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从拉美债务危机看外资份额扩大是地方政府债务扩大的主要根源 -- 思想的行者
本来我不太关注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看了中央政府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的新闻才明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比较严重了---难道GDP的增速不是还挺快的吗?怎么地方政府还出了严重的债务问题呢?
如果联系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就爆发的拉美的债务危机,综合起来分析,可以把地方政府债务的危机归结为外资份额的急剧扩大。
拉美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迎来一段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到了八十年代,随着债务问题的不断扩大化,拉美经济发展停滞了下来,陷入了所谓的拉美陷阱,中国经济会不会陷入拉美陷阱,以及如何避免陷入拉美陷阱一直是一个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当然了,中国的社会科学界的研究水准基本上是不足的---尽管我也确实没有去搜索相关的中国学者的文献,但是一般的来说可以认为中国学者的所谓的研究基本上是不需要重视的。
中国学者提到拉美债务危机的时候,基本上是众口一词的说因为拉美政府当年投资了不少的回收周期很长的大型项目,所以,陷入债务危机云云---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拉美债务危机也应该是短时期的,毕竟随着各种公共工程进入了回收期,是可以逐步的改善收支状况,事实上拉美债务危机从八十年代开始就绵延不绝,以后随着世界其他地方的经济危机,拉美也往往发生感染的经济危机,总之是发展的路子基本上被堵死了。
拉美债务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如果联系到中国的零售业市场被外资广泛占领导致的中国政府税收的相对的下降,可以看到善于转移利润制造虚假亏损的外资对地方政府收支的严重威胁。
我记得曾经有人和我说,福州的一个不起眼的交易市场,台江交易市场政府每年得到的税收就是好几千万,现在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后来的发展情况是,随着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福州原来的大型零售企业纷纷倒闭,诸如东街口百货就倒闭了。
外资大型零售企业的进入必然大幅的排挤中国原来的零售企业大型中型,小型,甚至一些杂货铺的生意,由于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实行的外资税收优惠政策,再加上外资善于转移利润,对于地方财政就是一个严重的利空消息。
以上仅仅分析的是外资零售企业对地方政府的收入的影响,据报道,中国的28个主要行业,有21个被外资所控制
玻璃行业: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资;
电梯行业:最大的5家均为外商控股,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
家电行业:18家国家定点企业中11家合资;
化妆品:被150家外资企业控制;
医药行业:20%为外商控制;
汽车工业:外国品牌占销售额90%
在感光材料行业,美国柯达于1998年仅出资 3.75亿美元就实行在华全行业并购,2003年又收购了乐凯20%国有股,已占有中国感光材料市场至少50%的份额,富士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5%。
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美国微软占有中国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95%,
瑞典利乐公司占有中国软包装产品市场的95%,
法国米其林占有中国子午线轮胎市场的70%;
在手机行业、电脑行业、IA服务器、网络设备行业、计算机处理器等行业,跨国公司均在中国市场占有绝对垄断地位。在高科技领域:如手机行业,由于本土企业上游技术、关键零部件乃至生产线大部分从跨国公司购买,跨国公司早已从中赚够了。近期跨国公司开始采用低价策略,挤压国内手机厂商的利润空间,意在赶尽杀绝。国内手机行业除了自有品牌外没有核心部件的核心技术,2005年以来全部亏损,市场占有率严重萎缩,纷纷退出市场。
在流通领域,占有主导份额的大型超市领域,外资控制的比例已高达80%以上,中国零售企业只能在中低端市场经营。随着外资的延伸,低端市场也将面临逐渐萎缩的危险。零售业是最能吸纳劳动就业人口的领域,竟然也任由外国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前来掌控,真是走火入魔。业内有人指出:流通渠道可以控制工业命脉,如果放任外资企业占领我国的流通渠道,中国的企业终将沦为国外流通企业贴牌产品的加工车间。
以上链接是几年前的老文了,而其揭示的情况是一直持续存在的,现在地方政府即将出现债务危机了,重温一下当年的反思也是有益的。
可以知道拉美之所以陷入债务危机,从政府方面,由于外资控制了产业,而采取转移利润的众多方法,收不到多少的税收,从民间企业方面,外资企业抬高进口价格,压低出口价格(与本集团的关联企业进行),制造贸易逆差,造成贸易领域的资金的外流。
中国如果不反思外资的威胁,这次的康菲漏油事件以及奥迪斯电梯事故等等已经在揭穿外资质量高的神话的同时,警示外资的威胁,希望政府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从避免中国发展拉美化 的战略高度,从避免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爆发的现实的角度出发,切实的摒弃企图依赖外资来帮助中国发展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要给地方官员加上限期完成多少吸引外资数量的紧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