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身边那些真正的高智商们 -- dreamflyer

共:💬320 🌺1671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奥数和数学研究是两回事

丘成桐说的“我在哈佛有许多从中国内地考去的学生,其中有些人就曾是“奥数”金牌得主,但这些在中国被视为数学天才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做研究,他们全部是在重新训练后才得以开始数学研究的。”是值得深思的。

“奥数”就是报纸上的娱乐版,看过之后也就扔到垃圾筒里了

---------------

教育周刊:丘教授,作为著名的数学家,您对与数学有关的问题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同时,您又一直从事着教学工作,对教育事业有着深刻的领会。最近北京等城市对遍地开花的奥数班全部叫停,那么对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您有什么看法?

  丘成桐:我有一些学生是在“奥数”比赛中拿过金牌的。可以说,“奥数”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一定的好处,在美国,也有许多高中生参加这个比赛,我邻居的儿子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和中国的学生不一样,他们学习“奥数”纯粹用业余时间,通常是利用寒暑假的功夫去参加集训班。他们学习的出发点也完全出于兴趣,不像中国,学习“奥数”就像是在培养奥林匹克运动员,这样的培养方法局限性很大,只让孩子学习数学方面的知识,其他方面的知识很少学习,知识面很窄,而且他们用来与朋友交往的时间也很少,大部分人几乎没有朋友,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我曾带过一名博士后,这个人12岁就考上大学,20岁就拿到博士学位,但不到两年后就发疯了,后来又想自杀。原因就是他没有一个朋友,从小就很少与人交往,十分孤独。

  教育周刊:这真的很让人遗憾。但是在中国,大部分人很少虑及这样的后果,很多人认为只有精通“奥数”才会迈进数学的科学殿堂,果真是这样吗?

  丘成桐: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组织者是一个帮助中学生的国际组织,他们都不是一流的数学家,所做的也只是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发展整个数学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在数学界看来,“奥数”就像是报纸上的娱乐版,看过之后也就扔到垃圾筒里了,根本不可能拿到课堂上去讲的。另外,“奥数”的题目不考微积分,于是许多学生就不去学微积分。但微积分是现代数学的基础,不学好它,怎么可能成为好的数学家呢?我的导师,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在南开大学任教的时候,经常碰到一些孩子拿着“奥数”的题目慕名来请教他,但他看了看说:“不会做。”我在哈佛有许多从中国内地考去的学生,其中有些人就曾是“奥数”金牌得主,但这些在中国被视为数学天才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做研究,他们全部是在重新训练后才得以开始数学研究的。

  教育周刊:这样说来,“奥数”与“数学研究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您刚才提到中国目前培养“奥数”选手的局限性很大,请再详细谈谈。

  丘成桐:一个优秀的数学家往往也对其他学科有着很好的研究,但目前中国学习“奥数”的孩子往往只受到这一个科目的训练,其他学科则被抛在一边,这是非常盲目的。另外,出“奥数”题目的很少是一流的数学家,他们出题很偏,在研究数学的人看来,学生解决非一流数学家出的很偏的问题,并没什么了不起的。更糟糕的是,参加“奥数”的学生们养成了一种解决人家出的问题的习惯,而不是自己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这使他们在创造性和主动性上非常缺乏。而在实际的研究中,我们更注重一个人是否会主动发现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奥数”只涉及了数学中很窄的范围,学生搞到最后对数学没有了兴趣,而在数学研究中,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我做一个研究项目往往要5到10年的时间,如果没有兴趣,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教育周刊:在中国,“奥数”的学习还有其功利主义的一面,您对此怎么看?

  丘成桐:首先,前些年国内媒体对“奥数”的炒作,加剧了家长和学生对它的追捧。之后,一些著名高校对“奥数”金牌得主免试录取,进一步加大了它的吸引力。但是,在美国,“奥数”的奖牌不足以作为那些一流大学免试入学的理由,反而是一些小的高校把这个奖牌作为免试条件。我也不会因为学生拥有“奥数”金牌,就一定会接收他。中国目前将“奥数”弄得很功利,使那些“奥数”金牌得主自以为已经很了不起、很成功,他们觉得“奥数”就是数学学习的目标,一旦成功,得到了免试和荣誉,就不想再学数学了,这样的状况使中国没有一种为了数学而数学的气氛,而没有这个气氛,没有了以兴趣为基础,就不可能培养出大数学家。

  教育周刊:在您看来,兴趣是学习乃至研究的关键。

  丘成桐:是的,中国要出大数学家,就要有真正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和老师。

  教育周刊:那么“兴趣”的关键是什么?

  丘成桐:是思想的自由。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自由培养兴趣,让学生自由发展的想法。很多方面就是一味地灌输,让学生没有自由思想的空间,从而让他们丧失了对学问的判断力。就拿武侠小说为例,我不明白为什么国内那么追捧金庸,而对其他文学几乎没有什么兴趣,沈从文的文章,为什么就没有人去讨论,真的让人莫名其妙。

  教育周刊:是的,很多孩子学习“奥数”,并不是他们个人的自由选择,更谈不上以兴趣为先了。请您谈谈为什么在中国人身上有这么浓厚的“奥数”情结?

  丘成桐:还是缺乏自信。整个社会包括媒体都要注意缺乏自信的问题,不能总是用这个奖,那个奖,尤其是国外的什么奖作为标准评价一个人的功过。而我们知道,对20世纪贡献最大的爱因斯坦,基本上没有拿过什么奖,他的最大成就——相对论也没有获得过什么奖,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最伟大的科学家。一个科学家如果一辈子的愿望就是拿奖的话,他不可能获得成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