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的祖国 -- 抱朴仙人

共:💬681 🌺7141 🌵2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三个问题,我倒是大体有一些想法

第一个问题:

过去三十年的发展模式,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外向型经济”,而不是说资本主义,只不过资本主义的方式对发动“先知先觉者”有奇效。因此在WTO后的最近十年,可以看到爆炸式的增长,同时外汇储备像断线风筝一样飞。

这个,很显然不可持续,因为两个原因:从国际政治来说,西方已经开始戒备中国,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消耗了如此多的资源,对整个世界格局造成深远影响。从贸易平衡来说,因为顺差如此之大,到目前为止甚至看不到有任何平衡的希望,这种状态不可能持续下去。——西方人不重新勤奋节俭起来,这个贸易就平衡不了。但西方人勤奋与节俭起来谈何容易?不打一仗or大萧条级别的危机恐怕是不行的。而大萧条级别的危机基本上肯定会导致战争,中国不主动跟他们打他们也会主动找茬打。

中国的军力和政治资本目前尚不足以在不战争的情况下让西方去勤奋和节俭起来。过去的苏联有这个能力,但苏联自己的经济能力却不够。

这是仅仅从国际的角度来说过去的发展模式,从国内来说,“外向型”已经导致内部区域之间的严重的不均衡,“市场方式+权力寻租”也已经导致阶层之间的严重不均衡。随着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不均衡在建校,国内自己的两个不均衡在增大,此消彼长之下,主要矛盾已经开始进入从“中国与世界差距为主”到“内部不均衡为主”的过渡阶段了。主要矛盾开始进入转换过程的时候,过去的模式必然不可能毫不改动的继续了。

因此对于第二个问题,我的看法是:中国需要依托的,是更加注重内部均衡的发展方式了。因此,未来发展的主要依托,既不是美元,也不是rmb,也不是武力——当然,它们都是无比重要的资产。但主要的发展模式,应该从“外向型”转变为“外向型与内部循环型”并重的模式,十年二十年之后,再过渡到“内部循环型为主,外向型做有力补充”的模式。

可是这个问题的关键,却严重的受制于基本的经济地理——因为“内部循环模式”必然有很强的陆地经济特征,而陆地经济比起海洋经济来,最大的问题就是“交通成本”。“交通成本”的瓶颈就是“能源”和“陆地流通技术”。现在的铁路公路和各种车,在货运流通成本上要比海洋方式大出不止一个数量级。

换句话说:这个时代所达到的能源技术和货运技术(客运和信息流通都是陆地有完胜优势),对陆地经济来说,不够给力。尽管陆地上的任何对提高流通能力而进行的努力都是正确而大有裨益的,但是,与海洋经济之间的数量级差距不是短期内有望解决的,除非搞出了核聚变之类的能源。核聚变级别的能源技术如得到发展,陆地经济将会因为速度优势而比海洋经济更加繁荣——并且美国将可能会真正变成岛国了。

这种能源技术和陆地流通技术的现状,是中国这个发展阶段下最大的无奈。

3,中国是否走向战争,就是中国的经济发展能否与世界双赢。做不到,就会战争。内部也一样:如果不能与占人口多数的低阶层人口实现双赢——至少要看得见的往这个方向改善——那么内部就会走向革命

通宝推:考拉,葡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