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需求不足是癌症吗?和安大探讨 -- 陈王奋起

共:💬20 🌺17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铁路建设本身就创造了生产需求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在某个交通不便的地方有大量的资源等待开发 ,问题在于交通不便利,或者说物流成本过高,就使得原有的生产需求遭到了严重的抑制。

而当交通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以后,由于物流成本大大的减少,那么原来的生产需求就能够激发出来

实际上这是一个木桶短板效应,某地拥有大量的资源和劳动力,这是是木桶的长板,问题在于交通不便,这是木桶的短板,这样也就造成了生产需求的严重抑制。

生产过剩本身就是来源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例如木桶理论的短板和长板之间的长度的不平衡,而政府推动的投资就是针对经济布局中的短板而来的,政府投资对于需求的拉动具有相当明显的非线性效应,这是因为经济本身是一个大系统,而一个小系统的激活同时能够拉动其他的子系统,从而可能产生全局性的影响

例如一个矿山的开发带动了上游的矿山机械的需求,矿山的开发带动的就业率提升带动了周边的服务业,矿山开发所吸引的劳动力减轻了其他地区的劳动力供给过剩问题等等

换句话说,政府的正确的投资带来了经济结构的良性化,这仅仅是短期效应吗?

举例子来说,美国在罗斯福总统时期建设的大量的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对此后美国的制造业起到的推动作用是相当的全面深入的,其效应显然不是短期效应

中国政府可以推动的不仅有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还可以推动诸如大飞机,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等产业的发展,就像日本韩国,以及90年代的美国克林顿民主党政府一样,通过政府在高技术领域的投资来带动整个经济格局的高端化,而没有政府的拉动,由于高技术本身意味着高风险,民间投资很难形成足够规模的投资,而投资规模的不足本身又带来成本的上升,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短板审时度势的进行投资是利国利民的,郎咸平先生对温家宝政府的4万亿投资的大手笔非常钦佩,不是没有道理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