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闲聊 预测高铁前景 -- 子玉

共:💬163 🌺2213 🌵3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感谢红军迷兄指点!

红军迷老兄,我不是楼主,楼主是子玉兄。。。

关于文艺界的倾向立场这个问题,我的主张是看结果,看统计数据,不要看个别人的言行,因为文艺界的本质特征是要标新立异,每个人都显得特立独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问题上会体现出截然相反的观点立场(任何个体都可能有这种现象,不仅是文艺界)。

我认为要分析他们的行动中所体现的一致性。这样一个群体看作一个黑箱,它的输出一共有多少,如何分布;再从这个结果去判断原因。

问题是我本人不在美国,我能接触的美国文艺界产品也是很少的。所以我只能说我从一般的规律出发不信任“美国文艺界普遍左倾”的说法。我提供一个我本人的思想实例,供红军迷兄辨析。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这场危机的根子在华尔街,过度投机行为导致这场全球资本主义的灾难。作为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首席代理人,奥巴马总统在口头上也表示了对华尔街集团的谴责(行动上做了什么我们就不深究了。。。)。

文艺界的产品也可以说是一种舆论,那么08年以来,美国文艺界对于金融危机的批判产品有多少?批判的力度如何?哪怕以奥巴马的口头立场作为标杆,文艺界的批判相对之下是更“左”还是更“右”?

我本人一点浅薄观察的结论是,即使在这样一个显著暴露了垄断资产阶级本质和缺陷的重大事件上,美国文艺界的“普遍左倾”也没能展现出来,这一定有背后的原因。

我本人才疏学浅,只能拿前面我提到的那个原因来做解释:资本主义体系之下的文艺界也是市场化运作,投资人也是大资本的持有者或管理者。从根本上说,他们怎么会投钱来反对自己呢?他们投一个美元象征性地批判一下的同时,肯定会投一百个美元去从不同的角度粉饰太平,或者扭转矛头所向。

吐槽一下,国内的中右和极右面对类似问题也是同一个德行。凡是有利益要保护的阶级,一定会首鼠两端,太阳之下无新事。这里引申一下,我深切感觉“无产阶级的战斗性”这个结论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只因一无所有,所以无所畏惧。“失去的只是锁链”。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思考,谨此呈红军迷老兄分享。我的思考有很大可能是错的,我说出来就是希望能寻找正确的结果。

接下来应老兄的建议,我也谈一谈对30年代上海文艺界左倾思潮的看法。

我一直认为,文艺,与舆论、法律一样,是一种工具;它有阶级性,但不是为某个阶级所独占。

我前面做判断“不信任‘美国文艺界普遍左倾’”,定语是美国,当然还有缺省定语就是当代。这个判断的基础就是文艺作为一种工具的阶级性。我认为美国的文艺工具根本上是掌握在垄断资本手里的。

从一些具体的产品类型来看,越是倚赖资本的文艺产品,例如动辄摄制成本几亿美元的好莱坞大片,被垄断资本掌握的程度就越深。麦克贝这个烂导演拍摄的三部变形金刚,在我看来简直是垄断资本立场上的当代史三部曲,一部比一部图穷匕见,也一部比一部的吐槽点更多。哪怕麦克贝现在跑出来大喊我是正统共产主义者,我无比同情全球(特别是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悲惨处境,这也改变不了他在近几年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美国国家机器歌功颂德”这一事实。

回到30年代的上海文艺界这个话题上,我个人的主观判断是,30年代的上海文艺界肯定比今天的美国文艺界要左倾得多:30年代的上海文艺界有多少人跑去了延安,以实际行动用脚投票;还有被国民党政府枪杀的那些左翼作家,更是用生命投票了。

问题是,即便如此,我仍然认为,30年代的上海文艺界根本上是受大资本控制的。当时的上海文艺界主要的产品是什么?后来的批判文章已经有很多了,无外乎就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追求享乐”这条线索。

东北丢了6年之后,抗战终于正式爆发,此时中国绝大多数阶级和个人都与日本军国主义走到了敌我对立的立场上,真正形成了“全民抗战”,救亡运动才成为上海文艺界的主流。即便如此,偷安文化乃至汉奸文化的影响力仍然广泛存在。直至今日,某些文人的作品仍然是一批小资青年的最爱。

红军迷兄,您提出的30年代上海文艺界这个例子,引发了我更深一步的思考。这一思考也加深了我对于文艺工具的阶级性的判断。也许我这加深的判断也是错误的,我不知道,但唯有您这样向我提出问题,我们仔细探讨,我才有找出自己错误的可能。

仅此一点,我就非常感激您,还望您更多赐教于我。另外咱们在子玉兄这个闲聊现实的帖子里跑题胡诌历史,如有冒犯之处,还望子玉兄多多原宥,哈哈~~~~

通宝推:子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