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系列】太阳黑子周期长度和地球气候(0)引子 -- PBS

共:💬46 🌺15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地震这个以后应该开新贴谈,请稍候

经过大气吸收衰减,地面上人都没感到什么辐射

X-射线伽玛射线被大气层吸收后衰减到哪里去了?通过什么效应影响地球?---这个效应云层是挡不住的,海水都挡不住,人体感应器官也对此无感觉。地面上的人只能感受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等电磁波可以被云层挡住。

人体对某些电磁波的无感受不能就此说这些电磁波对地球的岩石圈大气圈就没有影响。

如果是辐射造成周期性灭绝的话,来源只能是银河系中

心了,那么远,一个中子星根本没这威力啊。

中子星应该有很大的威力吧。太阳黑子活动区磁场强度是0.4-0.6特斯拉(4000-6000高斯,太阳整个磁场强度只有2个高斯),就可以产生X-级别的耀斑X-射线影响地球,而中子星的整个磁场强度是10^8-10^11特斯拉(10^12-10^15高斯),其磁场轴心产生的X-射线的强度可想而知。

一颗以稀土元素钕制成的稀土磁铁,其磁场强度约为1T(特斯拉),不少用作数据储存的磁性材料,可在短距离下以毫特斯拉(mT)的磁场把数据消除。地磁场的强度则为30至60 μT,磁浮列车的磁场强度则不过为100μT,就可以托起列车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缩写为ITER)是规划建设中的一个为验证全尺寸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可行性而设计的国际托卡马克试验器,其磁场强度最高也不过14特斯拉。

而一个强度超过10^10T的中子星磁场,在地月距离的一半位置就足以将地球一张信用卡给消磁了。

这里距离和方向很重要,我们不知道在2亿年的太阳系公转期内,太阳系有多少次机会接近一个(群)面对太阳系的强射电源--也许只有一两次而已,但这已经够要命了。

而银河系中心的超大黑洞处于休眠状态

银河黑洞这样的级别最好别来了,太厉害了。一般的黑洞就够喝一壶的了:

X射线脉冲星中由一颗寻常的恒星和一颗发射X射线的子星组成的食双星。发射X射线的子星的性质,可以通过X射线的脉动周期和估计质量来推测,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X射线子星是中子星或黑洞一类的致密星。根据卫星的观测结果和一系列的证认工作,已经确认为双星的X射线源有:小麦哲伦云X-1、天鹅座X-1、半人马座X-3、4U0900-40、4U1700-37、武仙座X-1、天蝎座X-1、天鹅座X-3和圆规座X-1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武仙座X-1和天鹅座X-1。

通常认为武仙座X-1是一颗中子星,它的X射线稳定周期脉冲是它的自转周期造成的。研究武仙座X-1可以获得很多关于中子星的知识。例如,根据它的X射线发射线,我们已经确定中子星表面的磁场量级为10^10~10^14高斯。天鹅座X-1没有食周期,也没有规则的脉冲结构,但是,它有不规则的时标更短的脉动涨落。脉动时标在几毫秒至10秒的范围内,呈短噪声特征。根据光谱型估计光学恒星的质量,可以推得天鹅座X-1的质量应大于5.5个太阳质量,这已经超出稳定中子星的最大临界质量(约2个太阳质量)。因此,目前认为天鹅座X-1可能是黑洞。

致密星或黑洞的2倍于中子星的质量,其X-射线强度不会低吧?

地球受天文因子的影响在大气圈上的表现为气象气候变化,在岩石圈上的表现为地震火山爆发。这两个圈的演变综合最后反映到生物圈上就是地球生命的新陈代谢的演化。

这个天文因子影响的量化表示就是外空间能量与地球之间的周期性的传递和转换,是可以观察到并计算出来的。

我写的最近太阳活动变化地磁运动和气候关联初步涉及了太阳活动和气候地震之间的联系,现在看来应该可以量化太阳活动与地震和气候的关联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