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特大喜讯】在西西河赚到第一个5毛,纪念一下 -- 加东

共:💬426 🌺1793 🌵6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补充回复】讲个笑话

俺自己的笑话:大约是学龄前吧,看电视,当然不是俺自己家的电视(忘了是不是彩色的了),洪常青出场,此时飘来一股极刺激的脚丫子的味道。从那以后俺就固定了一个印象:洪常青的脚丫子极臭! 。。。直到很多年后,这个印象也是萦绕不去;直到某一天,大约是上大学的时候吧,忽然又想起了这件事情,这时候再琢磨一下就恍然大悟了:这明明是因为某位看电视的大叔把鞋脱了嘛~ 洪常青白白背了这些年的黑锅~

所以呢,人的印象、记忆,有时候是受认知能力限制的。

你提到“科学技术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就此俺想提出一个旁系的看法,看文字的咚咚,甚至是“很可靠”的历史书,很可能都是不完全“可靠”的。因为在写书的时候,无可避免的把一些细节抹去,就象泥瓦匠一样~。。。

所以,以前的人研究历史,都把地方志作为最可靠的原始资料。。。其实地方志也不一定完全记载了发生的一切,只不过因为地方志是流水帐,本身是不负责解释的,也就是没有立场,比较客观。。。。

俺是说,当某些回忆与记载冲突的时候,这个不一定没有实际发生过; 比如,楼下的一位朋友言之凿凿的说红小兵不带红领巾带个塑料牌牌,这个就与俺的记忆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冲突。这个是否一定说明有一方错了呢? 那也不一定。

比如,俺瞎假设一下:俺们学校的领导,对政治风头的变幻,心有余悸;所以就叫俺们,一面带领巾唱少先队之歌,一面又自称红小兵~~。。。当然俺这个假设有点离奇,更可能的情形是,这些不求上进的孩子稀里糊涂,老师也不要求你搞明白小兵与队员的区别,甚至,巴不得你稀里糊涂算了,小孩子不要再搞啥子政治上的名堂。。。所以,所谓的回忆也就五花八门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