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知青问题的一点看法 -- 渔樵山人

共:💬314 🌺2270 🌵5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们可以想一下,什么人可以下乡后,不干活,一种人是转行

了,我早前看一个说相声的采访,说他在干活时说相声,后来别人就不叫他干农活了,叫他专给大家说相声,还有我那个长辈干了几年后,就进入了当地的工厂。这些转行的虽然没再作直接工作,但也是工作,说相声的算是辅助,大家心情好工作也好作,我长辈那样的虽然脱离农业工作,但转入了工业。

另一种人就是偷机取巧,这种人现在也不少,无非那几种,耍混的,耍赖的,行贿的,走关系的。

有随的是,后一种家伙,还闹的最欢,因为这种人里,有不少善于钻营和有背景的,还有一些进了文艺界。

知青生活很苦,发些牢骚很正常,不管这事多有必要作,但苦就是苦,这个没必要否定。

但有些人特别是后一种人,明显不止是发牢骚,他们发展出一种思维体系,那就是为什么苦哪?因为叫我们去了,如果把我们供起来,那粮食自然不缺,大家全不用费力去作坚苦的工作。

大体上是这么个玩艺,这些人大多以所谓公共知识分子之类的面目,混迹于文艺或文教界,而之所以那么有市场,又和他们之中及其后,有诸多干部子弟是分不开的。你去看罗总长公子的回忆,在谈到回城时,一口一个我的身份,一再强调。

一方面这些人想封建特权,另一方面改开初大批的人出国,洋人很清楚这些人的影响,所以越是高干的子弟越喜欢要,到了美国就把他们当傻子教,灌了一脑子的脑残政治理论。说实在的,以某些干部的位置,他们在国外的子弟,绝对值得人家往他们身边安几个人。

不过目前这种事态在好转,因为一来社会发展之下,明白人越来越多,二来他们内部最爽的时候就争起来了。最早跳出来想动改开初那个破简史的,还真不是左派,恰恰是右派,不过他们没想到,那东西确实该改,但不一定要按他们那个意向改。

既缺乏事实基础,内部逻辑混乱,又逐步削弱了权力维护,自然也就不会久了。

一些官员和高干子弟,之所以会支持这些,无非两点,一点是把办错的事推到毛头上,自个没错,一点是要维护自身地位,可问题是右派们虽然会给他们背书,但背完了,又发展出一套东西来,也就是说,他们是念完自己的书,把事都推给毛就完了,而那帮人,用他们这套削毛,削完了回手把他们作错事的具体责任,一点不剩的都再数一遍,不但作错的给一点不剩的拿出来,连作对的功都成了过了。

以为推给毛就没事,那会有动力推,但实际情况是,不推给毛是有错误的功臣,但推给毛实际的效果是,一无是处。那么政府和一些官员及高干子弟,在这个问题上,继续去维护这个东西,支持那些人的动力,也就不足了。

而一旦这些实际权力维护下降,那么那个破简史里,明显的漏洞,就难以掩盖了。

不过眼下还不会大动,左右对冲,基本平衡,而政府会更倾向于保守,坐守那个简史。

所以说内在逻辑的混乱和时间,还有社会知识的多元是那个破简史的大敌。

你就比如前一段看的一个文,骂大跃进时农民饿的浮肿,嘲笑用蒸汽给农民治病,说如何如何无知云云,可问题是我们现在人大多是蒸过桑拿的,所以就转手搜,结果马上就搜出了,用桑拿来治浮肿的资料。

这些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里面不靠谱的,一定是会被一点点剥离出来。而且肯定会偏左派的东西,因为右派倾向的东西是以唯心为主的,主观性太强。

我觉的非常有趣的一个事就是,中国最爱谈市场的一帮人,好些都是不算账的,当然他们自个小账是打的山响的,但他们对公共事务的观点意识里,对成本之类概念甚至是明显排斥的。

你就拿你觉的那个所谓分薄理论来说,略有运输成本观念的人,就骗不了,更何况那些知青不管在城里还是农村,都是一定要吃饭,而这饭一定是农村来的,这一固定成本,他们居然都给忽略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