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译写)《车臣战训》 -- bluearmy2000

共:💬69 🌺83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三章: 重返格罗兹尼(1999-2000)下

5: 俄军对城市战的的新应对,自1994-1995开始的变革

5.1:伤亡和士气

尽管相当努力,但俄国人还是没能把伤亡控制到预想程度。俄官方努力压缩伤亡数字,声称大约有600余人阵亡在攻占阿尔贡,沙利和12月末到2000年1月初的格罗兹尼攻坚战中。不过真实数字可能更高。驻地在普利沃兹克(Privolzhsk)的506摩步团据报在粉碎格罗兹尼的外围防线时折了近四分之一的人马。随后该单位不得不撤出战斗由另一个团接手,接受的团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损失了至少30个人,很可能三分之一的军官都遭到伤亡。事实上,有报告称半个师的军官死伤于巷战中。其他部门的部队伤亡也不小。每个在12月进入城内作战的内务部连队经过一个月的战斗之后,其兵力均从50人左右缩为20-25人。搜博和阿蒙的伤亡情况相对好些,这或许是因为这两支特警队就是针对城市活动设立的,因此比起征召兵来说更专业,虽然他们是特警而非正规军,但是正规巷战和城市反恐很多地方还是同理的。

和1994-1996年差不多,严重的伤亡和战斗的残酷,特别是短兵相接带来的巨大压力横扫了俄军的士气。在12月底,有个记者在莫兹多克(Mozdok,北奥赛梯共和国的首府)的报纸上发表采访称格罗兹尼的部队轮换已达每周一换——士兵们已经不堪重负。但是别的报道则称士兵们在城中业已激战一整月。又另有报道称,俄军士兵私售弹药与贼军以交换麻醉品。其做法是两方先约定于某地交易,然后俄军将弹药弃置于此地而后撤退,贼军取走弹药,留下麻醉品后撤走,然后俄军再来取药。极为讽刺的是,来取药的俄军时常遭到他们刚卖给贼军的弹药的射击。更耸人听闻的传言声称贼军直接向俄军购买武器,或者派人贿赂俄军炮兵以求不要开火。与此同时俄军士兵和飞行员非常害怕被贼军俘虏;贼军对待俘虏的残酷手段乃是臭名远扬。因畏惧那种生不如死的惨苦,飞行员在上飞机时经常系上一颗光荣弹以免可能被俘。

不过有些事情确实是和五年前那一场作战完全不一样了。尽管说不清楚是真正的热情还是吸够了白面儿而精神焕发,绝大部分俄军官兵都相信自己是在为祖国而战。由于轮换频繁且供应充足,因此在早期的战斗中俄军精神头十足。后援的不断开到也让俄军充满了信心。在2000年1月中旬的时候俄军已经在北高加索部署了10万大军。特别是陆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5.2:部队间协作

不同部队间的协作也只取得了部分改进。单一的指挥和控制系统是个进步,所以误击比起1994-1995那一回来说明显降低。空地协同这把也基本做到了同步。不过问题依然还很多,内务部,国防部和车臣亲俄民兵之间扯皮不断,某些通讯系统依然毛病多多。内务部的指挥官对如何有效利用航空兵,装甲兵和炮兵的支援的方法不太精通,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也加剧了各种糟糕情况。而且,虽说统一了指挥层所以令出一门,但是办事儿的将军们可还是不少,这使得情况变得更加复杂。航空兵和炮兵之间的相互误击可以被多个报告证实。有个刚损失了40名部下的伞兵少校跟记者抱怨到:“当你自家的榴弹炮开火的时候,所有地方都给炸个一塌糊涂。你甚至不能守住自己的大楼(更无论进攻)。而至于航空兵嘛,在我看来,他们就没打中过。” 不过存在以上问题,俄军大部分指挥官比起上次战争来还是表现出了更好的团队协作。所以说如果难度不变,成绩却大有进步,这只能是训练的功劳。

5.3:通讯手段

在这一次战斗中,通讯保障比起五年前来说略有进步。这是由于部署了更好的装备,并对人员实施了更棒的训练所致。在整个高加索地区里的俄军联合作战群和其下属单位里都编制了特种电子战部队。电子战部队的首要任务是渗透进贼军的通讯网络里并尝试压制或瘫痪之。在1994-1995的时候俄军的通讯只有几个带宽而已,但是这一把俄国人已经可以使用更多的频率和信道来保障通讯。由于加强了训练提高了业务素质,俄军的电子武士们可以相当熟练的追踪到敌人的通讯发射源。在城外及全车臣的平原和山岭上,俄军部署了新的实验性装备“阿尔巴特M 无线电定位系统”(Arbalet-M radio-locational system)。同时俄军还请来了精于阿拉伯语与车臣土话的翻译来破译(虽然这种人才不是很多)。但不幸的是,俄军的新装备不是很够。举个例子,俄军的以直升机机载的综合电子战系统只部署了一部。而且受过专门通讯器材训练的人还是少数。跟五年前一样,俄国人依然漠视通讯条例,虽说有了先进技术,但是部队依旧在信道里公开喊话。俄国人的不长记性使得贼军总是可以截获俄军的通讯,从而逃脱打击,或提前准备伏击圈。

但是大体上来讲俄军的通讯还是得到了改善。甚至俄军也学会了利用电子战来克敌制胜。这里有个战例,在12月31日,恩威格尼﹒库卡林上校(Evegeniy Kukarin),一位内务部“东方”集群的指挥官发动了一次代号为“新年”的电子战。俄军故意在电台里声称要从东部地区发动一次攻击,诱使贼军向东部派出增援部队。上当的贼军果然派出增援人员前往东部方向,结果陷入了库卡林事先布置的包围圈。其后贼军被打死20多个,至少有50个被打伤。库卡林因此被授予“俄罗斯英雄”称号。

5.4: 航空兵

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因为多依赖平射武器做支援,结果造成很大的伤亡和破坏。因此这一把俄军改为依靠曲射武器和航空兵为支援。不过空袭和炮击的有效性是很不一样的。不管指挥的多酷,炸弹还是要打中敌人才叫成功。而贼军大力利用地道掩护其运动的办法更是增加了支援难度。

在大部分报告者看来战争是一个整体,所以很少有前方报告能够分别出空袭城市和空袭车臣其他地方的异同,因此航空兵的整体表现被大部分报告认为非常出色。主要的问题只是恶劣天气,油井起火造成的浓烟和战斗中制造的烟障减弱了航空兵的有效性。固定翼飞机和旋翼飞机承担了大量的火力支援任务。有个报告声称说80%的火力支援任务都是航空兵完成的,而炮兵只完成了15%-17%。虽说这个讲法高估了航空兵,但是俄军飞行员确实比以往出击的更勤快。1月27日,俄军宣每24小时即出动100架次的飞机和直升机在格罗兹尼和其南部山区执勤。根据后续报告,其中包括有苏-24“击剑手 ”,苏-25“蛙足 ”攻击机和米-24“雌鹿 ”攻击直升机。不过出勤率并不是总这么高,一般来说每天有25-60架次。到了2月中旬,某些固定翼飞机,例如苏-24和苏-25能有累积8000架次的出勤,然而这个数字相比起西方国家来说并不算出色。由于缺乏燃料和备件,俄军飞行员的飞行小时数连着几年都是很低。在出动的装备里,苏-24MR、苏-25S、米格-25RB“狐蝠”、安-30Bs和安-50S“支柱”作为搜索飞机而广泛使用。安-26和伊尔-20 被用来作为通讯保障和命令指挥用飞机。不过因为害怕附加伤害,俄国人没出动图-22M3“逆火”式轰炸机(但是俄国人的这个解释广受怀疑)。在直升机方面,米-24数量较多,米-8主要用于搜救。俄军用直升机来运输沉重物资与摩步步兵进入山地和山地城镇。

在车臣空军部队隶属于俄罗斯空军的第四航空军。其组成单位包括原莫斯科地区的航空团和中央航空集团下属的航空部队。一个“好消息”是这回俄国人投弹比上次准,而且指挥和战场控制比上次也做得好。指挥官布置的侦查更有效,而且各单位间的信息共享也更开放了。航空指挥官的权限增加,而且有报告显示指挥官们把可能的平民损害也纳入了考量范围。在早期达吉斯坦的任务中航空兵误击依然存在,但是当指挥权由内务部移交给国防部后误击明显下降了。根据航空兵总指挥和联合作战群首长的记录,每次空袭都被仔细记录为“优”或者“命中”(虽说地面上的人对此有不同意见。)

航空兵器的使用和上次战争中差不多,因其有着全天候和夜战能力,所以俄军依然非常依赖苏-24M。只有在白天和天气好的时候俄军才主要依赖苏-25。俄军后来又投入了全天候的苏-25T并完成了战场测试。苏-25T发射了Kh-25ML激光制导空地导弹来摧毁贼军的小型目标如卫星通讯接收站和在地面的贼军安-2运输机。除了以上的飞机外,俄军并未在车臣部署其他的课全天候昼夜两用的固定翼机型,同时也没有俄军在战争中使用了“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消息。

和1994-1996一样,无人航空机表现出色,俄军部署了斯特莱P(Stroi-P)无人机系统,包括两套移动控制系统和10架“熊蜂1T”战术无人机(Pchela-1T)。“熊蜂1T”战术无人机有效航程可达60公里。俄国人还有一种该无人机的改型但是没在车臣部署。

航空炸弹包括常规的自由落体炸弹和火箭。俄军据称用过1500公斤的燃料空气炸弹来对付山地地区的贼军,但是没有可信报告称俄军在格罗兹尼也用了这玩意儿。不过其他的类似武器,例如RPO-A丸花蜂温压火箭筒肯定是用了。某些专家认为俄国人还出动了TOS-1“博罗金诺”(Buratino)重型喷火系统。这东西是以T-72地盘为基础,结合了30管的火箭发射器。其装药原理和丸花蜂大同小异。精确制导武器,例如卡布500(KAB-500)航空炸弹和更重的卡布1500L(激光制导)与1500TB(电视制导)炸弹。但是用的数量比起1994-1996那一次还是不多。

最后,俄空军的人员流失一点也不比陆军好多少,整场战斗中主要的技术人员都得不到轮换(飞行员也一样)。直到2000年2月俄军才把轮换的人员送到战区。但总的来说有两点是和第一次战争截然不同了,第一点就是航空机的部署比上次战争要多,第二点就是空地配合比上次也要好。旋翼机的用处也十分广泛,他们承担的任务中几乎一半是火力支援,剩下的才是监视战场、运输兵员、撤离伤兵和补给。多数在车臣部署的直升机属于陆航,归地面指挥官管。一个标准的直升机队包括2-4架米-24武装直升机和1-2架米-8运输直升机.理论上来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地面引导员的指示,但是引导员却十分缺乏,这造成很多问题。同时飞行员们抱怨他们从师以下各级均部署不足。米-24的机组成员则认为地面引导员比起他们的米-8僚机来说其指示实在是有够外行。

在1999-2000早期的战斗中,对于武直部队来说,“自由攻击”是其最主要的战术。不过在打了三分之一过后,武直被迫把战术改为“搜索和歼灭”。米-24以双机编队进行独立的猎歼任务,四处搜索敌人的设施和部队例如火力点,装甲编队和补给站。米-24也掩护米-8对山岭地带的俄军进行补给。同样,米-24也负担起破坏敌军补给路线的重任,其多次出击有效阻断了伊图姆,卡列和沙特利之间的道路。根据条令,飞行员在攻击之前要仔细选定目标,尽可能的避免平民伤亡。

人员和装备的问题始终困扰直升机部队。地面指挥官,特别是内务部的(其他部也有),非常不擅指挥航空兵。在其糟糕的指挥下,飞行员被迫在空中长期待机,这增加了被击落的概率。直升机既老旧,数目又少。除了那些用来测试夜战能力的米-24和米-8外,大部分直升机都没有夜视仪和导航设备。很多直升机还没有通信加密设备。在部署于北高加索地区的联合作战群里的直升机只有5架安了GPS导航设备(这5架直升机均参加过联合国在安哥拉的维和任务)。由于飞机状况糟糕,连带着飞行员训练不足,飞行员一般一年间只能飞三个月。有个飞行员的日记上记载着他在49天里只飞了200小时(和平时期是一年飞50小时)。最后,由于缺乏后备飞机,莫兹多克的地勤人员只能尽一切手段修理,一方面飞机超负荷执行任务,而另一方面地勤人员给弄得筋疲力尽。

和固定翼飞机一样,俄军在车臣大规模测试自己的新式直升机和武器看起来也只是个传说。制导炸弹,例如卡布-1500,也只是少量使用。俄军曾经打算投入自己的新式卡-50“黑鲨”直升机,但是从来也没实行过。1999年两架黑鲨直升机曾经被送到莫兹多克,一时间引起传闻说更多的黑鲨将会抵达,但是到了2000年,这两架黑鲨只做了几回飞行测试就被撤出了北高加索地区。米-24的夜战型米-24Ns在2000年3月才赶到,而且数目还不多。

5.5:炮兵

火炮是战争之神,这句话始终作为俄军的信条贯穿整场战争。俄军炮兵或是不分昼夜或者天气的猛轰对手以迫使对手无法接近步兵,从而保护步兵免于近距离作战(虽说这种讲法还有待证实)。或是围住城镇然后用炮轰到对手投降为止。每次当步兵准备进城的时候炮兵都会先对城市进行猛烈的火力准备。对步兵来说,碰上敌军的时候就叫炮轰也非常方便。俄军在车臣部署了强大的炮兵集团来支持战争,不过因为缺乏常备炮兵集团,俄军从各个地方抽出部队拼凑成一个常备炮兵集团来配给车臣。这个炮兵集团包含有传统的炮兵营和火箭炮营。每支地面部队都配有一个迫击炮组或火炮组作为加强。而重炮和火箭炮部队则作为额外的编制直接归总指挥部指挥以进行广域的火力覆盖。最后,为了简化指挥加强效率,一线军官被赋予更多的独立性使其可以随时呼叫炮兵支援。

在这次战争中部署的炮兵系统跟1994-1996那一场差不多。无论是达吉斯坦还是车臣,俄军都动用了122mm的自行火炮和152mm的自行火炮,BM-21和BM-22“飓风”式火箭炮还有82mm、120mm迫击炮和“诺娜”迫榴炮(在山地地区)。除了各种火箭武器外,俄军还出动了2S19“姆斯塔河”型自行榴弹炮,表现相当出色。其发射的“红土地”精确制导炮弹命中率很高(跟制造商战前广告中说的一样)。指向飞弹系统也被广泛使用,而且反坦克制导导弹被证明在摧毁敌军坦克、据点甚至成规模的敌军集团中非常有用。俄军官方不太愿意用地地战术导弹来对付贼军,不过还是出动了SS21 “圆点”和“圆点-U”战术导弹来到车臣。总的来讲,俄军炮兵打得还是相当好的,不过在保护步兵免于近距离作战的想法则落了空。而且俄军的炮火还往往把步兵也拖入危险之中。

5.6:部队

如果把在1999-2000这次战争中的俄军部队比作是一盘俄国奶油的话,很不幸,其中奶油的成分忒少,而且还加了点脱脂牛奶。最开始俄国人说他们没有派新来的动员兵去车臣,特别是没去格罗兹尼。但是很快这谎话就露馅儿了。这可能是因为格罗兹尼之战拖得比预想的长,所以一开始只派老兵去打这场城市战的想法很快就被证明不现实。因此前线的俄军是良莠不齐,既有五年经验的老鸟,又有只练过三个月的菜鸟。

不过呢,这一把还是打的比上一回强。有个报告称前线的俄军比上一次来说专业多了。在上一次战争中有个饱受诟病的事情就是一线军官阵亡率明显比士兵高。贼军很容易就能干掉军官从而吓得其下属一哄而散。不过这把虽然伤亡差不了多少,但是军官的幸存率明显提高。不过呢更好的训练无法一美遮百丑,俄军内部原有的野蛮陋习蔓延到了前线。有个经过格罗兹尼恶战的人品暴强的年轻老鸟,虽然在战斗中连皮儿都没擦破,最后却因为被自家人打断了下巴而进了医院。

特种部队单位作为摩步步兵的援军被大量部署而成为强击群的一部分。史本纳兹部队和伞兵(俄军伞兵独立成军)因为被认作是俄军的精华而出场频频。很多经验丰富的部队,例如史本纳兹,两场战争都打过。俄海军陆战队也有出场,其中有些人甚至打过格罗兹尼。其中包括名闻遐迩的北方舰队“北极熊”陆战营。这个营自己发展出一套训练手法来应对这次冲突。还有俄海军的“黑色贝雷帽”和“毒蝎”两个陆战营也加入战斗,使得俄海军各舰队所属的陆战队有了个好机会在车臣这个舞台上相互切磋。

新组建的强击群的寿命比1994-1995更长久,这些强击群大部分是用既有的永备部队在两次战争中的间歇时组织起来的。不过临时组成的强击群还是有,举例来说,在发动某些攻击之前,经常找几个排临时集合起来组成一个强击群。这种临时找人在城市边缘线上组群的办法经常会引起贼军的注意,然后贼军就用AGS-17乱射以扰乱俄军的运动使其不能组队。在两次战争中有一个典型的不同就是一线军官的权限在1999-2000这次更多更广更自由。虽说大方面上这是个进步,不过小方面讲,不称职的军官却因此会给下属布置各种蠢任务,然后训练不足,地形不熟的士兵加上不可靠的通讯系统最后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虽说巷战训练不足是主要问题,但是训练却没练对路子也是一麻烦。在进城之前俄军指挥官们向部队布置了紧急巷战训练来热热身。利用格罗兹尼的郊区作为训练场来训练部队。俄军演练了五人小组的巷战配合,包括如何相互掩护和移动。俄军的狙击手也也努力如何做一个精确射手,在有限的时间中尽可能多的做了巷战团队精确射手的练习。如果说俄军在两次战争中的间歇里尽可能避免城市战,希望最好别碰上,那么当他们最终发现巷战不可避免的时候就只能临时抱佛脚了。

所有参加了1999-2000行动的俄军,不管打得好坏,其供应程度比上次战争好了不少。士兵们丰衣足食。不过因为格罗兹尼战场条件恶劣影响了供应流程,这主要是因为战争拖得比预期久。有个指挥官向记者抱怨道因供应紧张,他的部下不但不能按时开饭,而且几乎无法从当地人手中搞到什么吃的。但实际情况是俄军的粮食补给情况比上一次大有改进(根据指挥官的命令下发焖肉罐头或者大麦粥),士兵没有跟上一回那样饿着肚子打仗。而且士兵们还涨了薪水(虽说发放不总是很及时),一线士兵日常可拿830-850卢布,军官每天能到手1000卢布(在1999年12月到2000年三月间,卢布兑美元汇率在26到29之间)。所以士兵们在完成既定兵役后还是有人愿意继续留在战场上挣钱的。不是所有士兵装备都很好,像防弹背心,止血带和止痛药这些东西并不普及。

在车臣的后勤保障彰显出了俄军的短板,到了2000年春天俄军的补给线相当紧张,看起来俄军的后勤并不足以支持如此漫长时间的战斗,国防部下令动用紧急储备物资来供应部队。这使得储备物资量在3月中期降低了30%-35%。很明显,俄军是想保证前线供应充足的打这场仗,但是他们明显没有料到仗会打这么长时间。

不管是天上还是地下,俄军依然不擅夜战。夜视设备对步兵和坦克都是奢侈品。尽管俄军偶尔也在夜间出击,但是绝大部分情况下俄军到了晚上就停止作战准备防御。一般来说俄军习惯在清晨由炮兵掩护下向敌人发动突袭。如果运气好,俄军就能拿下一两个路口,然后在炮兵和航空兵的掩护下花一整天时间来防守夺到的地盘。当夜幕降临,俄军先吃饭和补给物资,然后开始准备夜间防御。如果是山城,俄军还往往在太阳下山前离去,然后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回来。如果此地有贼军,则清除掉。有个段子讲述了格罗兹尼贼军狙击手的麻雀战:一个小贼在晚上向俄军的哨所一通乱射,但是俄军直到清晨也不敢回击。反观贼军方面,非常善于利用暗夜。贼军经常夜袭俄军哨所打掉一两个掉队的俄国兵,或者当俄军在黄昏时离开山城后,贼军在晚上进入这里进行补给和休息。

5.7:宣传

如果炮兵运用和航空兵先发还不算是俄国人从西方学到的东西,那么宣传战,包括西方式的应付舆论压力的技巧,破坏敌宣传和反宣传乃是俄国人从西方攻击科索沃的作战中学到的最多最重要的一课。在俄政府的公报里把媒体控制作为新的重要内容列入了国防安全理论中。在1994-1996那次战争中,记者在前线四处乱窜,随意接触一线士兵,甚至是反贼,然后胡乱报道。所以到了1999-2000这次俄政府痛定思痛,下令只有拥有俄政府授权的记者才可进入前线,而且俄军还派出部队护送记者。有段时间里俄政府严禁记者进入格罗兹尼或者接触任何俄军部队。上一次战争中爆出来的各种反俄猛料搞得俄国人晕头转向(相比起俄国人,贼军宣传战组织的很好),但是这一次不同了。比起上次报纸头版上满篇的反贼头目专访,这次报纸上则更多的出现了俄军指挥官和士兵们谈论如何成功粉碎车臣恐怖主义反贼的。俄官方十分避讳称这次军事行动是战争,而代称之“反恐行动”并使其成为报纸的通用称呼。不过俄军的网络宣传战打得很一般,贼军控制的网站一直在运转。俄国人更多的应用前线军报而很少注意使用这些新传媒。

俄国的领导人大力批判散漫的媒体大大恶化了1994-1996年战争中的公众支持。各种什么俄国兵在前线饥寒交迫,痛苦不堪,尸横遍野的段子早上在报纸上大版面报道,晚上在全俄罗斯联邦和全世界的电视机上滚动播报。由于俄军出兵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再加上这些段子,结果引起公众的普遍反感,特别是对俄军的伤亡数字诟病无限。这个被俄国人称为“CNN效应”的宣传战很大程度上干扰了俄军的决策,使其对城市战相当畏惧。

而在这次战争中,起初,在各媒体上发布的亲俄信息轰炸,并严密控制记者出入前线的做法取得极大成功。俄国公众相当同情“反恐行动”和俄军在达吉斯坦和车臣的战斗,渴望重重惩罚贼军以报贼军恐怖袭击炸公寓楼的一箭之仇,对前线的不力也很是宽容。随着更多的成功故事,士兵的勇猛表现以及较低的伤亡人数出现在各个媒体上,公众对于俄新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的表现相当满意。普京乃是俄国战争机器的幕后掌控者,他借助这次战争大大增加了他的政治砝码。因此有阴谋论声称这场战争乃是普京为了在3月成为总统而故意策划的。其理由是普京不顾前线准备不足便发动战争,还提前宣布车臣和格罗兹尼军事行动的成功,这是为了彰显其办事能力并彰显武装部队的有效性和杰出能力。

不过随着战斗由几周变为几个月,各种成功故事变得越来越不可卒读。媒体反感各种限制措施。而一边倒的乐观新闻变成了对政府的质疑,有人怀疑政府涂改伤亡数字并报喜不报忧。政府公报也逐渐失去官兵的信任,因为官方记者进入前线,采访轮换的官兵们,或去医院采访伤员时,每当官兵们向他们诉说部队的伤亡,到了报纸上总是变成“无伤”。

而且,俄国公众理论上对于这次战争的支持也要打个问号。很多家庭不想让孩子去送死。虽说俄军承诺新兵如不经6个月以上训练是不可进入车臣或其他什么地方的(被前方报告证实是胡吹),但是逃兵役的人数还是翻了番,在俄军1998到1999征兵工作中,逃兵役的由19600变成了38000. 俄罗斯士兵母亲委员会,一个结成于苏联侵阿战争时期的组织,因反对第一次车臣战争而暴得大名,该组织自己整了一份士兵伤亡名单,然后到处宣传说俄政府发布的数字是假的。该组织的名单后来被发表在俄《独立报》上(nezavisimaya gazeta)

虽然有以上的事情,但是俄军这次的宣传战组织的还是水准极高。俄政府非常有效地控制了媒体使其不能在前线乱窜,并成功保障了舆论对战争的支持。俄国的新闻媒体,和大部分西方国家一样,只要有动人的故事能上报,那么还是相当乐于接受官方新闻和政府以国家安全的名义施加的控制的。俄国公众一开始也相当乐于听官方的公报。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和官方消息不一样的前线的真实情况,爆料的士兵及其父母们所代表的不可忽视的民间力量开始动摇俄军的宣传战成果。到了最后,媒体和公众都对车臣的情况表示悲观,不过这不代表早期的宣传战是无效的。虽说有俄国人开始质疑官方描绘的美丽图景,但是大部分公众还是坚定支持俄军的军事行动。然而,这种支持能持续多久尚难预料。

通宝推:lin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