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教育探索(二)—让人被授折磨的“名言”(上) -- 夕曦

共:💬14 🌺11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教育探索(二)—让人被授折磨的“名言”(中)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对照自身经历,以及看到的、听到的社会上发生的事实,总觉得有不对的地方,这给人的感觉是个典型的似是而非(plausible)的命题。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和我们不断地观察积累,对这句话不断地有着新的认识。

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让我们不妨从细节上来审视这句话,看看有什么关键的细节,看看这些关键细节上有没有问题。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类比的是有起点和终点的径赛。只不过这种类比过于笼统,径赛有短跑和长跑之细分,对应地有不同的比赛策略。对于短跑,赛程短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调整,在起跑时占得先机的人即使不能拿冠军,也一定会名列前茅,所以对短跑来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最重要的比赛策略。而对于象马拉松这样的长跑来说,一开始冲在前头的可能掉队,一开始不冒头的却有可能后劲儿十足,起跑线附近的竞争相对不重要,反而是根据竞赛的情况不断调整的策略更重要。那么,教育应该是和短跑类比,还是和长跑类比?具体到一个人身上,人生更像是一场长距离的马拉松,而不是一闪而过的百米竞赛。在在起跑线上的教育只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中的一环,不能说它没有意义,但它不是一决成败的人生关口。所以教育的竞赛和长跑更类似。

如果仅仅用马拉松对百米冲刺的对比来否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好像仍然没有多少家长会接受。其中的问题在于家长更关注竞赛的终点。绝大多数被我询问过的人给出的教育终点答案是:考入名牌大学。如果在多问一句为什么?回答总是:“名牌大学毕业后好找工作。”

点看全图

考入名牌大学,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目标,一个看得见摸得到的目标,一个很方便的目标,也是一个更容易比较的目标,更能在其他家长面前炫耀并得到更大的自我满足。另外,很多家长都走过高考,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这个目标有一定的把握度。可是名牌大学的名额有限,竞争的孩子很多,自古华山一条道,只能在分数上见高低了,至少目前还是如此。那么这个目标下的竞争策略只能是督促孩子多学、早学,最终就又转回到起跑线上来竞争了。

看起来家长们是跳不出被动教育的魔圈了,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将有限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循环中去。

虽然听起来更有道理,用马拉松对百米冲刺的对比还是不能让家长完全放下心理包袱,抛弃“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似是而非的命题。这是因为马拉松的比喻将教育竞赛的终点定位于人生成败,在大学之后了。而绝大多数家长的教育目标是考入名牌大学,因为孩子从名牌大学毕业后好找工作。

点看全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家长的教育目标中隐含了一个关键的假设:考入名牌大学等于人生成功

其推论过程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好找工作,也容易找到好工作,找到好工作就是孩子人生的成功。所以考入名牌大学就是对孩子教育的成功,教育的目的也就到达了。

所谓假设,就是常常被忽略了的问题, 是存在魔鬼的细节。很少有人认识到在考入名牌大学的目标里存在着假设,更没有多少人认真地考虑过这个假设是否成立。大多数人直接就认可了考入名牌大学就是教育的目标。有太多的理由来接受这个目标了,如前面讨论的这是个现实的、可以炫耀的、把握度大的目标,除此以外孩子的学校、其他家长、社会环境(亲戚、朋友、同事)、社会舆论都在强化这个目标。想不接受很难,要拒绝几乎不可能。

可是这个假设成立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