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亚瑟王的巨石阵? -- 泉畔人家

共:💬5 🌺3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观老大知道善卷洞不?

善卷洞是无锡宜兴地区一个著名景区。我当初在谷歌地球上偶尔发现了它的照片,然后查了它的故事。观老大也可以搜下,具体我就不贴了。大体内容如下

据先秦典籍《慎子》记载:舜以天下让善卷,诗人善卷坚辞不受,入深山而隐居于斯洞,因此此洞才得名善卷洞。

听话听音,这个故事如果和《孟子》以及《竹书》里舜逼尧,禹逼舜的记录联系起来分析,其合理性就出来了。大禹如果是河姆渡,良渚部落一脉相承的人,舜则是山东中部丘陵地区有虞氏族的人,尧则是轩辕帝系的传人。大洪水发生的时候,强烈的降雨基本摧毁了内陆地区沿河流分布定居点(《圣经》里记录大雨下了40天),而舜所在的山东丘陵地区,禹祖先所在的会稽山等地区,因为地势较高,损失也比较小。

"舜耕历山,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这也从侧面说明大洪水后导致人们大量迁徙,舜的生产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让他迅速崛起。估计山东丘陵地区成了大舜的政治势力基本盘,而尧从河南被洪水逼到了山东。(降雨不停的话,大山是很危险的,山洪威力很大,而山东丘陵地区地势高,高地之间有大量耕地,靠近海洋排水也快)于是舜应该是在山东丘陵地区最终取代了尧。

而因为河姆渡,良渚文明应对洪水的经验最丰富,治水经验最足。在13年的治水过程中,大禹的地位迅速提高,其声望和实力都具备了威胁舜的能力。在这个时候,如果舜要分化瓦解支持大禹的力量,尤其是大禹的政治实力,那么从良渚部落里选一个人来培养,是最有效的分化和消弱大禹政治实力的办法。就是今天,这种政治斗争手腕也是最高明的。所以大舜才会选择良渚里德高望重但并没有足够实力的善卷,其本意则是压制大禹系的势力,维护自己的权利体系。但善卷也是明白人,大禹通过治水获得的超高威望,不是他善卷所能撼动的,估计善卷也不想做这种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于是钻洞跑开了。

善卷洞的故事,从侧面说明了大禹的权利基础可能就是良渚地区。而善卷洞靠近无锡,如果看历史上的吴越恩怨,那么大禹的部落应该是越人祖先,这也符合很多典籍的记录。而舜扶持“吴”部落,压制“越”部落的势力膨胀,也是最合情合理的。

史记 封禅书里还有这么一段

。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

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俈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

“禹封泰山,禅会稽”,显然,前边基本都是禅云云山,唯独大禹禅会稽。管子和史记里边的记录就算不精确,但也不能忽视。但根据《尚书 禹贡》里的路线看,夏朝的都城,应该还是在山东的丘陵地区的。九州的设置里,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扬州,这6个州,应该是围绕着大禹的都城划分的。

中国将来如果有颠覆性的考古发现,应该在离山东汶河,泗水中间的地方。这2条河都是从东往西流,极为特殊,他们不大会受海侵的影响。《尚书》里也明确记录了进贡的船可以走这2条河到达终点。如果能成套发现了《禹贡》里记载的磬石,才能有希望找到真正的尧舜之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