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唱和萨苏兄的新近作品,共计十一篇 -- 春秋的老胡

共:💬247 🌺2771 🌵3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逐条回应你的说法

华北一马平川的平原,鬼子机动起来也方便的很,一个据点兵力有限,但是只要他能扛上一阵,别的据点就马上过来了。

————————————————————

有炮,一两炮这个炮楼就被拔掉,日军增援也不过是见到废墟

没炮,才会久攻不下,日军才得以成功实施增援

王宏坤《再忆征战生涯》:

“敌人对我进行‘囚笼政策’,在平原大修碉堡、炮楼,安据点,我们那时没有炮,要摧毁它,要下很大功夫。所以有时日军一个小队住在一起守着据点碉堡,我们也一时奈何不得

你把这段话好好看一下:

所谓‘据点’,就是以少量的日伪军驻守的砖木结构碉堡式的炮楼。这种炮楼并不是铜墙铁壁,不过是外壕、鹿砦围护下的单砖墙两层或三层楼的一种防御体系,敌人凭籍这种十里一碉,五里一堡的连锁式防御,却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白天可以从枪孔和楼顶监视我们的行动,一旦我军来进攻时又可以利用它固守待援,以我军当时的武器装备条件不易打开,如强攻则会遭到较大的伤亡,因此,当时的敌我斗争焦点就是敌人设据点,我们拔据点,也叫做‘拔钉子’。

这就是平原根据地在1940年以后到1944年前除了敌人大规模集结兵力的‘扫荡’和我们反‘扫荡’之外的主要斗争形式,或者说,所谓反封锁,反蚕食的斗争,实质上就是和敌人所安下的碉堡据点的战斗过程。

然而,要打据点(就是打炮楼),以当时我军的武器装备条件,只能是偷袭加强攻,乘其不备一举冲过外壕树起云梯爬上碉堡向枪孔塞炸药,投手榴弹,或用炸药炸毁其墙壁,打开缺口,冲人碉堡……运用这种手段攻击敌人虽然取得了不少胜利,那是靠了我军战士的英勇果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和伪军士气低落,兵无斗志或者利用内线关系赚开城门……等因素得来的,若论进攻力量则存在不小的困难,最明显的就是敌人有恃无恐地欺侮我们没有炮

以下逐条回应你的说法:

八路军要是能消灭一个大队的日军,日军也不敢把兵力象胡椒面一样到处撒。这问题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

——————————————————————————————

按官方历史书籍的说法,早在一九三九年八月,“梁山战斗的胜利创造了以劣势装备全歼日军一个大队的模范战例”(这句是原文),是不是三九年八月后,日军就不敢把兵力象胡椒面一样到处撒?

所谓华北一马平川的平原应该说的就是冀中根据地吧?

————————————————————

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位于黄河下游。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

在这样广阔的平原上,日军建立那么多高耸的炮楼用于防御。老蒋给八路军若干门炮的情况下,足以在这样的平原地形上,打得日军顾此失彼。这平原这么广阔,日军兵力翻了一番,分散防守又怎样呢?

哪有歼灭啊?冈崎大队只是被重创,山头还没攻下来敌人援兵就逼近了。

——————————————————————————

“攻占了山头,将敌歼灭”很明显是说炮击的这有机枪阵地的一个山头

关于炮兵团,你是否知道这个团一共几门炮?

一共就仅仅十四门山炮(还没多少是缴获的日制山炮),电文中“弹药缺乏”、“炮弹将尽”,你也不会没看到吧。

只有这么几门炮且炮弹不足的炮兵团“没有起大作用”,可以作为你的论据?

关于炮兵团转移,关键是为了保存炮兵为以后培训骨干的不得已之举。下面就拿出具体的史料:

“大家认为,在华北敌后抗战进入严重困难时期,军委、集总决定.炮兵团返回延安保存训练,培养干部,既是对炮兵团的极大关怀,又是为今后发展建设炮兵而采取的重要措施……”(黄登保的回忆)

看一下中央指示电文“关于炮兵问题,为保存与训练我们的炮兵,总部之炮兵团(前方又留一部),聂军区、贺师之山炮兵,应集中延安附近训练,设立炮兵司令部直属军委。否则将来日寇封锁线加密,前方炮兵团有不能通过之可能。”

电文的结尾一句戛然而止,你知道是什么?是一句类似叹惋或预警的话“炮兵西开,华北又没有炮用。”

炮兵团确留下一部:教导营营长姜彩斌、教导员朱波、副教导员方维周带该营营部和第3营第8连、迫击炮教导队留在太行山,作为扩充第129师炮兵营的基础。

这个留下炮兵团一部用以扩充第129师炮兵营的史实,和那一句类似叹惋或预警的话“炮兵西开,华北又没有炮用”,是不是足以反驳你的这句“如果炮兵真能起什么大作用,把它留下来配属给各部队岂不更好”……

有一份史料烦请就说一分话,脱离具体的史料以这样的口气说“看来当年八路军指挥员的水平不如这里的河友嘛”,个人认为这不是讨论历史应有的态度。

若是阁下拿不出详尽史料,而就只靠百度和普及读物讨论历史,那不好意思啊就不继续奉陪。

[B][/B]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