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全球变暖还是小冰期? -- fullerene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有过冰河时代,学术一点,叫冰期。最近的一次冰期(第四纪冰期)中,中国南至福建、广东都被冰川覆盖。第四纪冰期结束于1-2万年前,此后全球气温迅速升高,海水水位上涨,绿色回到大地。1-2万年前的气温有多高已不易考证,但中国最近5千年的气温却是可以通过考古、物候和方志等进行估算的。
图4. 福建屏南县的白水洋第四纪冰期的冰川遗迹
竺可桢先生在1973年发表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在大冰期之后,中国的气温并没有保持稳定,而是有一个准周期性的变化。
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从考古学的证据上看,中原大地远比现在温暖。陕西、河南的仰韶文化遗址有大量亚热带动物(如竹鼠等)的遗骨出土,华北地区北至吕梁山一带都有象遗骨出土,安阳殷墟甲骨文多次记载猎获野象。由这些证据可以推断当时的气温应该比现在高2℃左右。
图5. 中国历史上的冷暖期
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国的气候开始进入第一个寒冷期。此时大体就是在商末周初。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周孝王七年(前903年)“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长江和汉江都封冻了,而且不止一次。诗经里的一些诗篇也记载了这个时期的寒冷。这个寒冷期比较短,只持续了两三百年。
到了春秋时期(前770年开始),气候又明显转暖了。《左传》中提到,鲁国的冰房得不到冰,可见当时的山东冬季比现在温暖。《诗》云:“终南何有?有条有梅。”梅是亚热带植物,如今终南山已经不能生长梅树了。《国语》中记载,晋国第一任国君的唐叔虞曾“射兕于徒林”,兕是犀牛,徒林在什么地方已不可考,但是唐叔虞的活动范围应该只在陕西和山西一带,没听说过他去南方打猎,此语应该可以证明春秋早期在关中至山西一带有野生犀牛。《荀子·富国篇》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一岁而再获之。”说明当时北方一年可以生产两季作物,而如今大多地方只能一年一熟。这个温暖期一直持续到西汉,长约800多年。
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左右,中国进入了第二个寒冷期。历史资料大量记载了这个时期冬季的严寒。东汉时期洛阳晚春屡降霜雪,冻死许多穷人;曹魏黄初六年(225年)淮河首次封冻;晋太和元年(366年)渤海从昌黎到营口连续三年结冰,冰上可载车马及数千人的军队;黄河流域的石榴树冬天会冻死。这些证据都表明当时的气候比现在冷。这个寒冷期长约600年。
到了唐宋时期(公元600-1000年),中国进入第三个温暖期。此时长安有梅、柑桔,秦岭南麓有荔枝,长安的冬天多年没有冰雪。今天的荔枝完全不能在如此北的地方生长,可见此时期的气候比现在暖和。这个温暖期比上一个温暖期又缩短了,只有400多年。
北宋中叶以后,中国的气候又进入了第三个寒冷期。苏轼在时,华北、关中已经没有梅树了。北宋无符三年(1110年)福州荔枝全部冻死;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可以通车。到了元代,气温曾短暂地转暖,但没过几十年,到了明初(1400年左右),气候又迅速转冷。明弘治六年(1493年),淮河流域降雪半年;明正德八年(1513年),洞庭、鄱阳、太湖封冻,洞庭湖面可以通车。到了明未,气候达到近5000年来最寒冷的极点,江西柑桔全部冻死;明永历年间,大运河北京至天津段一年封冻109天,而现代封冻期只有56天。据此推断,明末时中国的气温应比现在低2度以上。
满清窃据中国之后,气候开始慢慢转暖,但一直到1900年左右才达到一个在历史上可称为相对温暖的时期。如前所述,2009年比1900年气温增加不过0.5℃。现在的气温,从历史上看并不算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5
🙂原来是这样。 田雨 字49 2011-02-18 05:03:26
🙂原文是英文版清宮二年記 3 CaoMeng 字201 2011-02-17 13:58:50
🙂所以最后轻易就被推翻了 3 老驴 字66 2011-02-17 14:27:35
🙂【原创】(2)当下的气温处在一个什么水平?
🙂【原创】(1)全球是否在变暖? 15 fullerene 字850 2011-02-16 21: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