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中国核技术新突破谈乏燃料后处理。 -- 桃源客

共:💬49 🌺37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推测

当时钚的存量应该是足够核武方面的需要了。

上世纪60年代404的后处理厂,其分离工艺技术水平与当时的国际水平相当。姜圣阶主持把核燃料后处理萃取法从三循环改为二循环,节省了大量设备和仪表。他也是将后处理沉淀法改为萃取法的倡议人之一,对核武关键核部件的研制作出贡献。1985年荣获“原子弹技术突破与武器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七人之一)。

7、80年代是中国核能的停滞期,决策层对商业核电站的态度暧昧,在依赖进口和自主研发之间游移(张胜的回忆录就披露过张爱萍和赵紫阳的争论)。从国家层面既欠缺投入,也缺乏可资长期遵循的发展战略。按原子能科学院科委副主任顾忠茂的话讲:“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一直到90年代中期,国家对后处理的支持是很有限的。很多技术人员就是在那个时候转型去做洗发水、不干胶了。”

到90年代,我国第一座核电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是404在艰难的保军转民阶段所承建的唯一一个重大工程。虽有“希望工程”之誉,却是“工期一拖再拖,概算一超再超”。经过近20年的艰苦奋斗,2004年至2008年间顺利完成水试、酸试和冷铀联动调试,2010年3月打响热调试攻坚战。在近期完成放射性热调试,顺利生产出合格产品后,终于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标志着我国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的整个工艺流程全线打通。

2030年的远期目标是指快堆及配套的乏燃料后处理技术(极可能是更先进的“干法”工艺)。

与目前的实验快堆相比,下一步建设的示范快堆在功率、体量上有很大变化,技术上也需要有新突破。目前实验快堆以高浓二氧化铀为燃料,而为了实现核燃料增殖,需要在示范快堆中进一步研制铀和钚的混合燃料MOX。技术开发上,还需要加大对实验设施的投入。另外,还需要通过示范项目将现在掌握的技术进行集成。通过示范堆建设,对所有的工程和经济性问题进行反复验证,才能过渡到商用快堆并最终实现大规模运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快堆及先进的乏燃料“干法”后处理工艺目前即便在国际上也处于摸索阶段,相信我国的核工业队伍一定能够继续发扬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传统,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新的奇迹。

关键词(Tags): #国防科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