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唱和萨苏兄的新近作品,共计十一篇 -- 春秋的老胡

共:💬247 🌺2771 🌵3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阁下不断使用选择性失明这个词语,也不断实施之

“吴化文这个‘封建军事集团’恰恰就是沈鸿烈一手创建的”?这个论断又是脱离史料无视历史事实呀,就这样却敢于说别人“选择性失明”。

1930年,吴化文就是手枪旅旅长兼济南警备司令。

高清辰《我所知道的吴化文》:

“手枪旅是吴化文于一九三O年前后,亲手扩建成立的,该旅各级军官,基本上是吴化文一手提拔培植的,亲信众多,能够行动一致,相依为命,可以说是一个‘家庭化’的队伍。”

早在1930年已形成的封建军事集团,到你的口里为“讨论”而篡改史实,竟成为沈鸿烈一手“创建”的。

这又是历史问题,还是语言常识的问题呢?

吴化文的“家庭化”的队伍,开始于手枪旅成立,瓦解于九十六军起义后。怎么不说是蒋介石一手创建的(九十六军)?

实际上,吴化文他也就只是名义上投到沈鸿烈的名下。

“韩复榘死后,第三路军由孙桐萱代理总指挥。孙桐萱与第三路军二十九师师长曹福林秘密商议,准备取消手枪旅番号,将吴化文所部拆散,分别编入该路军各师……曹福林在单县有次对手枪旅第二团官兵讲话时,透露出要改编手枪旅的意图时,第二团官兵立即大哗,迅速呈现出抗命哗变之势(当时吴化文不在场).孙桐萱得悉后,便即请吴化文去单县安抚…”

在这样的情况下,已随孙桐萱部到河南的吴化文,被逼无奈提出脱离孙桐萱返回山东…蒋介石批准后…“吴部即开始由河南北上,先后活动在山东定陶,郓城、平阴,禹城,惠民、滨县一带。一九三八年底,吴部由鲁北滨县向南过胶济铁路,于一九三九年一月进驻沂水县武家洼一带,扩编为新四师”。

冀镇国的回忆:

“韩复榘被枪毙后,吴化文名义上归了沈鸿烈,实际上因在三路军的旧关系,吴和李树椿勾结在一起,企图造成以李树椿为中心的军事力量。”

高清辰《我所知道的吴化文》也明确有记载:1939年5月底之后,“吴化文与沈鸿烈之间的矛盾日渐激化”。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暨山东军区战史》明文记载我军利用沈鸿烈与吴化文的矛盾,分化瓦解他们:

“东纵”还利用沈鸿烈与吴化文的矛盾,积极做好吴的工作。吴虽是沈的部下,但他看不起沈鸿烈,两人之间有矛盾

就这样已可以被我军利用矛盾而分化的背景,沈鸿烈把吴化文当自己的部队?会放心吴化文贴身警卫?

同时有多个历史当事人的回忆成为证据:吴化文不是守鲁村的。

下结论也可看国民党的官方史料。

国民党出的《民国山东通志》:

“省政府直属部队是沈尹的教导团,驻蒙阴、益都、沂水等县边区,一部分警卫省政府,随省政府行动,为沈主席入鲁後所成立者。省政府各厅处驻在这些部队的中间,随敌人之行动,在沂水、蒙阴一带移动,以蒙阴县的吕匣店子及鲁村为中心,二十八年以後各厅处分驻在吕匣店子附近村庄”。

这明确阐述了沈鸿烈的警卫问题。也就不需争论的。

另,这个《张允澄回忆录》,你其实又只是百度到的。但现在网上连这个名也有有冲突的。他之前的文本史料上叫“张杭澄”,不可以百度什么就用什么呀。

我手上有他的回忆录书籍史料。

这一个回忆录中的“吴化文投敌始末”,指出吴化文投敌是戴笠直接指示,你又是否采信?

十月下旬,军统头子戴笠电召吴化文赴渝,吴乃在我(此时,我又被调任新四师师部参谋处副处长兼情报三科科长)和军统特务、师部内务处长王××陪同下,再赴重庆。戴氏在曾家岩五十号其公馆中设宴招待,以示亲近。……后来,戴笠就给吴讲起了所谓“形势和任务”,他胡说什麽,“当前最大的敌人不是日本人,而是共产党”;“救国有两条线,一条是正面作战,一条是‘曲线救国’,打着汪兆铭(即汪精卫,其字兆铭)的旗号去干,既剿灭了共党,又无妨于团结抗战的形象”;“搞‘曲线救国’是实现三民主义的先锋,是光荣的秘密任务”;“无须有何顾虑,委座对郝鹏举、孙良诚(郝、孙二人分别于一九四一年、一九四二年投敌)等人都未加追究,待光复之后,戴某定亲自向国人说明真相”。

韩德勤的嫡系问题又推迟到“被陈诚赶走之后”?这是第三次推迟啦。

韩德勤到第二师当副师长,这个记载是:“后经顾祝同等人的帮助,韩改调为汤恩伯的第二师副师长。(1931年)12月,顾祝同任江苏省政府主席,他又随顾到了江苏。”

但实际情况是,韩德勤根本就没办法到职过汤恩伯的副师长的。

汤恩伯本身就是这个12月底,才当到第二师师长。

“1931年12月26日,(第二师)师长楼景越调任警卫军第1师师长,调第4师副师长汤恩伯升任师长。”

而1932年1月,汤恩伯上任后没几天,第二师遭红军著名的商潢战役打击,而商潢战役哪有韩德勤参战的记录?

百度出的这些,常常靠不住,得看具体史料

比如一些记录都说,韩德勤被陈诚赶走后,随顾祝同到江苏当“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江苏省保安处处长”。

手中有民国公文的影印件《函知韩德勤兼任江苏省保安处处长(江苏省政府致各厅处) 》,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月28日的。

可见,韩德勤随顾祝同到江苏,一年多后才谋到保安处处长。之前看来也就是个“江苏省政府委员”而已。

在那个部队任过职,与个人是不是嫡系也没有关联。

卫立煌、区寿年这样的,当过多少有关职务?可都不是蒋介石的嫡系。

郑洞国也回忆:“某次第2师第4、第5旅在蚌埠附近举行对抗演习,不慎发生实弹射击事件。蒋介石知道此事后非常生气,一怒之下将两个旅长全部撤职,另外换上黄埔军校毕业生楼景越、黄杰分任第4、第5旅旅长。事后有人悄悄议论,说原来的两位旅长均非黄埔系出身,不是蒋氏的嫡系,蒋这样做不过是寻机借题发挥,以便排除异己罢了。”

至于给顾祝同当办公室主任,也是嫡系的证据?

1935年11月1日,重庆行营在原旧镇守使署(今重庆日报社旧址)成立,其组成人员为:

主任顾祝同、参谋长贺国光、秘书长杨永泰,第一厅(主管军事)厅长贺国光兼,副厅长刘倚仁,第二厅(主管政法)厅长杨永泰兼(后改为陈振光),副厅长文群,办公厅厅长韩德勤,副厅长卢旭

军事、政法的实权分有第一厅、第二厅管着的(贺国光、杨永泰又是什么来头)?

韩德勤也就是给他“把兄弟”顾祝同当一下办公室主任。顾祝同这一级别的办公室主任,也敢于说是蒋介石中央的嫡系?

那遍地都是嫡系啦。

建国前,毛泽东告诉陈明仁:

“后天二十一日,我们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就要开幕了,各方面的人物都有,唯独还缺少蒋介石的嫡系将领,你来了,代表性都全了。”

政治协商会议上多少担任过国军要职的,“蒋介石的嫡系将领”的称呼这样严格。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