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站队了站队了,贬江朱的站我这边啊(1) -- 达雅

共:💬503 🌺4969 🌵5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车轱辘话再说一遍,江朱缺乏对底层人的关怀

本人来自农村,现在在上海工作,买房很吃力的那一类

江朱时代农村有多惨,看看李昌平的书就知道了,李昌平任职的那个乡,就在我长大的那个乡的旁边。其实李昌平任职的那个乡,因为在洪湖旁边(应该还拥有洪湖的一半),水产比较丰富,其实比我们那个乡好多了。

以前,每年得交公粮、税费,每年还有开河筑堤的任务,不去的话就会以资代劳。棉花种植面积有限量的要求,棉花只能卖给指定的粮站,而且,卖了之后只能拿到代金单。95年我升高中,母亲拿着卖棉花得到的600元的代金单去找一位本家借钱凑学费被拒绝,至今仍有重重的心结。

这么说吧,那几年,人手多、勤劳、而且能有余钱投资买肥料的家庭才能解决温饱问题,同时还能有点手艺(木工、瓦工之类)才能每年有点结余,有不少只能到了年底就找亲戚、邻居去借粮。

每年过年,最直观的评价指标就是,XX家今年砍了多少斤肉,一般能有超过10斤肉就算比较殷实的了。

在我的同龄人中,只有我一个人上完了大学,2个人上完了中专,他们家里条件很好,来自于我前面说的那个本家;其余的七八个人,没有一个人上完初中,有几个根本就没跨过初中的门槛。这里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成绩欠佳,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没钱,不然怎么也该把初中读完。

98年洪水,水稻基本绝收,最后我们家5口人就分到了11斤米的补助。从97年开始,我家就不再种地,抛荒去外面做工去了,分到的田扔给别人种,每年都得往上交1000多块。当然后来有几年没交,免农业税之后就一刀切统统不算了。那个时候质量最好的中稻大概是70元/百斤,肥料充足的话一亩地能有超过1000斤的产量,不然就只有七八百斤。那些年一般人家还都是一年三熟,早稻交公粮,中稻卖,晚稻留着自己吃

这些年都不在家,家里的情况也只知道个大概。取消农业税之后,再也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税费和任务,至少温饱不再有问题。种多少收多少都是自己的,而且每年都还有种粮的补贴,虽然不太多。农村合作医疗执行以后,也能报销一多半。80%以上的家庭都新盖了楼房,九年义务教育真正得到了执行,不会再有辍学儿童之类的事情;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去上高中、上大学。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谁都能上大学也是江朱扩招的结果。

当然,这些改变,并不只是在土地上实现的,更多的人外出务工,享受着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会,也给留守在家的人留出了更多的机会,一方面是留守人员的人均土地更多,另一方面大量人员外出务工也抬高了当地的人力成本。现在一个合格的泥瓦工,一天的收入超过100元,没有什么技术的辅助工也能超过70元。

在江朱时代,你再勤劳,你也只能得到一个温饱;而现在,只要你足够勤劳,不管是外出还是留守,你都能得到不错的收入,你能盖起自己的房子,再也不担心下雨时会漏水了;再也不担心子女甚至会上不起学,更加不担心那些粗暴的基层人员会来你家把你的粮食或者家畜抢走。

对于当代的中国来说,谁解决了农村问题,谁就获得了成功。农村发展了,扩大内需就不再是一句口号,别说电视机、摩托车了,现在农村装空调、热水器甚至买汽车的越来越多

站在哪边,对我而言,是不言而喻的

通宝推:迷途笨狼,注册之后,大麦头,纳米小洞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