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西行漫记(1)_出发 -- 虎头

共:💬382 🌺3344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南方口音很难分清“黄”与“王”

[英烈之谜] “黄开湘”和“王开湘” 成一段历史公案

作者:本报编辑 文章来源:法制晚报 点击数:4890 更新时间:2006-10-7 9:55:00

“黄开湘”和“王开湘” 成一段历史公案

黄开湘去世后,他的遗体被埋葬在甘泉近旁的洛河畔。墓前没有花圈,没有墓碑,也没有隆重的追悼仪式。

黄开湘的死亡定性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无论是受不了疾病的折磨,还是昏迷之中失去自控,总之黄开湘死于自己之手,有自杀嫌疑。当时,自杀被认为是不光彩的行为。

部队把黄开湘匆匆埋葬了,相隔十几里之外的杨成武得到噩耗,带着参谋长及警卫员骑马前去,也未能看到战友最后一眼。杨成武回忆,是他带着病在黄开湘的墓前立了块木碑,上写:“红军团长黄开湘之墓”。这9个字中缺了关键的“烈士”两字。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赴南方老根据地慰问团来到赣东北,慰问和抚恤烈士的家属。此时黄开湘的妻子已经改嫁他乡,女儿早早地送给人家当童养媳,他的四个弟弟也被敌人杀害。黄家的亲属并不知道黄开湘长征后的情况,曾有误传是“长征途中逃离革命队伍,下落不明”,因此黄家亲属没有享受到烈士家属的待遇。

1981年底,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老上将杨成武的《忆长征》,里面写了团长“王开湘”的英雄事迹。此书由红一军团老政委聂荣臻做序,并走访了舒同、罗华生等40多位红四团的老领导、老同志,人们在肯定这位英雄的功绩时,对“王开湘”的名字未提出异议。

当时有一位叫做黄泽生的人,与黄开湘是同村同宗。他经过仔细核对,断定“王开湘”就是黄开湘。1986年夏和1990年秋,中共弋阳县委党史办和黄泽生本人分别来到北京,采访了杨成武。杨成武确认,由于自己的福建口音浓重,发音“王”、“黄”不分,秘书誊写书稿时不慎将“黄”写成了“王”字。杨成武在他的著作和回忆中,并不认为黄开湘之死属于自杀,而是在神志不清时误搂了手枪扳机。

一些书籍上记载的红四团团长王开湘,实际是黄开湘,这个事实得到了确认。他留下的遗物,是一块怀表和那把肇事的左轮手枪,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战利品。那块怀表后来由杨成武转赠给左权,左权戴着它,牺牲在华北敌后的抗日战场上。那把左轮手枪则留在了红四团,成了人们寄托对老团长深深怀念之情的一个信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