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空军飞行表演队的飞行员军衔好高啊 -- 晨枫

共:💬258 🌺223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非也!国防部长如果在军委没有实质性的职位,两部门的沟通会

成问题。

这一点,我曾反复读过张爱萍的回忆录,我的认识主要从这本书中来。并且,国务院与军委的矛盾也正是在张爱萍的80年代才真正尖锐对立。

总结起来,两个时期:

1、建国至毛周时期。周身兼党的军委副主席与政府总理之职,军委的重大决定和政府的重大决定都能够统筹安排,不存在两部门打架的问题。这一时期,又分为国防部主导的国防部体制与以军委主导的司令部体制。建国初期至庐山会议时期,是国防部体制。这一时期的矛盾主要集中于国防部与“TG”参谋部的矛盾,也是彭与粟矛盾的根源。彭主张将国防部做为实质的军事领率机关,这就弱化了军委的对军队的控制能力。

彭之后林时期,强化军委对军队的领导成为主流,这时期,参谋部成为发出军令的领率机关。

整个50-70年代,一个突出特点,军委是党内的一个委员会,相对应于国家,就只有国防部。

2、毛周之后至整个80年代,国务院与军委的矛盾开始尖锐。

原因有二:一是国务院的经济体制改革,将国防工业全部划归国务院,纳入国民经济的全面规划与预算中。军委失去了对国防工业的发言权,而此时的国防部已经是一个形同虚设的部门,且级别低于总理。二是总理不再身兼党内军委副主席。军队在政府系统没有相应级别的代表。国务院与军委在重大决定上的沟通出现了问题。现象就是:军委拍板的事情,国务院不知道,又要国务院去执行。

同一时期,成立了国家军委,将党的军委与国家军委合一。国防部长基本就是一个虚设职位。

基于“党指挥枪”的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司令部体制是最有利于贯彻这一原则的。显然,不可能将军委合并国防部,这有悖于“党指挥枪”的政治原则。也不可能将国防部合并到军委去,这也与国际惯例不符。

当时的方案是,军委的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兼任副总理,作为军方在政府的代表。几经演变,为了照顾军委与国务院在行政级别上的问题,最终形成由党和国家的军委派出一个副主席作为军方在政府的代表,出任国防部长。

这样来看国防部长的职务,他有几个特点:

1、 必须熟悉军队工作。以前曾让余秋里担任国防部长,就因为离开军队太长,不熟悉军队工作。并且,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一个文职人员,谈不上熟悉军队工作。

2、 在军委必须要有一定的决策权,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军委的部门中,只有实际分管军队工作的副主席才有资格代表军队,虽然有自己的分工,但对军队全局工作还是较为了解。

3、 现今的军委体制,一般而言,是一正几副模式。党的总书记任正职,未来的接班人任副职,其他的几个副职为军队的实际负责人,分管各自的工作。

4、 熟悉装备领域的工作。国防工业现归口政府,军委与国务院工作的交集主要集中于装备与财政预算两块。

5、 同时,为了限制军队在政府事务中的更大作用,不可能给军队代表以副总理的职位,国防部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为了平衡军队的利益,也为了制约政府在涉及军队方面的发言权,国防部长就必须由军委派出(实质上),而不可能由文职人员担任。

6、 开展军事外交等对外活动。与外军交往,在体制上不存在问题。

另外,将国防部长的职务文职化,也未见其利。仅仅一个身份的问题的话,是没有足够的理由去更改现行运转良好的体制的。

并且,国防部长文职化,会强化政府在涉及军队利益方面的发言权,这也不符合权力制衡的原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