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你什么时候去“革命”? -- 月色溶溶

共:💬918 🌺6390 🌵12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讨论】我觉得这个是不是和制度有关

我对历史了解不深,有些概念事实而非,欢迎拍砖

欧洲从中世纪开始到文艺复兴是实行宗教统治,而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则是封建社会。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是(分封制)封建社会,而之后则是集权帝制。

如果确实是因为制度的关系,也就是说是和利益分配方式相关的话,这个问题的分析还是很复杂,我猜测可能的原因有很多,也可能是综合的结果。我根据我的想法举几个例子:

第一,人才是否能够自由流通。在封建制度下,下属(比如士)可以自由选择能够效力的势力,也可以自由选择效忠的个人。而在集权制下,除非选择避世,否则对于效力的势力是没有选择权的(叛逃不在此例),而且对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效忠是无上的,对其他任何个人的效忠都是需要禁止的。如果下属有自由选择的权力,那么笼络人心、压服众人是必须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常有送太子到别国当人质的情况,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太子需要在即位前建功立业,积累人望的需要。而当下属没有选择权的时候,这种需求就不是太强烈了,那么保证自身的安全以实现更长久的统治必然会有更高的优先级。

第二,统治方式的转变。在封建制度下,最高统治阶层一般还能够对属地进行直接的统治,因此下属,比如蓄养的士或者说门客,更多的意义在于参谋作用。而在集权帝制下,皇帝对属地已经不能进行直接管理了,因此文官体制的出现也是必然,这就出现了帝权和相权(文官权力)的双重权力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某一方面权力的暂时缺失并不会立刻导致国家机器的停顿。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单方面的权力是受到了削减,而权力的减少必然也会导致义务的减少,那么对于“冲锋在前”的义务要求也应该减少,另外,这也使得对义务的推诿成为可能。

第三,权力继承方式的转变。我觉得,在门阀制度下,其实还是能够看到各大门阀子弟在危机时期的活跃身影的,这其中也包括几面下注的情况。而真正的改变,应该是在门阀制度衰败之后,科举取士成为主流。这时候的情况,一方面贵族的权力不能全部移交给后代,因此保证自身的安全,才能够更长久的享受荣华富贵,另一方面,又可以在游戏框架下更多的为后代谋福利,那么研究如果能够利用现有游戏框架更好的运作,也就是“关系学”,自然成为了建功立业之外的又一选择。

当然,欧洲现在也早已不是封建制度了,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有经历过中国这样两千多年的集权帝制的思想改造啊。

通宝推:双羽四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