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陈赓所部是用大刀长矛对付日本鬼子吗? -- 685r

共:💬45 🌺2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再谈八路的装备

老6小时候看过杨得志上将在红旗飘飘上发表的强渡大渡河一文,对红一团的装备有些印象。下面转贴的相关帖子,与杨上将的回忆没有太大的出入,各网友可作参考,自己下个判断。

看看红一团都有些啥兵器吧?17勇士每人配带大刀一把、冲锋枪一支、短枪一支、手榴弹五六颗,,团有机枪连,营有机枪排,站在河岸重机枪阵地商的刘、聂首长更是焦急万分。刘伯在命令重机枪手死死封锁敌人的火力点,这重机枪阵地用的是重机枪吧?

红一团在一军团中并不是超一流的主力团。4团,10团,13团都是很厉害的。这些团在改编八路军时不过是各编了一个营。

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实

  http://216.239.63.104/search?q=cache:F0XVULwvDmEJ:www.sm.yaan.cn/smzc.nsf/qdddhjs+%E6%9D%A8%E5%BE%97%E5%BF%97+%E5%A4%A7%E6%B8%A1%E6%B2%B3+&hl=en

  1935年5月,中央红军过金沙江后,坐阵昆明的蒋介石发现中央红军的意图是北渡大渡河,会合红四方面军。因而策划了南追北堵的大渡河会战,调动后力,凭借江河天险,企图封锁朱毛于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砻江以东地区,根本消灭。蒋介石下令国民党川军的二十四军主力,二十一军一部,二十军全部,计五十个团二万多人防堵红军北上;下令国民党中央军第二路和国民党川军二十四军一部,二十一军一部,计四个军十万人尾追夹攻红军。

  5月20日中午,刘伯承总参谋长在泸沽代表中央军委传达并命令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二师五团一部和侦察连,三军团第十一团这支数量较少的部队在一军团参谋长左权、二师政委刘亚楼、二师五团三营营长梁兴初、一军团侦察科长刘忠、三军团十一团政委张爱萍率领下,向汉源大树堡疾进,担任佯攻,牵制和吸引富林的敌人,配合另一支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

  中央红军先遣队在刘伯承、聂荣臻率领下,5月23日顺利过彝区。5月24日拂晓从筲箕湾出发,在茫茫浓雾中沿楠桠河,穿森林,越峻岭向擦罗疾进。红军先遣队到达擦罗时已是中午。在擦罗吃午饭后,刘伯承、聂荣臻依据地图确定:一团分左右两路。一营、三营、团直属工兵连、炮兵连为左路袭击安顺场;黎林政委率二营为右路继续顺河而下,在洗马姑、农场、小水一带占领沿河诸村,对北岸守敌实施佯攻,吸引敌人,分散安靖坝敌人的兵力。

  5月24日午后,中央红军 先遣队主力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晏如、海洋会、三墩到达新场,由当地群众带路到马鞍山山顶已是午夜时分。先头部队趁天黑悄悄摸进敌人碉堡,高喊“举起手来,缴枪不杀”一枪没放,全俘安顺场前哨守敌一个班。中央红军先遣队战士在马鞍山隐蔽休息。刘伯承、聂荣臻在山上老百姓那里以及俘虏口中了解到安顺场的情况和敌军兵力设置的地方后进行分工:派杨得志和一营营长孙继先带领一营向安顺场前进。三营担任后卫,留在马鞍山掩护指挥机关。孙继先接受任务后开了连的干部会,研究战斗分工:一连攻正面,从安顺场西面冲;三连从西南面冲;二连和营重机枪排从东南沿河边冲并负责找船。

  就在这时,大渡河一带有名的地方势力,川军二十四军彝务总指挥部营长,家住安顺场的赖执中回到了安顺场。他是为阻击红军被派住彝居区栗子坪的。当听说红军已到泸沽的消息后,就带一个排的兵力撤回了家乡。赖执中一进安顺场就看到老百姓为反对烧房子而哭天嚎地,乱成一团。安顺场街上的房子大半是赖家的。他认为红军过大渡河肯定要走越西到富林的宁(西昌)雅(雅安)正道,绝不会走当年石达开覆没的老路。如果红军不来安顺场,自己贸然烧街,使得与老百姓的对立更趋严重,岂不白受损失,自寻烦恼。因此,便和正准备点火的川军排长争执起来,甚至达到即将动枪的程度,最后双方共同到东岸守军团部说理。赖执中在团长余味儒面前表示已经在从冕宁到安顺场的沿途都留有放哨人,并保证只要红军朝安顺场方向来,就马上烧街。因此双方决定暂不动手,静观事态变化。虽然赖执中存在侥悻心理,但仍作了防御措施。他将送他从安靖坝回安顺场的那只船留在西岸河边,并令驾船的船工们不得离开一步,违者杀头,他想万一红军来了以便逃往东岸。同时,又分派他身边带的一个排:放一个班守船(住河边碉房内)、一个班把守他的“公馆”、一个班在街上日夜巡逻。

  5月24日午夜之后,红一团一营的三个连,根据战斗分工,继续摸黑前进。一营在团长杨得志和营长孙继先的率领下,冲下山坡,沿着乱石小路跑步前进,当到安顺场时神不知鬼不觉地直插街心。红军尖刀排与敌巡逻兵相遇而接火,展开了一场短促的战斗。安顺场守敌且战且退至赖执中家的石砌高墙上进行固守。赖执中听到枪声后,还误认为是河对岸的驻军来偷袭安顺场,因为赖执中认为红军还在二百里以外,不可能来得这样快。因此,命令守军在高墙上死守。但由于红军的猛烈攻击和临街房子的燃烧,红军一方面向守军喊话“我们是红军,缴枪不杀,快投降吧”另一方面以在扑火。这时,赖执中在一片混乱中和几个卫士一道化装成老百姓,翻墙而逃。战斗打响时,守船的敌人正在河边的碉楼里赌钱、喝酒,听到枪声慌忙押起船工向对岸逃跑。恰好这时红军一营二连指导员黄守义正带着战士沿河搜索渡船。他们发现水面上有黑点移动,又隐隐约约听到划水声,追上去发现是一条船,但已离岸十几步远了。黄守义立即命令战士把船夺过来。战士们用机枪向空中打了一排子弹,马上跳入河中奋不顾身地冲向船只。敌人怕死,乖乖地将船划回来了,逃敌全部被俘。奔袭安顺场一举起成功。

  按照上级的命令和刘伯承的安排,夺到船只后立即渡河,占领东岸渡口,完成第三个任务。但是,东岸是高山峭壁,又有敌人把守,安顺场渡口河面很宽,水深流急,要立即渡河是不可能的。据当地群众说,要渡河,必须将船拉到上游小河口,而且还要在白天有技术熟炼懂得大渡河水性的船工驾驶方能成功。眼下,这些条件均不具备,况且仅有这只小木船,它关系全军的成败,如果冒险起渡,万一触礁翻船,船破人亡,后果不堪设想。刘伯承总参谋长听完汇报后,命令部队抓紧时间休息,明天一早强渡。并派人到下游小水、农场两处,通知黎林率领部队天亮开始佯攻渡河,分散敌人兵力,紧紧咬住敌人不放,造成虚实真假难分,使敌军首尾难顾,有力地配合安顺场强渡大渡河。

  大渡河,从四川甘孜州的丹巴县起,流经泸定、石棉、汉源,乐山与青衣江汇合岷江后,注入长江,属长江水系。大渡河由泸定至大树堡一段,全长为一百七十公里。据资料记载平均流量每秒一千二百一十八立方米。洪水期最大流量每秒六千六百立方米,枯水期最小流量每秒为二百六十立方米。流速最大为每秒七米。大渡河两岸属横断山脉,重山峻岭,河床陡峭,水深流急。在农场的老鸦旋以上由北向南流向,老鸦旋以下由西向东流向。当年安顺场渡口河幅宽约三百米,五月正时河水上涨期,当时流速约每秒六米。

  中央红军先遣队的各级指挥人员彻夜未眠,紧张地为渡河做准备工作。当晚,派出人员附近村子动员船工。由于当地群众长期受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压迫和剥削,早就对刘家军(刘文辉部)不满,特别是这次要烧安顺场的房子,更激起群众的愤恨。所以,动员船工的工作比较顺利。

  5月25日凌晨,中央红军第一军团第一经一团团长杨得志,把挑选强渡人员的任务交给一营营长孙继先,战士们知道要组织奋勇队的消息后,把孙营长团团围住,争着报名参加。孙继先怎么解释都不行。杨得志回忆当时动人的场面说:营长问我怎么办?我又高兴又焦急。高兴的是,我们的战士个个勇敢;焦急的是这样下去会拖延时间。因此我决定集中一个单位去。孙继先决定:第一步从二连挑选十六人,每人配带大刀一把、冲锋枪一支、短枪一支、手榴弹五六颗,由连长熊上林任队长。组织和装备就这样决定了。第二步决定人选,熊上林和杨团长、孙营长商量后,确定了乘第一船强渡的人员名单:第二连连长熊上林、第二排排长罗会明、第三班班长刘长发、副班长张表克,战斗员张桂成、肖汉尧、王华停、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第四班班长郭世苍、副班长张成球、战斗员肖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

  时日上午8时,刘伯承、聂荣臻亲监现场指挥。团长杨得志、营长孙继先战斗在前列。在离渡口不远的地方,呈现一派激战前的紧张场面。红军指挥员和船工一片忙碌。战士们个个英姿勃勃满面红光,信心百倍,好象马上就要飞过河去把敌人一口吞掉。红一团一营二连连长熊上林和机枪排长特等射手李得才面对面站在大渡河边,熊上林在李得才手里接过袋烟吸着,镇定看了看对岸,握紧拳头说:“只要我不死在河里,让我抓住对岸的一块石头,顺着石缝我也能上去。”

  部队集合后,肖华作了战斗动员。他简明扼要的讲了讲渡河的意义,要求全体指战员都要不怕牺牲,消灭对岸敌人,占领渡口,杀敌立功,为后继部队开路。二连连长熊上林宣布十六个突击队员姓名,突然从队伍中冲出一个战士嚷着“我也去!我一定要去!”原来是二连的通讯员陈万清,他个头不高,是全连年龄最小的战士。熊上林和杨团长、孙营长又进行商量,同意陈万清参加。最后组成了强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

  杨得志团长指定掩护渡河的机枪手:第一营机枪排排长特等射手李得才、团机枪连特等射手四班长夏天海、五班长邱神坤、团部警卫排战斗员刘桂仔、袁行安、朱远海。并布置重点袭击目标的任务。人员装备好后,刘伯承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了对岸敌人的工事和火力点,又看了看表,正好九点,他对杨得志说:“开始”,杨得志马上命令:“轻重机枪掩护,强渡开始!”这时,刘伯承叫神炮手赵章成,瞄准对岸敌人的两个碉堡,“我们就几发炮弹,听从命令,一定要打准。”

十七勇士和当地有丰富撑船经验的船工上船后,由十几名协同作战的红军战士将船拉至上游小河口,在军号声中船向东岸驶去。这时,在西岸的红军展开了猛烈的炮火掩护,从不同角度向对岸火力点攻击。特别是担负机枪掩护的特等机枪射手以及炮兵营的炮手,他们以百发百中的准确性打击敌人。机关枪打得敌人不敢抬头。红军压住了敌人的火力,渡船劈流破浪,刚到急流区,敌人就集中火力向小船射去,突然,敌人的一发炮弹落在小船边,顿时掀起冲天水柱,几乎将船抛向窗口,这时红军的一名司号员被河中木船的险情惊呆了,肖华立即从停止吹号的司号员手中夺过军号自己吹了起来。站在河岸重机枪阵地商的刘、聂首长更是焦急万分。刘伯在命令重机枪手死死封锁敌人的火力点,命令炮手轰敌人碉堡。炮弹把敌碉堡轰塌了,小船趁敌人火力减弱,驶过中流。船上一个勇士的胳膊受了伤,急忙用手捂住。敌人的手榴弹丢到了船上还未爆炸,战士们眼疾手快,拣起来丢了出去。船帮被打了一个洞,河水不断地涌进仓来,战士们用衣服堵漏,船还未靠岸,战士们就向岸边扑去。

  十七勇士跳上岸后,几十个敌人突然从工事里涌出来,妄图把十七能力消灭在东岸。战士们背水作战,敌多我少,情况十分紧急,这时杨得志命令炮手“给我轰!”,炮手赵章成射出一发炮弹,不偏不倚正在敌群中爆炸了,接着李得才的重机枪又打得敌人东倒西歪,十七勇士乘胜占领了敌人渡口工事,掩护后继部队渡河,后继部队上岸后,红军攻下了敌团部,与在农场佯工渡河的二营一部共同作战,一举扫除四十里内的沿河敌军,并消灭了扼守美罗右侧野猪岗山顶的敌人。

  中央红军越过大渡河后,在庆功大会上,为奖励强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和团长杨得志、营长孙继先、炮兵营长赵章成、机枪排长李得才等人,特给每人发了一套灰军装和一双胶皮鞋。

  中央红军十七位英雄,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嵝中央红军越过大渡河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条件。他们的名字和他们不朽的功勋,将同大渡河一样千古长流。为了缅怀先辈,启迪后人,石棉县人民政府修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于1983年5月25日在当年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的渡口处修建落成,碑的背面正中刻有邓小平书写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题词。碑高6.26米,宽3.7米。

  十七勇士的名字是:熊上林、罗会明、刘长发、张表克、张桂成、肖汉尧、王华停廖洪山、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