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说一个医药相关近况的细节 -- 葡萄

共:💬215 🌺1314 🌵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对于这个价格应该这么看

86块钱的15%是国家规定的医院药品加成。17%是增值税。3-5%是营业税等。30%以上是营销费用,给医生的各种回扣,做活动和请大牛讲课等等都是。10%是招标的成本。10%是省级流通公司的。剩下的才是做大包的自己的。这里面还包括进医院的费用,疏通各方面的关系的费用。现在大包日子远远没有10年前好过。也就是维持一个温饱。

国家医改方向就是压缩大包们,在流通环节给几个公司垄断,基本上是国药、上药们。这样也就压缩掉顶多20%的费用。

在药品上面打主意,一直是我国传统。98年医改搞招标,就是借鉴西方的以及市场的逻辑,就是大批量采购来压低采购成本。可是实际执行中,出现招标死的情况,结果是招标一块成为公关成本。背后是“海虹”的崛起。葡萄你应该知道它的背景。事实上换届后海虹就风光不在了。

本次医改,依然在药上打转转,基本药品目录等等。压缩流通环节。公立医院改革等等。不过,我们看到博弈重重,光当年方案就是9个之多。到现在5年快过去了医改仍然迟迟不动,陈竺压力很大。为什么?

医疗系统包括全民医保体系的问题其实大家都知道,但是盘根错节的利益让施政者无从下手。

说到底,别的价格我不知道。药品价格的问题从绝对零售价看,以后真正在临床上用的降的不会太多的,只不过老百姓会感觉负担轻,是国家承担。不过这样的制度若干年后会不会成为包袱,美国这样的没有全民医保的国家,医疗支出也占GDP21%,这是我们不能承受的。

从国际经验而言,在世界发达国家在二战后陆续建立全民医保后,药品定价体系就变了。各大医药巨头通过种种游说影响政府,获得对自己有利的定价,成本在医疗行业是个秘密,没有人说得清。这样二战后几十年间,各国发现自己几乎都承担不起原有医保制度了,除了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外,医疗费用的急剧上涨是主因。

在中国除了这样的未来潜在因素外,我们的传统是建国后压低医生的技术收入,并且用赤脚医生来迅速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提高医生的供应量)这样的成就在WHO是专门向世界推广的,改开后,赤脚医生失去执业资格,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有的行政拨款无法应对医疗体系运作,于是用药品的部分加价来保持医疗体系的运作。因为医疗资源的集中和分布的极端不均衡,于是事实上的学术上的垄断和行政上的垄断(卫生部各地卫生局领导几乎都是下面医院领导上来的),卫生部部长几乎成为全国总医院院长。这样的结果是,资源向优势医院集中。这样的情况下,医疗体系和教育体系一样,资源分布极为不均衡。所以,大医院的医生那是非常之牛。而原来的三级体制,最下面的社区乡村医生几乎不起作用。

看病难的问题愈演愈烈。

一句话,现有的实际情况是现存的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级医院事实上处于地区或者全国的垄断地位。这样的地位在原有体制下获得大量的垄断的收益。任何改革都必须解决这个垄断利益补偿的问题。这样的垄断是自然垄断,是口碑和历史形成的,不是中石油中石化那样的垄断。

于是招标要么招标价格高,因为医院需要高价药。高价药加成高,要么招标价低,进了医保,就死掉。一轮轮药品降价过后,实际医疗费用在上涨,就是明证。

必需正视医疗资源绝对稀缺和高度集中的问题。这样的现状,不管是公立还是私营都是资源集中到这些医疗机构身上。即使药品加成没有,流通体系压缩,强势的医院会自然的获得应得的垄断利益。用行政命令没有用的。

一个小故事,当年全国打收回扣,苏州一个脑外科主任作为典型被抓,据查几百万,按律班房不免了。结果半年后市长大人亲戚要手术,此人又放出来,没办法他这把刀苏州无人能比。现在还在手术一线救死扶伤,只不过不是主任了。

通宝推:钱二,为什么不可以,牛得很,xtqntd,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