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时事和时局 -- 井底望天

共:💬195 🌺1954 🌵2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点我与老兄有不同的看法,我个人的一家之言,请老兄过目

之所以我有这个观点,与两件事情分不开,一是1878年的柏林会议,二是1879年的德奥防御协定,这些都是在俾斯麦执政时代发生的。

在柏林会议上,奥匈成为了巴尔干的主导者,在俾斯麦的偏袒下,俄罗斯失去了部分利益,而土耳其却弥补了战争损失。

所以俄罗斯舆论对俾斯麦的抨击极其猛烈,在次年,德奥缔结共同防御协定。而协定可以被归纳成下面的话:

两国受到俄罗斯的攻击,会全力互相支援,德法爆发战争,奥地利中立,俄罗斯如果加入战争,德奥共同作战。

而这就是把德国捆绑在了奥地利的身上。

德国防止两线作战的局面,就必须联合俄罗斯,而奥匈与俄罗斯在巴尔干问题上不可调和。俄奥爆发战争,德国进退两难,奥地利会与德国结盟,俄罗斯为防德,必须与法国结盟,因此一旦奥地利开始军事行动,则德国处境尴尬。

柏林会议激化了俄土矛盾与俄德矛盾,在十月革命前,俄土的争端从彼得大帝时期就一直存在,与土耳其结盟,不仅是与俄罗斯为敌,还是与斯拉夫世界为敌。同时,与土结盟,不仅挡住了俄罗斯南下,还表明德国开始染指近东------而英国人在那里。

在19世纪80年代德国提高了对俄罗斯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在后来又通过伦巴底法令取消俄罗斯在柏林发行债券的权力,此后,俄罗斯转向了法国,法俄金融关系从此日益紧密。

从本质上讲,俾斯麦是标准的黎塞留式人物,但他却身处帝国主义的时代,他的视野其实落后于时代,他看不起卡尔 马克思,但马克思却看透了帝国时代的运行规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