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营救女文工团员 上 -- 萨苏

共:💬246 🌺1894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情节应该是传说

用来打飞机的高炮和野战炮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不仅仅是炮本身的口径,射高,射速,瞄准具等等这些。炮弹也完全不一样。因为飞机速度快,距离远。若使用普通的碰炸引信,依靠击中敌机爆炸,完全靠碰运气。是难以做到的。高射炮弹一般使用时间引信。也就是炮兵观测员观测敌机的高度后,经计算得出炮弹爆炸时间,炮兵射击前将弹头的时间引信调至相应位置。炮弹射到敌机高度后爆炸,依靠大量的炮弹爆炸碎片形成的弹幕来击落敌机。当时美军已经有了安装无线电引信的高射炮弹,但属于高科技保密产品。没有向中国出口的记录(TG压根没飞机,当然国民党用不着这种玩意了)。

上文中的“天空中到处绽放出朵朵黄色的小花”,这是文学想象了。因为一,这种情形只有安装时间引信的炮弹才能爆炸出这种效果。而且也不会出现黄色的烟雾。

如果是野炮,对空射击不会有任何效果,空耗炮弹而已。淮海战役刚开始时,西面来的中原野战军经过挺进大别山的损失,全军连迫击炮在内不过有200门左右,平均每门不过1~2发炮弹。只是到中后期依靠华东野战军和山东,大连的后勤补充,才摆脱这样的窘迫局面。不可能奢侈到对空射击。

根据我看到的战史,当时淮海战场上,解放军主要还是靠高射机枪,重机枪来防空。对付几百米到2000米高度之内的飞机还是有效的。没看到击落记录,但对敌机造成损伤,扰乱了空投。迫使敌机不得不提高了空投高度,使得空投效果很差。有许多投给了共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