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易经》心得】同人卦:求同存异 -- wqnsihs

共:💬523 🌺358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跟着忙总读易经之同人篇:同人之可遇不可求

一、读卦有感

读此卦,心情很复杂。我觉得,同人于野始终是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境界。现实的情况恐怕是这些构成:同人于门,泛泛之交;同人于宗,内含较量;同人于郊,客观上的疏远;伏戎于莽、乘其墉、大师克,均含争斗之意。

同人,很难。所以有“和”的概念。和而不同,是比同人更为接近现实的理想的类群相处之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类群得以存在,最终靠的还是其内在的和而非外在的同。

不得不说,读卦与生活有一种内在的联系,或者说读卦过程激发了一些想法,想法又影响了现实。

读同人卦,竟让我生起了嫉妒之心。嫉妒均为“女”字旁,对女人来说,也算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态感情。我以为自己是没有嫉妒心的,或者说,即使有,也是很微小的。自从初中时因受人嫉妒,而洋洋洒洒地写过一篇思维言辞严谨到严重超出我的年龄水平的《论嫉妒》、抄在黑板报上长达三个月充分教育了群众(其实是供众人指点评论说三道四)之后,我觉得自己从此以后面对别人的嫉妒均能做到如如不动了,更不会去嫉妒别人。的确也是,此后的20多年,基本如此。

走得近的或相似度高的“同人”之间,易产生嫉妒之心,强烈的嫉妒之心产生,会伴随严重的伤害事故。十多年前参加一次培训,老师给我们讲了多起类似事件,其中一个我记得是发生在某校:俩自中学时便是死党的女生,大学又一起进了某牛校的同一专业。留学申请先后获得不同学校的全奖OFFER。但临近就学,其中一位一直未收到书面通知书,电话过去询问,对方答曰:“你已于某年某月某日发邮件取消了我们的OFFER。”很快就获悉是其死党“代理”此事,因为她们连彼此的EMAIL的密码也是分享的。问为什么要这么做,答曰:“因为你的学校比我的排名靠前。”……当时我还没见过世面,闻此类事件,往往都能感觉到背后阵阵发凉:太可怕了!……不过若是走得远一些的“同人”之间,则可能就是无伤大雅的小嫉妒了,大概十年前的某天,几位同学转告一个消息(某貌似不出众的我不太熟悉的同学去了哈佛)给我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他们的嫉妒,因为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哈真好啊,哈佛也有我的同学了,看来哈佛挺正常的,没那么不可及嘛,我们也去申请申请……”这个跟转告我消息的同学不同,他们是带着不屑的哼哼哼:“这么一般的人也进了哈佛……”

最近的一次嫉妒体验。事由是跟工作、合作有关的,具体就不说了。表现在生理上是获知情况的刹那间头皮发涨发热,脑袋被情绪填塞,失去理智和逻辑思维,心脏部位还夹杂着哼哼哼的忿意,持续了大约十分钟。后来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内心保持到中和状态,知道这些对自己搞不成威胁,自己能够做得更好,某种角度,对方的所为可以促使自己提升自身,于是这种嫉妒和忿意消失了,估计以后也不会有了。不过也帮我做了一个一直犹豫不决的问题的决定:跟不跟“同人(同行)”深度合作的问题。我的决定是,同人(同行)之间,可以在某些方面某些时候有联手,但不宜深度合作,合作不如合并。理想的同人(同行)之间,更适合齐头并进,互相借鉴,将彼此视作公平竞争的竞争对手,促进各自的健康发展——很理想的情况,类似于同人于野了。(之所以会有这个问题这个认识,是因为从创建公司开始,就一直有各种各样的成熟的“同行”来主动找我合作啊咨询啊云云,我倒是没有“同行是冤家”的念头,只是没去花心思搞清楚他们究竟为什么来找我,一直傻呵呵地自以为是俺的人品好人缘好之故,汗啊!后来才逐渐认清楚一个客观现实:这些“同行”个个都是来借力的。而那些个人行为的“同人”们呢,撇开糊涂的那些,其中那些“精明的”,则是来找机会的。真正的志同道合者,有,但稀少。正如同人卦中,仅有62与95遥相呼应。从根本而言,明确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比什么都重要,同人于野,可遇不可求。)

二、读忙总物以类聚篇有感

最近深有感触的一点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体现一个人的格局。

2011-3-10

关键词(Tags): #读易经#严肃点#日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