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话41(下):舆论战争和网络技术 -- 井底望天

共:💬201 🌺1138 🌵3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是的,我并不是说同事无耻(兼议大众无知)

正如你之所言,无耻是送给那个造谣的韩雨亭的,不是在说我的同事。当时看到anticnn上的那个揭穿帖子,心里感到很气愤。又同时联想起之前在论坛上的遭遇,结果写的内容主要反倒是内部论坛上的事了,真是离题千里。我的不慎给一些朋友造成了误解,真是对不起。也谢谢woshimajia的解释。

虽然我对那些同事有所不满,但本质上他们还是人民,是我们应当团结的对象。而说到团结,这里实际隐含着两个假设:1.我们是“对”的;2.群众是“无知”的。(所以说我们要去“团结”他们)

关于假设1,我这里不准备展开讨论。因为这个“对”“错”问题实在太大了,我连破题的水平都不够,所以就只简单谈谈假设2。

假设2其实就是对人民大众认知水平的看法问题,大众究竟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讨论这个问题实际上有些政治不正确,万一得出个大众是愚蠢的结果来,肯定没好果子吃。而河里对“精英”意识似乎也比较反感,而“精英”意识本质上与认为大众愚蠢是一回事。

这里我首先亮明观点,我是支持大众愚蠢说的。

下面首先对一些提法解释一下,算是定义吧。

1.这里所讨论的认知,其对象是网络言论。——当然,对象可以扩展到更大的范围,但是今天在这里仅指网络言论。

2.大众:社会上所有的个人,不包含对网络言论进行主动思考、主动参与的人。(我文字表现力不足,大约可以认为是除了有意造谣、传谣的人和有意辟谣的人之外的所有人)

3.聪明:大众在网络生活中,大部分人可以凭借自身努力,在不长时间里,辨认出谣言。

4.愚蠢:大众在网络生活中,大部分人无法凭借自身努力,在不长时间里,辨认出谣言。

我的推演是这样的:

一、某大众接触到一则谣言。辨认谣言的前提是怀疑,如果没有怀疑,就不会去考据,也就无法辨认出是否是谣言了。那么大众会去怀疑吗?不一定。大众每天会接触到很多信息,不可能对每条信息都产生怀疑的。大众会根据其“习惯”,采信信息——实际上,信任的信息应该是大多数。我们对于从新闻媒体、信任的亲朋好友处获得信息基本都是采信的。如果谣言在一开始就取得了大众的信任,那么仅凭借大众自身的能力,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分辨出谣言了。

二、大众对接收到的信息产生了怀疑。这时大众会有两种反应:1.去核实它,2.不去理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相信大多数人的反应时不去理会。这时候,大众虽然没有信任这则信息,但也没有完全否定它,更不会辨认中它是一条谣言。在接下来,它可能会被忘掉,也可能会被采信,或被确认为谣言。有一点我觉得应注意,就是此时,虽然大众对这则消息不确认、有怀疑,但不见得大众不会去传播它。大众在无意中传播时,实际上是加强了谣言的“可信度”。因为,消息在个体间传播时,如果传播者不加以特别说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习惯性认识是“肯定”。这时,传播者实际上是以自身的信用为谣言做背书,既扩大了谣言的传播范围,又增强了谣言的迷惑性。

三、有部分大众既对信息产生了怀疑,又采取行动去核实信息。核实的结果无非3种:确认是谣言,确认是真实信息,无法判断。如果不幸地,这条谣言被确认是真实信息,那么就跳回步骤“一”,谣言被采信了。而且由于其中包含了自身的调查,对它的信任度还会特别高。如果调查的结果是无法判断,那么就跳回步骤“二”,对谣言没有损伤。而如果调查确认是谣言,那么这条谣言,在这个大众个体上,终止了。

四、某个大众个体辨认出了谣言,他接下来的行动有两种:1.不行动或仅是遇到有人问起时说明这是谣言,2.主动向外宣传这是谣言。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又来了),我相信大多数人的选择是第一种。此时,虽然谣言在这个个体上失败了,但不影响谣言在其他个体上的传播,损失不大。少数人选择主动辟谣,这些人实际上在我的定义中,已经脱离大众了。(见前定义2)

五、接收到辟谣信息的人,大部分会将之前收到的信息确认为谣言。这些人的行动也会有两种可能:1.不行动或仅是遇到有人问起时说明这是谣言,2.主动向外宣传这是谣言。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相信大多数人的选择是第一种。(好吧,我承认这几句是粘贴的)选择1时,谣言会受到更大的打击,但战果也止步于此。而若选择2,则下一步大众的反应又会从步骤“五”开始。但是我认为有一点,大众选择2的可能性将随着传播层级的增加而递减。通过自身努力发现谣言的人,主动辟谣可以体现其劳动成果,有其内在动力。接收到辟谣消息的人则没有这个动力。

六、回过头来说步骤“三”中的核实信息问题。个人的认识范围是有限的,就一个具体的谣言和一个具体的个人来说,谣言的内容超出其日常认识范围是大概率事件。以郭春平是公务员这条消息为例,能够一眼就分辨出这是谣言的,只有郭春平接触过的那些人和朝阳区“交警队”的人。其他人都要通过其他方面的努力,才能证实这是谣言。有些人会比较容易,比如海淀区交警队的人可能打个电话就能搞清楚了。而大部分人是比较难的,比如文汇报的记者就“苦访两天”——这已经是难的当中比较容易的了,毕竟是职务行为。因此,步骤“三”中,能够确认是谣言的,数量很少。

七、再来说步骤“四”中主动辟谣的人。作为一个普通人,基本是没有太多“发言”渠道的。如果不算网络,基本上只能一对一口传。而即便在网络上,基本也就只是论坛、博客、留言板之类的,在人多的地方,如果不是知名ID,估计也就是被水淹没的结果。网络辟谣虽然受众扩大了不少,但仍有限。而电视、报纸、有影响力的网站,由于要考虑自身利益,不见得会投入资源参与辟谣。(所以,辟谣还要有利可图才行)。因此,步骤“四”中,靠个人力量主动辟谣的,影响范围有限。辟谣要有效果,还是要靠媒体。所以说话语权真的很重要。

因此,总的说来,我的看法就是:大众对谣言的分辨,无法形成有效的正面扩展(指形成步骤“五”中的循环),从而超过谣言的传播;大众在整体上,无法依靠自力止谣。因此,大众是愚蠢的。

论证很不完善,完全没有数据支持,请大家多提意见。本来还想从谣言的角度讲一讲,可惜今天太迟了,明天还要上班。明天再说吧

又离题了

通宝推:洗心,Alarm,故园湾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