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土共这次开了一个很恶劣的先例 -- 老广

共:💬2019 🌺16554 🌵11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个案的微观研究也许更有意义

改开30年,江苏的乡镇集体企业就是很好标本。一句话在中国做事真的要有大智慧。

集体经济样本无非华西村。华西其实是吴仁宝个人的产业了。他利用足了政治资源。顶着集体的帽子是历史原因的,并不是他们家族的觉悟高。

另外的一个例子是沙钢。社办企业到后来的集体企业在改开初期都是依靠乡村“能人”渴望改变生活的朴实渴望和踏实的努力。在80年代“交锋”还没有出现之前,灵活的集体企业即苏南模式是最适应当时的政策环境的。

为什么呢,顶着集体经济的红帽子,乡镇企业们可以避免现实中对于个体、私人经济的歧视,享受事实上的集体经济的好处。大量企业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做大做强的。比如沙钢、比如春兰、比如扬子江。因为很多领域,私人企业是有玻璃天花板的。事实上,这样的企业很多是创始人一手打造的,这就有后面的激励问题。在产权不明确的情况下,这么大的产业当时还有上面的归口工业局。就有工业局的政治斗争来夺权。桃子谁都要拆。熟悉中国国情的都知道。

既然是集体经济在80年代体制下就有纳入体制内的问题。在各个微观的集体企业内,在90年代“交锋”后很大一部分问题变成管理层和上面各种政治势力的夺权和反夺权矛盾,而有意思的是很大程度胜利的因素决定于原始创业者自己的年龄和与上面的勾兑程度。

沙钢在90年代末顺利改制就是创业者安排好了各方利益的成功典范。另外他的年龄也是优势。在90年代到达退休年龄的很多创业者很多时候结局是被上级的到点退休给拿下的。然后这些末代工业局官员和其他的力量把这样的产业在“国有资产流失”这样的大潮中分肥掉。

另外一个样本 是苏南的一家小有名气的企业。创业者是当年的举重冠军,在90年代中期,被末代工业局长派人夺权,然后原始创业团队起来抗争,在时间流逝中,老创业者走了,主导夺权的局长捞了一笔后到点退休,当年下派的领导层与创业团队中的部分合作完成改制,大家均分利益。于是他们现在幸福的生活着。

华西、扬子江、春兰之所以没有改制成创业者家族自己的,因为背后的利益更加庞大,必须维持这样的格局。一句话目前的格局是最不坏的。不过产权激励问题还是存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