评的立论实际是这样的

马克思的思想体系是超验的,即理论既不为人一般经验所认知,也无前例可以对照,类似观念先行。但这实际上是抛开了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劳动价值论等经济学方面论述的结果。

中国能学到的马克思主义还是算了吧,一般不超过中学教材,那种论述你当然很难说它完全是正确的,就像历史教材总是能挑出很多细节上导致的结论谬误。但它基本是反映一个大的趋势,也很难说是系统而全面的。

逻辑上而言,反对一个观点不需要全面批驳,一个反例就足以搞掂。但这实际上是一种精明而懒惰的做法,因为将这一点扩大到对一个体系的反驳上,你指出的是不合理的部分,而实际上相对合理的一部分就被抛弃了。所以也很难花很大精力去解释马克思主义。但这世上又哪有完美无缺的体系呢。

反正我是觉得,读思想评论,几近于吃二手饭,打没打到点子上,你也不好分析。而说到哲学史,还是读读真正的哲学史哪怕是浏览一下也比只读罗素的《哲学史》强,孤立的文本很难同过对照发现不足。

中国哲学确实一般不会被西哲认同为哲学,纯粹从思想观念上,它被看成伦理学多一些。但这个其实无所谓的,一部分人如何看待它并不影响它以固有的方式在很长的时间段在中国发挥影响,我到是更欣赏这一点。任何学说,不浮着于具体的生活,就像以大蒜为主食一样奇怪。

哲学其实没什么好评价和辩论的,因为另一方总会引入额外的因素概念,在这样一个纯粹观念的并不封闭边界模糊的体系里。实际上它和文字游戏也没啥区别。但具体到某个观点,肯定是有意义的。

马克思的观念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至少能说明道德意义上他不是冷酷的,而是人本主义的。这到更像是他关于终极的一种描述。而实现过程如果抛开阶级斗争论,强调无区别的爱,那才是宗教性的。无比正确,但全是废话。

哲学有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古希腊时期朴素的粗糙的哲学萌芽到是隐约有点科学的因素,那也不过是因为科学过于简单罢了。罗素的“他的眼界局限于我们的这个星球,在这个星球范围之内,又局限于人类。”可以适用于十九世纪以来几乎所有西方思想史上的人物,但那并不妨碍哈贝马斯为欧盟宪法殚精竭虑。

有观点并不出奇,人人都有观点。但构建一个能自洽的体系,终归算大牛的。今天赫连勃勃到处转译白话体断代史,谁又能说他比司马迁更值得看重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