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谈一谈传统医学对血的认识(一) -- 弦音醉舸
前文重点讲了“营气化血”的理论,营气来源于食物,食物中的精华通过孙络反注络脉而进入血液,也是血液和体液交换的一个重要形式,对维持血容量的平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而《太素.营卫气别》谓:“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毋汗,夺气者毋血......”,营卫是水谷之精所化之气,故曰精气;血为什么会称为“神气”呢,《易·说卦》: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即妙于变化,故称之为“神”,不是神灵的意思,我们看血的功用:“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捕.....”,便可知血之神妙之所在,“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覆阴阳(身体之表里),筋骨劲强,关节滑利矣。”
血液的正常分布与流通是人体脏器和躯体正常工作的前提,那么血瘀就会让身体失去正常工作的平台,于是直到清末,一本《医林改错》肇始了近代活血化瘀疗法的迅速发展,其所创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少腹逐瘀汤等,分治五十余种瘀症及半身不遂、瘫痿、痹症及难产等等,八十年代后由于修瑞娟微循环理论得到国际的认可,于是在中医界又开拓了络脉理论的研究及临床大量实践,在行政岗位上的某人甚至因此获得了院士荣誉,而“通则不痛,不通则痛”更是成为老百姓的日常习用语。
现在临床治疗中最大的弊病之一就是滥用活血化瘀,以及清热凉血,要知道人体疾病除了血瘀之外,尚有各种因素导致血液呈现淤滞状态,解决病因及病机比粗鲁实行活血化瘀更重要也更能获得临床实效,就血液的层面而言,我们尚且应该动态的去分析血的虚实寒热滑涩变化,比如《以月死生为数》一文所述血液的分布有月节律,个体的血的盛衰与人体激素水平密切相关,例见《太素.营卫气别》及《太素.寿限》所载,与年龄有关:“黄帝问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受使然?少壮不夜寤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薄,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代,故昼不精夜不得瞑。”“岐伯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六十岁,心气始衰,喜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甚至跟人的情绪状态相关:“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悲”.......。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6
🙂嘻嘻,其实哪个器官都重要 懒厨 字88 2017-03-25 22:06:58
🙂因为心肝这类呢人比较看重 2 汉水东流 字227 2017-03-26 01:24:06
🙂据我所知,西医无所谓补肾这个概念吧 懒厨 字66 2017-03-26 06:09:29
🙂传统医学对血的认识(二)----血者神气也
🙂小楼还小的时候 3 小楼飘香 字307 2017-03-25 03:31:32
🙂对血的认识有多深,对血病的治疗能力就有多深 5 花大熊 字54 2011-04-05 05: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