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毛时代真的比现在公平吗? -- 油炸辣椒

共:💬658 🌺3469 🌵21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关于社办企业和村办企业的消失,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社办企业和村办企业的消失,我觉得主要还是当时在集体解体的大环境下个人资金支持和风险承担能力不足导致的,个人承包本来也是一条路,象我所说到的本村的榨油作坊,我记得好象还是螺旋千斤顶式的压榨方式,电动还是人工的我不记得了,现在来说还是很原始的,但对当时有些农村偏远地区仍有使用的木杠杆式的榨油作坊还是很有优势的,这种木杠杆榨油我好象见过,只是不记得在何处见的了,本地油料作物主要是油菜籽和花生,种植的很普遍,原料没问题,问题是流动资金在当时个人很难支持,也许还有市场意识的欠缺.

农机也是如此,本村的农机在集体时期使用比较充分的是脱粒机,机耕船和拖拉机,这些农机如不能充分使用,个人承包了能不能保证不亏损就很难说了,而一般农民的意识是能自己用汗水加时间干完的活为什么要花钱请人去干?那是败家子和懒汉...实际上如果大家都请机器干,也只能是机器承包者迅速发家,无论无何机器的效率和人力畜力的效率的对比河里的河友应该都是有认识的...结果就是只有拖拉机有人合伙承包了几年,因缺乏保养很快损坏了也废铁了.也有人买得起的,本村村长也就是原大队长的弟弟分田没几年就买了一台小功率的拖拉机,似乎每个小队也都有人买了这种功率的本地俗称三马的微型拖拉机,不过每组(原来的小队)只有一两户人家买得起,买得起的还有个保有成本的问题,这种微型拖拉机农忙的时候生意还是不错的,平时就很难充分使用了,保养和使用技术也是个问题.于是直接结果就是本村的板车数量暴增,这种板车比北方的马车小,是人畜两种动力兼用的,因为人力畜力两用,所以牛是不能拉的,本地没马,只能是驴了,其实也是殷实人家才置办得起,一般人家只能人拉.本来我村原来集体的拖拉机有好几台不同功率的,都没什么板车了的...想来那个时候农村做板车的木匠应该生活很滋润,驴的种族也应该庆幸春天好日子的到来...我在联产承包以前见到一头驴都觉得很稀罕,承包了之后有将近20年时间在本地到处可见了,现在又没有了,毕竟社会是进步的.

农机的命运如此,本公社农机修配厂的命运也就可知了.

已有的农村工厂雏形就此湮灭...

新的工厂诞生在沿海,如温州,珠三角等地,其实长三角的村办社办工厂因为早发优势,80年代曾经也辉煌过一段时间,后来的发展怎么样我就难说清了,华西村是个幸运儿.沿海外向出口经济模式的快速增长我以为除了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因素外,中国的重工业基础以及完整的工业体系也是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我们村的年轻人现在进城拿工资没什么限制了,只是只能把孩子老人扔在家里,骨肉分离千里奔波去沿海打工了,反正现在交通条件改善了,无论沿海哪里,两天时间就可到家了...恩,春运是个问题,就此打住...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