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说说我对跨越和高铁的看法 -- 达雅

共:💬305 🌺2831 🌵15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唠叨两句

我对大国企“引进技术”是很不放心的。沈飞,一汽二汽,“引进技术”的结果在那里摆着。所以我对所谓动车“吃透”了,是不相信的。

这句我深表赞同,国内企业关键技术的突破,很大程度上(除了有限的之外)就是忽悠然后分政府钱的历史。

不说动车,ss1 ss3 技术源于苏联,ss2 ss4技术源于法国

ss7是日本川崎车的翻版,ss9抄袭自瑞士,每一次落后都引发新一轮的技术引进,然后逆向工程,山寨,这就是吃透了的自主创新的真谛。

所以,我认为刘跨越砍掉“中华之星”是不对的。拿引进做类比,引进动车可比沈飞引进苏27,那么刘跨越的做法就是,成飞把J-10也停了去生产苏27,这是不合理的。

星星远达不到歼十水平,也就一个歼7

技术上验证了后毫无保留之必要。

tg在动车上百花齐放,几乎所有的车型都试了一水。

先后搞了动力集中型电力动车组;动力分散型电力动车组十几个车型;现在高铁动车主要趋势是动力分散交流动车组。而中原之星恰恰是动力集中型,且不说,高成本、高能耗,低可靠性,动力集中型和动力分散型动车的技术差距,就像航空发动机中涡喷和涡扇差距一样。涡喷也许做得比涡扇还好,但总归是要淘汰的技术,老鹰也许飞的会比母鸡低,但母鸡绝对飞不到老鹰那么高。如果要保留的话,也只能保留源自于德国ice技术,庞巴迪内饰,crh1和crh3混血的长白山型。

当然长白山在试运行的时候,故障依旧多多,机破瘫在路上常事,摊上旅客没有不骂的。沈大可是标准的干线。

至于,

从这些天高铁的问题来看,第一打雷能停车,可靠性好像也没好到哪里去;第二追尾表明,安全的瓶颈在人而不是车的可靠性。

我想说的是,1、这次事故是人祸而不是天灾,如果调度记录是真的话。2、车可靠性是可控的,人的可靠性是不可控的。(大致意思,波音公司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